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杂文收录 2025-09-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现代社会,书籍、报刊、资料的数量按指数增长,以科学杂志和学术文章为例,现在比50年前约增加一倍,比150年前增加了一千倍!然而,今天大部分人的阅读速度,却还是100年前的水平,每分钟一二百个词。其实,任何一个具有中等能力的人,都可以提高读速。国外在70年代初期进行过试验:受训者每周训练两次,每次1.5~2小时,经过一个半月,大部分人的阅读速度可稳固地提高了2~3倍。关于提高阅读效率,世人总结了不少经验,人现择要介绍下,以供参考。
    一、阅读效率的概念
    阅读效率与阅读速度、理解率两个因素相关。光有速度没有理解率或理解率很高而速度上不去,都不会有阅读效率。美国阅读专家施道弗博士在他主编的《快速学习》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阅读效率公式:E=R·C。其中E表示阅读效率;R表示阅读速度,即每分钟所阅读的词数;C表示理解率,指阅读后答对的问题数与受试问题数之比。公式中速度和理解率是互相制约的。
    为达到一定的阅读效率,速度快时,理解率就要降低些;相反,如果过分追求很高的理解率,那么速度就势必要大大放慢。因而孤立地强调阅读速度或理解率,都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施道弗认为:如果理解率低于70%,则表示读得太快;如果高于90%,则表示读得太慢;理解率介于70%~80%,则表示阅读速度适中。当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提高时,即阅读效率公式中R与C的乘积增大时,E便随之提高。阅读效率公式及其与公式相关的参数,适用于一般读物,我们在实践中还应该考虑阅读内容这一关键因素,据此来确定阅读速度的快慢和理解率的高低。关于内容与理解率之间的关系,培根有一段名言:“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二、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
    1.麻醉式阅读法
    对于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可采用麻醉式阅读法。读者如同服了麻醉品,几乎忘却了自己的存在,把自己完全置于书本之外。就像看武打录像一样,人物姓名、故事情节、艺术手法等掌握与否均无所谓。如果说能有一点收获的话,那就是身心得到放松,在不知不觉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在阅读过程中,重点应突出速度,可采用浏览、跳读等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读名著时千万不要用麻醉阅读法,否则会在你的眼里使不朽的名著下降到庸俗作品的水平。假如你用麻醉法去读《红楼梦》,就会感到薛宝钗比林黛玉可爱;假如你漫不经心地读《安娜·卡列尼娜》,就会感到自己在看一本拙劣的三角恋爱小说,甚至人物形象也发生本质上的扭曲。
    2.扫描式阅读法
    对于以检索、查阅或捕捉信息、了解情况为目的的阅读,可采用扫描式阅读法。我们平时查阅资料、阅读报纸、看说明书等大多用的是扫描式阅读法。读速往往是一目十行,眼睛看到的不是字的笔画,也不是具体哪个字,甚至不是具体哪个词、哪句话,而是把所看的内容像图像一样一起收入视野,映入大脑,然后凭经验、凭这幅图像上的一两处特征,来作出判断。嘴不出声,眼就像电子扫描一样在字里行间快速浏览,及时捕捉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
    扫描阅读的过程中,是否需要中断、精读或停顿下来稍加思索,可视所读材料而定。
    在实践中可采取泛读、跳读、读标题、读段旨句等方式。对于报道、消息,可以由标题延伸到导语 ,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往下读;对于议论文,可以读标题、开头、每一自然段的段旨句和全文的结尾。
    3.精读法
    对于有必要把握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的文章,可采用精读法。比如,教科书中的所有内容,报纸上的重要社论或评论,决策人的重要讲话,与自己工作、生活相关的科技论文,各级政府的法律条文等,都应采用精读法。精读不一定是每一句话都读到,关键是要掌握所读对象的框架和精髓。 在实践中,可采用全景式阅读法。即先读一下文章的题目、摘要、目录或小标题,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粗略地把握其脉络。然后沿着这个脉络去细读,读完再回过头来看文脉通不通,全文谈了几个问题,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阐述的是什么观点?有无新的规定、提法或方略? 精读能达到用自己的语言把文中的内容完整、准确地复述出来即可。

    4.研读法
 对于课本知识、文学名著以及哲学、史学、经济学、军事学等经典著作,可采用研读法。对于中学生、大学生和自学者来说,课本上的多数文章都应该研读。研读可按如下程序进行:
    第一步是朗读全文。要求能流利地把文章从头到尾朗读下来,通过查字典熟悉文中的生字生词。
    第二步是划段分层。即划出文章的意义段,概括出每个意义段的段落大意,并进而了解每个意义段包含着几个层次。
    第三步是概括中心。这是个笼统的提法,具体来说应该是:对于应用文,概括出中心内容;对于记叙文,概括出中心思想;对于文学作品,概括出主题;对于议论文,概括出中心论点。
    第四步是领略章法。即掌握文章的结构特征、语言特色、表达方式等。 第五步是摘抄背诵。即对于名句、名篇以及其他有价值的内容,可摘录卡片,最好是背诵下来。
    三、加强阅读能力训练
    除了通过掌握阅读技巧来提高阅读效率之外,还应注意通过提高眼和大脑对文字图像的接收和处理能力来提高阅读效率。在印染厂中,有一种叫辊筒印花机的设备,其最大线速度达80m/min。对于一个新的操作者来说,机器一转,眼花缭乱;而对于熟练工来说,可以发现高速运行着的印花布上的每一个微小疵点。这是锻炼使人的视觉接受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的缘故。这给我们以启示:人的阅读能力潜力很大,这种潜力要靠锻炼来挖掘。 
    阅读是一种本领,也是一种艺术。灵活掌握可以增强学习效果,勤于锻炼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同学们不妨一试。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685.html

  • 中考语文自拟题目_解读中考语文“自拟自答”题

    “自拟自答”题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要求,重视学生的体验参与与体验获得。因而,在《语文课程标准》已颁布一年余,全国各地(实验区除外)首次在新教材命题的新形势下,这种考查学生能力,且区分度良好的题型,在2003年的中考中将会受到更多的中考命题人员的青睐,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解读考试焦虑及应对策略_解读考试焦虑

    北京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夏珺 北京光明小学 田莹 在我国,“考试”一直是严肃而略带沉重的话题。在考试的挑战中,人们难以成为控制情绪的自由人,欢喜、忧伤、不安、焦虑、失望……绝望至极的人甚至有可能悲观厌世,走上轻生的不归路。 曾经看到一篇就考试焦虑症问题谈心理动力学派观点的文章,作者是曾在法兰克...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详细阅读
  • 语言表达连贯主观题技巧与方法_解答语言连贯主观题的八个基本思考点

    一、话题的同一性 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当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转换了话题,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如: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句意连贯,重点突出。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西湖畔栖霞岭,墓周...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对话教学是一种_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

    (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人在知识中的“适意安居”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也预示着一种知识观的颠覆。以往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价值中立性,知识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永恒不变的客观真理。每一个特殊的自我都失落在客观性、普遍性的汪洋大海中,“自我”在科学知识中没有任何地位,是被“客观性”要求所摈弃的...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中考语文新闻题答题技巧|语文中考新闻创新题专题复习

    例1.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不超过26个字) 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9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挂满了写着日军罪恶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安徽省灵璧县浍沟镇凤山初中 马道彩 自2001年秋季以来启动的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及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已经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县从去年秋季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七年级实行新课程标准,一场新《课标》下的课程改革在全县范围内轰轰烈烈...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答 概括和表述两手抓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答 概括和表述两手抓 如今的中考语文试卷,不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其阅读理解题目几乎是主观性试题一统天下。主观性试题的一个特征,就是需要考生根据试题的要求,或对某篇材料进行概述总括,或对某个语段进行概述总括,概述总括的过程就是提炼文意、综合归纳整理的过程。概述总括如何操作 概述...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构思_掀起关系型话题作文的红盖头

    一、要明确关系型作文话题及其命制特点。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需提请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 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_如何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瓯北三中 张三丰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种种新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本文就从教师、作者、文本三个角度讨论“”这一话题。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发布于:2025-09-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