【七下语文复习资料】语文复习课教学方法谈

杂文收录 2025-09-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语文复习课究竟该如何进行呢?笔者以为应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一、以课本为中心,作〝辐射〞式教学

 〝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能否用好这个例子,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的〝辐射〞.

    1.由点到面的长篇文学作品的复习.

 长篇文学作品,课内学习的是〝点〞课外阅读的是〝面〞.语文复习课便是这二者的结合点.例如复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便可设计如下题目:①与鲁提辖性格相似的水浒人物还有哪些?②运用在本文中学习的方法,分析《水浒传》中的其他人物形象;③与鲁提辖有关的故事情节你还了解哪些?试概括之;④再讲几个与本文表现的主题相同的水浒故事……如此设计,一方面对课外阅读效果作了一个检测,另一方面,也充实了语文复习课堂,增加了语文复习课的趣味性.

    2.超越时空的作家作品的回顾.

 对于作家作品的复习,不宜拘于一人、一个时代,应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做到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如复习有关爱国词人辛弃疾诗词的时候,应抓住爱国精神和爱国诗词的两条线索,作超越时空的回顾:一是回顾同时代的爱国诗人,如陆游、李清照等;同时回顾其他时代的爱国诗人,并深入思考时代背景与诗人思想感情的关系.二是回顾、归纳爱国主题的诗词,从古到今,作一积累,并熟练背诵其中的名句.时常作这样的思索、归纳和整理,能使零散的知识点连缀起来,形成知识网.

  3.由此及彼的相关内容的串联.

 语文复习课教学,要培养学生〝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敏锐感觉.要充分运用联想,由此及彼,让知识无限生发,把思维带入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读志南和尚写〝风〞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应联想到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不改旧时波〞,王湾的〝风正一帆悬〞,王之涣的〝春风不度玉门关〞,刘方平的〝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由〝风〞字诗联想到〝雨〞字诗,由〝雨〞字诗联想到〝长江〞诗.〝黄河〞诗……总而言之,要能由具体联想到抽象,由历史联想到现实,由政治联想到经济……这样一来,语文复习之路必将越来越宽广!

   4举一反三的写作手法的归纳.

   文章的内容如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但常用的写作手法却是众多文章的共性.通过大量的阅读,归纳出这些共性并深刻理解,必将极大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样的诗句,你会发现,虽写送别,却只字不提送别,但〝悠悠不尽之情思〞已饱含其中,在情景交融中,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虽属〝异曲〞,但有〝同工〞之妙,找到了它们的〝同工〞之处,便归纳出了它们共同的写作手法.诸如象征、烘托、对比、渲染、铺垫、悬念等写作手法,在文章中比比皆是,只有让学生大量阅读,加强对种种写作 手法的感性认识,进而作理性归纳,才会使学生灵活运用.

    二.让写作课成为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

   总复习阶段,在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之后,学生在写作手法与写作内容方面有了丰厚的积累,甚至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此时的作文课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尝试成功的机会了.

    1.让写作手法在作文中再现.

    使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确定,要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来确定.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深入理解后就会领悟:文章之所以催人泪下,是因为作者选取了特定背景下父亲的背影.同时作者又为写背影作了充分的渲染、铺垫,作者把满腔深情聚焦于《背影》上,避免了泛泛而谈,因而文章就有了格外动人的力量.教师点明这一点后,就可以让学生在联系自己读过的其他文章活用各种写作手法写作文.

   2让阅读内容在作文中换新颜.

   学生作文的一大部分材料来自于间接材料----课外阅读.处理好阅读内容,便拥有作文素材的一大源泉.学生作文要体现阅读成果,要让作文复习课成为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但要在舞台上做到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必须做到对阅读内容的融会贯通.在作文复习课上,为达到融会贯通,要引导学生梳理好阅读内容.如分类整理古代诗词、名言警句、名人轶事;按主题整理素材,如爱心、环保、亲情等主题.要在阅读内容之外,开辟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要把阅读内容作为想象的触媒,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在作文中再现类似内容时,不应只是〝形似〞,更应是〝神似〞.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年第二期 )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681.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