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课需要关注的基本点|关注教师在课改中的精神视界

杂文收录 2025-09-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具体的实践者,是课程改革的第一推动力。”(余文森《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三大推动力》)课程改革不仅仅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的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而教师在课改中的精神视界是教师在课改中的原动力。作为一个管理者,了解并研究教师的精神视界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有不满,渴望改革

他们一是对管理方式的不科学不满。学校管理中多的是硬管理,刚性管理,少的是软管理,人文管理,多的是身影管理,少的是身心管理,多的是数量管理,少的是质量管理,而那些隐性的劳动很少得到管理者充分的关注。因为这项工作很难量化,若要量化工作量就过大,一般的管理者就少有这方面的思考。不过要说管理者思考过简,这也不够客观,有些学校的管理条例繁杂得很,计算的公式特多。这不能说思考不周。

二是对课堂低效不满。当今课堂教学效率之低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普通的新授课,如教读课文一般要讲到三四课时,自读课文也要讲到两课时。课堂气氛之沉闷也是令人难以接受的,课堂中,我们很难看到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新的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真是“春风难度玉门关”。据我们不完全调查,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在课堂上越来越不活跃,不愿与他人交流与沟通,教师的讲授“霸权”过于超重。我们常说教师的观念过于落后,其实学生的学习观念也是过于落后,他们也天经地义地认为作为学生,其权利就是去接受,去接纳。不过从另一方面讲,我们的学生之所以这样,也是我们从小“培养”出来的结果。

三是对评价方式不满。现行的考试评价是比较典型的应试评价,对于教师而言,多的是考试成绩的评价,对于学生而言,多的是考试总分的评价。评价“以分论英雄”,学生是难过“分数关”。这种评价是一种片面性评价,使得教师的许多有效劳动没有得以认同,使得学生许多方面的才能没有得以认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学业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以考论英雄,只是以偏概全的思维在作怪,是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观在主导。还有一点是来自社会的评价压力,这也是制约教师难以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所学校没有较高的升学率,一个班级没有高出他人的升学指标,很难得到社会和家庭的理解与认可,他们可不管你是在搞教改与课改与否。这就像一片云笼罩在学校的头上,让人难以抬头直腰喘气。

四是对学生素质不高不满。由于受传统教学的熏陶,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在社会上适应能力不强。广大教师为民族的未来而忧思,从职业职责上去反思:长期如此的教育模式,我们的后世子孙怎可用创新去推动历史的前进,怎可跻身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就眼前而言,我们的学生或自己的子女怎么能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立足,立上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

教师有不足,渴望学习

教师驾驭课堂的不足。其最为突出的表现为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过于预置,课前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问题的设计都指向得过于明确,且要求在教学过程 中不折不扣地执行;若有偏差,则如裁判一样判为违规。其实,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教学目标 可以随着教学过程 的推进而逐步实现,教学程序也因着学生的思维而不断调整。教学问题是应有所准备,但是从教学论上看,我们目前不是缺少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是缺少学生的自主问。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教室,且又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这后一个问题是在解决了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又产生的,是一种更有深度广度的问题,是一个创新性的问题,是一个应用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最具生命光彩,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教学境界。更为难得的是,学生在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后,就能培养出问题意识,让这种意识内化为生命的一部分。

教师语言表达的不足。这里所指的语言表达,有两层意思,一是在教学中的口语表达。如课堂上的教学用语,有的过于粗俗,不堪入耳,不合规范,有的过于含混不清,学生听不明白,有的过于“老气”,教学激情不足。大量的事实证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用语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教学过程 当中许多信息就是靠语言进行的,输出与接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只要其间有一个环节不畅就会影响传输的信度和效度。另一层意思是广大教师不善于去反思,且用语言去记录。若真说教师不善用语言表达,这也不客观,许多教师常常口若悬河,讲起课来滔滔不绝。但是一旦要他去“写”点什么,这就有点为难他们了。我们认为,教了一辈子,若没有自己动笔写几篇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或案例、调查报告等),让人读起来怦然心动,幡然醒悟,很难界定说这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实际上,我们平常思考了很多,可是一旦要成文却又感觉到是另一回事,这就是思维与语言的距离。因此我们倡导写作就是因为常写可以使我们的思维更活跃,表达更流畅。反思与表达缺一不可。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靠单打一的一枝粉笔是不够的。我们这里所说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一是指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师要善于制作精美的课件,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其优势是明显的。当然,这些装备的作用也是有限度的,不是所有的课都可用此手段,要因内容而异,因课型而异,因教师而异。比如有的老师的普通话已达到一级乙等的水平,那就大可不必还要使用所谓的朗读音带,教师那优美的嗓音,那丰富的朗读技巧就足已令学生为之倾倒,其现场效果是其他手段难以企及的。二是指教师的网络技术的应用,从网上搜寻教学资源,为我所用,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必需,是现代教师的重要标志,是现代教师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之一。特级教师程红兵说过,网络学习是新时期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也要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去重组优化我们的知识结构。

基于此,广大教师渴望学习,通过学习,更新观念,促使自己去尝试,去探究。柳斌同志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才可能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基础教育课程>创刊寄语》2004.1, P5)套用他的话,我们可以这样期待:一个学习型的学校,才是一个真正的能够创造生命活力的乐园。

教师有动力,渴望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必将全面走进新课程。在走进新课程中,教师已从一个被动者转而成为一个主动者去介入新课程,产生一种研究的冲动。他们对新课程怀有浓厚的兴趣,渴望研究新课程。促使他们有动力的理由有四。

一是国家课改实验区的态势令人兴奋。据福建厦门等10个国家级实验区的部分家长对新课程的态度方面的调查,支持课程改革的占22.3%,基本支持的占53.6%,不了解的占23.8%,反对的只占0.3%(《基础教育课程》2004.1,P24)。这就表明新课程改革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课程改革的最大的阻力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社会。若得到社会的支持与理解,那新课程的实施就曙光初露。

二是现在有了校本教研的大气候。从上至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把校本教研作为重要的教研方式去抓。教育部副部长王湛指出:“实践证明,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推进新课程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校本教研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研行动。“校本教研”已成为广大教师耳熟能详的新语汇,已内化为其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三是有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势单力薄,而是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在支持与推动。这是教师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是课题实验者的成功尝试。我县已有众多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课题,一些课题实验教师用心血来倾注,用汗水来浇灌课题实验之花,使得课题实验之树常青,课题实验之果丰硕。他们有的有多篇论文获奖或报刊杂志上发表,有的已成为省级骨干教师,有的走上管理者的工作岗位,还荣获各式各样的奖励……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实验教师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这种威望是对教师本人的最高的精神褒奖,是人生的最丰厚的财富,这种财富不是能用金钱买得到的。这是促使教师由平凡走向不平凡的强大动力之一。

(原载《黄冈日报》)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684.html

  • 中考语文自拟题目_解读中考语文“自拟自答”题

    “自拟自答”题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要求,重视学生的体验参与与体验获得。因而,在《语文课程标准》已颁布一年余,全国各地(实验区除外)首次在新教材命题的新形势下,这种考查学生能力,且区分度良好的题型,在2003年的中考中将会受到更多的中考命题人员的青睐,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解读考试焦虑及应对策略_解读考试焦虑

    北京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夏珺 北京光明小学 田莹 在我国,“考试”一直是严肃而略带沉重的话题。在考试的挑战中,人们难以成为控制情绪的自由人,欢喜、忧伤、不安、焦虑、失望……绝望至极的人甚至有可能悲观厌世,走上轻生的不归路。 曾经看到一篇就考试焦虑症问题谈心理动力学派观点的文章,作者是曾在法兰克...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详细阅读
  • 语言表达连贯主观题技巧与方法_解答语言连贯主观题的八个基本思考点

    一、话题的同一性 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当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转换了话题,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句意连贯,重点突出。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西湖畔栖霞岭,墓周...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对话教学是一种_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

    (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人在知识中的“适意安居”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也预示着一种知识观的颠覆。以往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价值中立性,知识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永恒不变的客观真理。每一个特殊的自我都失落在客观性、普遍性的汪洋大海中,“自我”在科学知识中没有任何地位,是被“客观性”要求所摈弃的...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中考语文新闻题答题技巧|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专题复习

    例1.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不超过26个字) 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9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挂满了写着日军罪恶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安徽省灵璧县浍沟镇凤山初中 马道彩 自2001年秋季以来启动的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及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已经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县从去年秋季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七年级实行新课程标准,一场新《课标》下的课程改革在全县范围内轰轰烈烈...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答 概括和表述两手抓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答 概括和表述两手抓 如今的中考语文试卷,不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其阅读理解题目几乎是主观性试题一统天下。主观性试题的一个特征,就是需要考生根据试题的要求,或对某篇材料进行概述总括,或对某个语段进行概述总括,概述总括的过程就是提炼文意、综合归纳整理的过程。概述总括如何操作 概述...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构思_掀起关系型话题作文的红盖头

    一、要明确关系型作文话题及其命制特点。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需提请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_如何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瓯北三中 张三丰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种种新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本文就从教师、作者、文本三个角度讨论“”这一话题。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