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文体特点 掌握阅读方法】抓住文体特点,答好阅读试题

杂文收录 2025-09-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主持人语“阅读剃都是结合文章来出的,必然凸现文体特点。我们在答题时如能”量体裁衣“,就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需要提请同学们注意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把相关知识联系到一起。我们在62期3版曾经刊登过余映潮老师有关“文体辨识”的专题文章。本文可以说是对“文体辨识”能力一种拓展,同学们最好将两者结合起来阅读,这样可以使你知识掌握得更系统条理,运用起来也会更得心应手。

任何文章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如议论文重说理,要注意论证的过程、论证的方法和语言的严密;说明文重介绍,要注意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手法和语言的准确明了;记叙文重叙述的条理、描写的生动形象。只要我们善于总结规律,抓住其文体特征,既注重阅读读体裁的求同,又注重阅读材料的求异,是不难做好阅读题的。

一、根据文体特点分析句子的作用。

量体裁衣,量文答题。同一号码的衣服不会适合所有的人,因为,人有高矮胖瘦;同样的道理:文章不同,回答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同。试看下面的例句:

①“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一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写出了江南春风的什么特点?(2003年天津市中考试题)

②“雪花生长的‘摇篮’是云层的微小尘粒,这些尘粒为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并冻结提供了一个基础。”使用了说明方法。(2003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③“‘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远无法连接。”所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2003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试题)

这三个句子从修辞的角度看它们都是比喻。但在以上三题中它们的身份各不相同。①句选自记叙类文章中,它是一种修辞手法,答案是“比喻”;②句选自说明文中,说明文讲的不是描写而是说明,它就不再是比喻而是“打比方”;③句选自议论文,它就成了“比喻论证”。又如:写文章时列举的例子,在说明文中叫“举例子”;而在议论文中叫“举例论证”。写文章的引言,在记叙文中是修辞,叫“引用”;在议论文中是论证方法,叫“引用论证”。再如“对比”,在记叙类文章中是修辞手法,叫“对比”;在说明文中是说明方法,叫“作比较”;在议论文中是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像这类题如果彼此的答案搞混了,答题就是错误的。有的同学老是把议论文中的举例论证说成是举例子,就是没有分清文章的特点,答案自然不能得分。

二、根据文体特点的不同分析文章的语言。

不同文体的文章语言特点也不相同:记叙讲的是生动形象,说明讲的是准确明了,议论讲的是严密。反应在试题中就要根据体裁的不同,围绕着记叙的生动性、说明的准确性、议论的严密性做题。例如:

①如果将第(7)段中“我不停的跑啊,跑啊。手里的风车,也在我不知疲倦的奔跑中,飞快转动,转动……”改成“我不停地跑着,手里的风车也飞快地转动着。”你认为它们在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2003年福建厦门市中考试题)

②如果把选文中加点的“估计”、“有可能”去掉与原文相比,有什么区别?(2003年黑龙江省中考试题)。

以上两道题都是考查语言应用的试题,句①是一篇记叙文阅读题,做题时应紧扣“生动形象”来做,它的参考答案是:“原句(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语言更加生动活泼,突出了不停地‘跑’和‘转’的动态,也表达出六岁孩子因希望实现而产生的从未有过的快乐。改句的语言较直白简单,仅称述事实,情感较平淡。”句②是一篇说明文阅读题,做这类题时应紧扣“准确”来做,它的答案是:“去掉后,语气上过于肯定,不准确;不去掉,表明是一种推测语气,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620.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