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良好师生场的营造】新课程背景下师生沟通心理的解读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瓯海区中小学德育论文参评稿
内容摘要:改善师生沟通方式是新课程实施的切入点,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要学会把握沟通的心理特征。沟通分析理论指出一个人的自我状态包括儿童状态、成人状态和家长状态。本文主要是从四个案例中解读师生沟通心理,从案例分析中,我们进行师生沟通心理的反思和重建。在走进新课程后,定然会有灿烂的、亮丽的教学风景线出现在我们眼前。
关键词:新课程 心理 解读 儿童状态 成人状态 家长状态 师生沟通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缺少了教师忠实地实施课程改革的理念于行动中,一切都是空话。新课程实施的切入点是师生沟通方式的改善,即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这样说,师生沟通方式决定了学生心目中学校的内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代初中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师生交往也日趋复杂,现在的学生已不再把老师的话当“圣旨”,他们不仅要考虑老师的话是否正确,还会考虑在心理上能否接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要学会把握沟通的心理特征。
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理论是美国人伯恩(Eric Berne)于1957年最早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的自我状态一般由儿童状态(Child ego state)、成人状态(Adult ego state)和家长状态(Parent ego state)三部分所构成,而且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的身上交互存在着,这三者的特点是:
儿童状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由于童年经历而形成的情感体验。儿童状态的积极方面是能够与人友好合作,具有灵活性、想像力、创造性和乐观精神;消极的方面是做事缺乏责任心,对别人有比较强的依赖性,容易沉溺于自我欣赏,不能主动去关心别人。
成人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是做事有理性,精于计算,尊重事实,它的积极方面是做事有责任心、有理智、尊重别人。
家长状态表现出来的是保护、控制、呵护、批评或指导倾向,它的积极方面是做个有原则性,具有一定的道德情操,能够关心爱护别人,具有服务精神和献身精神等;消极方面是会过分指责别人,对别人强求,禁忌多,倾向于惩罚别人,对别人过于庇护,有恩赐和特权观念等。
案例一
背景:学校对所有预备团员进行全面考核,预备团员们在团支部的号召下,对学校各卫生死角进行大扫除。但某学生放学后推着自行车匆忙离开学校。第二天,她主动找到了班主任。
学生(低着头):我昨天大扫除没参加,是因为我自行车坏了,我想早点把它修好骑回家。
老师(郑重的神态):真不凑巧,昨天是对预备团员考查的最后一天。
这是一个隐藏沟通的案例,所谓隐藏沟通是指包含了两个以上的自我状态,讯息同时从一个或两个自我传递到其他两个自我。隐藏沟通表达的是一个公开的社会层次的讯息,隐藏的则是一个隐蔽的心理层次的讯息,隐藏沟通的结果是由心理层次讯息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口头的社会层次的讯息所决定的。
在案例一中,“我昨天大扫除没参加,是因为我自行车坏了,我想早点把它修好骑回家”和“真不凑巧,昨天是对预备团员考查的最后一天”,作为社会层次的讯息,都是从成人状态指向对方的成人状态。但是,学生的话所隐藏的心理层次的讯息是“我是个不遵守学校纪律的学生,昨天,我做错了,请处罚我吧”。这是儿童状态指向老师的家长状态。老师的回答所隐藏的心理层次的讯息是“对,你是个自私的、不守纪律的学生,我这就处罚你”。这是从家长状态指向学生的儿童状态。从社会层次上来看,师生的对话属于互补沟通,可从心理层次上来看,他们的对话则属于交错沟通,这种社会层次的讯息与心理层次的讯息的不一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战术。
社会层次的讯息,人们通过语言就可以了解,但心理层次的讯息则更需要从非语言的方面来分析,如语气、声调、手势、姿势或面部表情等。事实上,每一次沟通都包含有社会层次的讯息和心理层次的讯息,只是在隐藏沟通里,这种心理层次的讯息与社会层次的讯息往往是不一致的,在案例一中,语言所传递的讯息的不一致性,对师生双方的沟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了师生的进一步沟通,因此这是一个不成功的案例。
案例二
背景:期末考试结束后,某同学知道自己考得不理想,但心里还是很想尽早知道自己的成绩,犹豫再三,他来到班主任的办办室。
学生:老师,我这次考试的成绩怎么样?
老师:不是很理想,具体情况你可以自己看一下,不过老师还是希望能够听到你的解释。
这是一个成功的互补沟通,所谓互补沟通是指刺激的指向和反应的来源都在同一自我状态,回答也是指向发出刺激的那个自我状态的一种沟通方式。这个沟通一般是在自然顺畅下进行,双方对彼此的期待也配合得很好。沟通的双方只要能够保持互补,就可以永远地继续下去,或进行到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为止。
在案例二中,学生以成人状态指向老师的成人状态,而且学生的话也带有探索性的,体现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老师同样以成人的状态指向学生的成人状态,形成一种互补沟通,从而保持了师生沟通的顺畅进行。当然,接下去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解释说明他的学习情况,老师也可以就此向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甚至还可提出一些劝告或批评,这些也都是成人状态的表现,也能保持沟通的持续发展。
在与初中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还是提倡使用成人状态——成人状态的方式进行互补沟通,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出师生间的相互尊重,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当然,如果老师和儿童都扮演儿童的角色,以儿童状态——儿童状态的方式进行互补沟通,虽然也能够保持一定的沟通,但是,这对于初中生说来是不适合的,因为它会永远使初中生处于儿童的自我状态而影响他们的成长。
案例三
背景:某学生虽经多次努力,学习成绩依然没大的进步,甚至有时会倒退,因而对自己的学习逐渐失去信心。
学生:老师,我的学习成绩这么差,还会有希望吗?我该怎么办呢?
老师:你唱歌、书法不是挺出色吗?你同样有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学生的话带有探索性,想询问老师有无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成绩,期望着老师能够帮助他(她)将心理负担释放。老师以成人状态(认为学生很有能力,相信学生。)对学生的成人状态(我该怎么办?),改变了沟通的自我状态,这种沟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也是学生所期望的,因而老师与学生的交往又得以继续下去。自然而然,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了兴趣。相反,在案倒三中,老师如果以家长状态对学生的儿童状态(认为自己没有可能提高成绩)进行互补沟通,说“不要轻视自己,你一定要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这不仅不能让学生从老师那儿得到他所期望的心理释放,相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双方的进一步沟通。
案例四
背景:上课时,一位女学生自告奋勇,很有感情地朗读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老师:你朗诵时有些词读错了。请别的同学指出来(毫无表扬的意思)
学生: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心想:我下次再也不当众出丑了。)
这是一个不成功的交错沟通。所谓交错沟通是指当刺激的指向和反应的来源处在不同的自我状态,回答的指向可能是发自刺激的那个自我状态,也有可能不是。在案例四中,老师以家长状态指向学生的儿童状态,学生需要表扬,这就与学生的自我状态形成交叉。学生自告奋勇,朗诵诗歌,是想表现一下,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老师却极力指出她的不足,大大打击了她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师生沟通往往被堵塞,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案例四中,由于回应对刺激表现出非预期中的反应,引发不适当的自我状态,从而使沟通交错而中断。但是,并非交错沟通都不好。学生有时可以会受困在一种无效的互补沟通模式中,此时如果能改变一下自我状态或引导到另一个自我状态,使沟通交错产生,那么,也会引发出一个新的期望来面对问题。假如此案例中老师对学生说:“你朗诵得很有感情,值得老师和大家学习,但朗诵时还要注意读音要准。这样那位女学生就会欣然接受老师的意见,就会改正朗诵时的不足之处,进行再一次朗诵,最后她会衷心地说:“谢谢老师的教诲。”于是就会使下次的沟通向着有益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彻底改善不良的、有碍于学生发展的师生沟通方式,良好的师生沟通方式就像一条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地联在一起,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去接近学生,真正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出现一条心与心搭出的美丽彩虹!从改善师生沟通方式入手走进新课程,定然会有灿烂的、亮丽的教学风景线出现在我们眼前,教师之于学生宜先益友,而后再良师,因为只有朋友式的平易近人、相濡以沫、肝胆相照,才给人以安全感和依赖感,才有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主要参考文献:
①《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教育科学出版社 詹万生主编
2002年3月版
②《教育艺术》 2004年5月版
④《上海教育科研》 2003年9月版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