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复习资料】语文复习课教学方法谈

杂文收录 2025-09-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语文复习课究竟该如何进行呢?笔者以为应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一、以课本为中心,作〝辐射〞式教学

 〝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能否用好这个例子,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的〝辐射〞.

    1.由点到面的长篇文学作品的复习.

 长篇文学作品,课内学习的是〝点〞课外阅读的是〝面〞.语文复习课便是这二者的结合点.例如复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便可设计如下题目:①与鲁提辖性格相似的水浒人物还有哪些?②运用在本文中学习的方法,分析《水浒传》中的其他人物形象;③与鲁提辖有关的故事情节你还了解哪些?试概括之;④再讲几个与本文表现的主题相同的水浒故事……如此设计,一方面对课外阅读效果作了一个检测,另一方面,也充实了语文复习课堂,增加了语文复习课的趣味性.

    2.超越时空的作家作品的回顾.

 对于作家作品的复习,不宜拘于一人、一个时代,应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做到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如复习有关爱国词人辛弃疾诗词的时候,应抓住爱国精神和爱国诗词的两条线索,作超越时空的回顾:一是回顾同时代的爱国诗人,如陆游、李清照等;同时回顾其他时代的爱国诗人,并深入思考时代背景与诗人思想感情的关系.二是回顾、归纳爱国主题的诗词,从古到今,作一积累,并熟练背诵其中的名句.时常作这样的思索、归纳和整理,能使零散的知识点连缀起来,形成知识网.

  3.由此及彼的相关内容的串联.

 语文复习课教学,要培养学生〝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敏锐感觉.要充分运用联想,由此及彼,让知识无限生发,把思维带入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读志南和尚写〝风〞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应联想到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不改旧时波〞,王湾的〝风正一帆悬〞,王之涣的〝春风不度玉门关〞,刘方平的〝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由〝风〞字诗联想到〝雨〞字诗,由〝雨〞字诗联想到〝长江〞诗.〝黄河〞诗……总而言之,要能由具体联想到抽象,由历史联想到现实,由政治联想到经济……这样一来,语文复习之路必将越来越宽广!

   4举一反三的写作手法的归纳.

   文章的内容如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但常用的写作手法却是众多文章的共性.通过大量的阅读,归纳出这些共性并深刻理解,必将极大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样的诗句,你会发现,虽写送别,却只字不提送别,但〝悠悠不尽之情思〞已饱含其中,在情景交融中,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虽属〝异曲〞,但有〝同工〞之妙,找到了它们的〝同工〞之处,便归纳出了它们共同的写作手法.诸如象征、烘托、对比、渲染、铺垫、悬念等写作手法,在文章中比比皆是,只有让学生大量阅读,加强对种种写作 手法的感性认识,进而作理性归纳,才会使学生灵活运用.

    二.让写作课成为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

   总复习阶段,在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之后,学生在写作手法与写作内容方面有了丰厚的积累,甚至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此时的作文课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尝试成功的机会了.

    1.让写作手法在作文中再现.

    使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确定,要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来确定.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深入理解后就会领悟:文章之所以催人泪下,是因为作者选取了特定背景下父亲的背影.同时作者又为写背影作了充分的渲染、铺垫,作者把满腔深情聚焦于《背影》上,避免了泛泛而谈,因而文章就有了格外动人的力量.教师点明这一点后,就可以让学生在联系自己读过的其他文章活用各种写作手法写作文.

   2让阅读内容在作文中换新颜.

   学生作文的一大部分材料来自于间接材料----课外阅读.处理好阅读内容,便拥有作文素材的一大源泉.学生作文要体现阅读成果,要让作文复习课成为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但要在舞台上做到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必须做到对阅读内容的融会贯通.在作文复习课上,为达到融会贯通,要引导学生梳理好阅读内容.如分类整理古代诗词、名言警句、名人轶事;按主题整理素材,如爱心、环保、亲情等主题.要在阅读内容之外,开辟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要把阅读内容作为想象的触媒,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在作文中再现类似内容时,不应只是〝形似〞,更应是〝神似〞.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年第二期 )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681.html

  • 中考语文自拟题目_解读中考语文“自拟自答”题

    “自拟自答”题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要求,重视学生的体验参与与体验获得。因而,在《语文课程标准》已颁布一年余,全国各地(实验区除外)首次在新教材命题的新形势下,这种考查学生能力,且区分度良好的题型,在2003年的中考中将会受到更多的中考命题人员的青睐,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解读考试焦虑及应对策略_解读考试焦虑

    北京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夏珺 北京光明小学 田莹 在我国,“考试”一直是严肃而略带沉重的话题。在考试的挑战中,人们难以成为控制情绪的自由人,欢喜、忧伤、不安、焦虑、失望……绝望至极的人甚至有可能悲观厌世,走上轻生的不归路。 曾经看到一篇就考试焦虑症问题谈心理动力学派观点的文章,作者是曾在法兰克...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详细阅读
  • 语言表达连贯主观题技巧与方法_解答语言连贯主观题的八个基本思考点

    一、话题的同一性 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当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转换了话题,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句意连贯,重点突出。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西湖畔栖霞岭,墓周...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对话教学是一种_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

    (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人在知识中的“适意安居”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也预示着一种知识观的颠覆。以往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价值中立性,知识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永恒不变的客观真理。每一个特殊的自我都失落在客观性、普遍性的汪洋大海中,“自我”在科学知识中没有任何地位,是被“客观性”要求所摈弃的...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中考语文新闻题答题技巧|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专题复习

    例1.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不超过26个字) 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9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挂满了写着日军罪恶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安徽省灵璧县浍沟镇凤山初中 马道彩 自2001年秋季以来启动的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及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已经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县从去年秋季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七年级实行新课程标准,一场新《课标》下的课程改革在全县范围内轰轰烈烈...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答 概括和表述两手抓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答 概括和表述两手抓 如今的中考语文试卷,不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其阅读理解题目几乎是主观性试题一统天下。主观性试题的一个特征,就是需要考生根据试题的要求,或对某篇材料进行概述总括,或对某个语段进行概述总括,概述总括的过程就是提炼文意、综合归纳整理的过程。概述总括如何操作 概述...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构思_掀起关系型话题作文的红盖头

    一、要明确关系型作文话题及其命制特点。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需提请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_如何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瓯北三中 张三丰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种种新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本文就从教师、作者、文本三个角度讨论“”这一话题。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