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生机的课堂】给课堂以生机 给学生以活力——阅读教学初探

杂文收录 2025-09-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给课堂以生机给学生以活力

   ——阅读教学初探

[教学背景]

这是一节复习课,复习内容原定为:由记叙文专题阅读切入,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设想是通过《散步》《爸爸的花落了》等课文的联读,达成如下的目标: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探究记叙文阅读的一些方法和规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奠定一定的写作基础。实际教学中课堂出其不意的完全由学生控制起来,老师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由主角退而成为配角,亮出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让课前设计的教学目标 完成的更好。

[教学描述] 

序幕:课前五分钟。传统栏目开课前五分钟学生自主“经营”,本期专题——《我送美文给大家》。

王欣同学诵读《语文课外阅读》的一篇文章——《沉默的泥土》。大致内容:一是父亲为了让我能顺利地上学,用终生的关节炎,换来了二千多斤藕,也换来了我们的学费;二是父亲和大哥靠着一袋烙饼和满山的清泉充饥,翻山越岭地拼命采集中药,遍体的伤痕和坚硬的脚泡再加上母亲的医药费终于换来我那重如泰山的准考证。到了文末王欣同学动情地读着: “是什么让父亲如此为我付出?世上最宝贵的不是金银,而是泥土;只有泥土才会永恒,父亲就是挥之不去的泥土!”……读至此,教室里寂然无声,这局面保持了足有一分钟。

[镜头一]台上王欣同学按照惯例,讲之所以送这个故事给大家的原因:昨天晚上老师让通览第一册教材内容时,朗读《散步》,初春田野里散步的一家人老少相互关爱及主人公的那种责任心真令人感动。这一切都使我想到了我们,在家我们都是独生子女,长辈们的娇宠造成了我们的自私和冷漠,我们很少想到去关心别人,去关心那些需要关爱的人,接着谈自己曾经是如何对父母的关怀不以为意,又谈到社会需要帮助的人很多,今天从我选取的文章——《沉默的泥土》和对课文——《散步》的复习,让我从内心深处感到我们对家人、对别人应有爱心,有责任心……

老师(心里独白):出人意料,学生竟有如此出色的发挥!出人意料,学生正在进行着“心灵的远游”!出人意料,课堂五分钟的主角竟然控制课堂约有二十分钟且决没有要下场的意思!出人意料,台下学生被深深感染和震撼着,个个一脸的感动和凝重……

怎么办?一个两难的处境,停止它,按原定策略办,大煞风景;继续下去,怕任务完不成。瞻前顾后——策略有了:推一把,引一步。

“同学们,我们继续交流,交流中如能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会更好。”

[镜头二]台下同学积极举手要求发言,有谈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结合课文谈感受的,更可贵的是有些同学能结合课文的具体文段赏其境、品其味、感其情。李晓旭同学说道,我与王欣同学有同感。请同学们看《散步》一文的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初看上去,这话只是告诉了我们:谁,在田野散步。但细读并且把冒号后几个词语的“位置”调换一下,就可体会原文中的情味: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和妻子走在后面”。2.是“我”陪伴着“我的母亲”,不是“我的母亲陪伴着“我”,课文认为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

1.“我的母亲”老了,到了晚年,她最需要相伴的,自然是“我”这个做儿子的;

2.儿子有妻子带着,自然也就不会太“放纵”;

3.假如“我的妻子”走在了前面,母亲的视线就势必会受扰,这样,母亲就不能静心地去感受春天,感受生命。“我”扶着母亲,带着儿子和妻子,既显示出“我”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显示出“我”在家庭中的责任。如此安排句序,体现了一个儿子对母亲爱的独运匠心,读来感人至深。。

一石激起千重浪,同学们纷纷举手,教室呈现了“一片希望的田野”!

男生宋志坚同学发言:读《爸爸的花落了》的内容让我很受感动,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好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从中可以看出爸爸的绵绵爱意,爸爸的花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联想到自己,我平日真是个“粗心”的人……

……同学们真情地交流着自己的真切体验,紧紧围绕着对别人关爱、对社会及家人应有责任心这一主题。所有同学毫无矫揉做作之态,课堂呈现一种浓浓的人文氛围,令人感动。

老师(心里独白):真妙,比预想的教学设计和效果好多了!

高潮:火借风势,再助一把!于是,我满含感激地对全体同学说:同学们,你们的真情体验,你们营造的氛围,让我由衷的感到心灵的净化,思想的提升。感受着这美好的情境,也为了能更好地倾听大家的心声,真想让大家写一篇文章,比如:“家中因为有了我”或“班里因为有了我”或“这里因为有了我”,你们同意吗?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同意!

结局:由于课堂营造了较好的情境,虽然写作时间仅有不多的几分钟,但学生很快就能简单勾画轮廓或列出纲目,为课余完成全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次写作热情和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习作中抒真情、说真话,表达顺畅,立意深刻。

[教学分析]

本节课作为老师仅是为课堂开了个头,而后就是认真地倾听,最后受课堂情境感染,灵机一动布置了一篇作文,以利学生表达课堂未述之言、未尽之意、未抒之情。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课堂运转老师跟着学生的思维走,在紧要关头,因势利导,推波助澜。对学生的“顺势一纵”,使学习任务的完成比课前设想更圆满、更出色。学生无师自通,令人欣喜。当然这与课前布置预习及系统的语文素养培养工程密不可分。

 最深切的体验是:跟着学生的思维走,发挥学生的潜能,渐入教学佳境,如果学生是有线的“风筝”,那么教师就是拴着风筝的“线”。借着风儿(文本),把风筝送上蓝天,任风筝自由自在地迎风翱,只要教师线儿“牵”得好,“风筝”定会飞得高。

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做到:让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给学生以正确的阅读价值观的导向;时常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舞,给课堂以生机,给学生以活力!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623.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