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地 这样的】该这样时才这样——也谈赏识与宽容教育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该这样时才这样
——也谈赏识与宽容教育
宜宾县蕨溪镇中心学校 张清友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于是新的教育方法、理念不断涌现。时下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很提倡一种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包括与之名称不同但实质相似的无批评教育、尊重教育、夸奖教育、奖励教育等)和宽容心态育人。
作为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有其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乃至必要性。问题是:现在有不少学校只推崇赏识教育而排斥了其他教育方法,更有不少教师或是为了“与时俱进”,或是缺少深层思考,都一致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奖”出来的,于是,在教育教学过程 中,往往不该夸的也夸,不该奖的也奖,导致了赏识教育的滥用。
滥用赏识教育,实际上对学生是有害无益的,即使一时可能有效,但如屡屡滥用,无异饮鸩止渴,将会后患无穷。
滥用赏识教育的四种负面弱化——
首先,比较明显的是:滥用赏识,将会弱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之一步步经不起挫折,听不得批评。一再地夸奖,一味地赏识,容易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惟我独尊,事事处处都要别人顺着自己,一旦稍不如意,往往便或沮丧,或愤激,或退避,或敌对,甚至采取极端的行为。安徽有一名初一新生,为了与同学打赌“看谁是英雄”,无端撕毁了一位女同学的新发的课本,被老师批评了几句。而这名在小学受惯了“赏识”的学生,却无法接受老师的正确批评,一时想不开,竟服毒自杀。宜宾有一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一学校领导比较了解他的调皮表现,便问:你都有资格参加?这一问不得了,随即遭到漫骂,事后还被该生提刀追砍。原因是这样有伤脸面。试想,像这样的学生,毕业离校以后,将如何面对复杂的社会群体,又如何迎接严峻的人生挑战?
其次,滥用赏识,最起码将会弱化一部分学生的责任感、上进心,甚至会导致一些本来很突出的学生逐步甘于平庸,最后“泯然众人”。 这是因为:滥用赏识者,往往是“变着法儿夸奖,绕着弯儿表扬”。如此这般,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学生们感觉到“做对做错一个样,考好考差一个样”,既对某些后进生起不了什么激励作用,又使一些优秀的学生渐渐失去自豪感,乃至渐渐失去了责任感与上进心。
再次,滥用赏识,将会弱化一些学生认识缺点、错误的深度与改正缺点、错误的力度,难以防微杜渐,造成教育缺憾。宜宾某校有一学生,在小学学习时,就很是调皮,甚至严重违纪,经过无数次宽容的批评教育,仍不思悔改。到中学学习,养成惟我独尊的习性,或因小事提刀砍伤同学,或因批评而漫骂老师,或在教室任意坐座位……对他进行教育,帮助其认识错误,他都没有错。你要占用上课时间教育,则侵犯了他的学习权利,你要占用其他时间,他不空……老师刻意将批评蒙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使批评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与警戒力,从而使得学生“认识错误不到位,重犯错误无所谓”,当是原因之一
还有,滥用赏识,将会逐步弱化一些学生的热诚与真情,助长一种形式主义,甚至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可笑与可怜。在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称赞表扬之声接二连三,不绝于耳——无论是读了几句书的,还是写了几个字的,无论是答了几道题的,还是回了几句话的,教师都几乎无一例外地翘起大拇指,称之“真好”“真棒”或者赞曰“真了不得”“真了不起”,诸如此类,难免让人哭笑不得。
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经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德西效应”。
无独有偶,著名心理学家雷珀,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并且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兴趣组进行过,且得到了反复证实。因此,他认为:奖励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它又容易让人只对所获奖励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本身失去兴趣。可见,好学生也不是奖励出来的。一味的奖励,容易使学生把奖励看成是学习目的,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因此,赏识教育也要防止“德西效应”。
宽容是一种理解和体谅他人的豁达大度,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宽容不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内心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产生的旷达与博爱。把宽容理解为原谅、理解为容忍或怯懦,这是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肤浅。为了友谊而掩饰对方的错误保持一团和气,那不是宽容;为了亲情而原谅对方的缺点求得彼此融洽,那不是宽容;为了爱情而失去自己的主见只是附和,那不是宽容。宽容的真义在于给人创造一个友爱的环境而不互伤各自的独创性。虽然,没有宽容的社会不是文明的社会,缺少宽容的世界是充满邪恶的世界;宽容别人是尊重,但是也得先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丧尽天良的人,则是放纵。当然,宽容同“方以律己,圆以待人”是不矛盾的。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而是懦夫,或者是放纵。宜宾某学校,一学生自己迷上点子游戏、上网,整天泡在网吧,甚至通宵达旦;自己去不说,还伙同或硬邀同学一起去。教师在宽容之下,三番五次教育,仍不改正,乃至深夜翻墙偷出校门,脚被摔断。据说脚好后,还去。像这种能宽容得他改正变好吗?
作为教师,应该要有宽容的心态去教书育人,去培养人的宽容之心,去赢得他人的爱戴。宽容不仅需要提醒,需要启发,需要诱导,更需要我们为人师者以身作则,去熏陶,去感染,去培养。所以,宽容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门高深的学问,不能滥用。
我想,面对个性各异的众多学生,不管宽容或严厉,奖赏或惩罚,只要不违规、违法,收到良好教育效果,就是好方。没有教育或者不教育,是不行的;但是教育也不是万能的。教育有无成效,成效的大小,还要看教育对象本身的素质。有的屡犯错误,教师拉他进办公室进行教育,他不但不去,反而还指着老师的鼻子叫嚣:“你这是体罚!我要告你!”面对如此情景,难怪有的教师发出一阵阵沉重的叹息:“不管是错,管是罪过!”加上家长、社会和领导的一些不理解,弄得教师无所适从。我认为,既教书,就要育人。这是教师的天职。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赏识宽容的和风细雨不凑效,不妨来点因材施教的急风暴雨。何况,孔老夫子早就总结出了这条颠扑不破的教育规律——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我认为:赏识教育,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而绝对不是教育方法的唯一;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不可能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都不可能完全适用于个性各异的所有学生。因此,赏识教育、宽容艺术,有用,而且可用,但也万万不可滥用。该这样时才这样。
(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