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交给学生的金指头:本色阅读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芮忠汉 王红云
长期以来,对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人们公认不讳。用教育理论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审视这一教育现象,就不难看出,是由于尚待完善的语文教学为阅读设置了太多的障碍,可以说是“作茧自缚”。要扭转阅读教学的被动局面,就应破除为阅读教学所设置的重重障碍,使其恢复阅读的本色。
阅读,有的把它定义为“看或者读别人写的文章。”也有定义为“是人类通过文字符号获得信息的方式和过程。”它们说明人类这种活动是由读者自身(主体)向信息载体的文字符号(客体)的一种探求。这种在阅读中对未知领域的了解和掌握,一般是由阅读者自己对文字载体传输的或概念、语义,或人事、景物,或内容、材料,或传统、习俗,或理念、意义,或情感、态度等等的一种自然的、独立的理解摄取,就是本文所说的本色阅读。
本色阅读古已有之,并在人的一生中占据主要地位。孔子对《诗》、《书》、《春秋》本色阅读后而修编。陶渊明在其自传篇《五柳先生传》中描述了他自己本色阅读的情况:“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把自己书斋起名为“七录斋”的明末张溥,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之书都要亲手抄写,抄好朗读后烧掉,再抄再读再烧,一直要抄读六七遍。《七录斋》很好地记载了他的本色阅读情况。巴金也曾说过:读熟了,也就能慢慢体会到它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古今历史上本色阅读获益和成功的人举不胜举。人的一生,在学校读书、看报的时间相对较少,课堂占据更少,而大量长久的是走出校门之后的本色阅读,或有意专攻,或无意翻检。这种本色阅读在一生的阅读中占有主要或统治地位,它的出现时间也是最早的。
阅读教学的出现应在本色阅读之后,它是文化先贤用自己或前人的读书经验来启迪后人的。它对后人的学习的确起了很大指导作用,但是也应看到,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不少背离了前人的初衷。正象叶圣陶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指出的:“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以前注重多了;可学生吟诵的功夫太少,多数学生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而现在有些情况比叶老指出的还要严重,教学一篇课文,只是教师串讲分析,甚至一遍也没有读。这正是阅读教学难以走出低谷的顽症。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 中要以学生的读为本。老师的指导虽不能少,但要克服讲起来无休无止、兴致难抑的现象,把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投放到学生的本色阅读上,让学生的阅读真正成为阅读。就如颜元所说:“讲之功夫有限,习之功夫无已。使为学为教,用力于讲读者一二,加功于习行者八九。”
对阅读教学我们之所以倡导本色阅读,是由其任务特点决定的。
一、内容的理解离不开本色阅读。理解是阅读的目的,也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但是,如果离开了本色阅读,只是听听老师的讲解是很难达到的。就像一个人要想真正体味梨子的滋味,只有亲口品尝,而不能只是听别人说说。刘国正先生回忆他的语文老师善于用吟咏的方法时说,先生很少讲,但“喜欢吟咏,吟到得意处,音节铿锵、声震瓦屋。我也跟着吟咏,跟着铿锵,许多诗篇的妙处,是在跟着吟咏中体会到的。”可见,吟咏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人们在一读一听中,便可直接迅速地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内涵。
二、对文章的感悟需要本色阅读。感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较高目标,也是读者对文字载体解读升华的最高阶段,它是读者与文字符号在反复阅读中撞击的火花和交流的结果。一部《红楼梦》,不同人读出了不同的感悟:有人说它是一部有伤风化的“淫书”;有人说它是超阶级的“男女恋爱主体”的爱情小说;有的说它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小说,具有反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和男女平等的民主思想的萌芽;有人把它说成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呼唤把它当作历史来读;有人说它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把它看作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史、衰亡史;有人从它触及的经济、政治、思想领域的各个侧面,把它看作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等。人们对《红楼梦》种种不同的感悟,完全是读者对其本色阅读,文字信息在读者大脑传输而成的因子,这不是任何一个老师的讲授所能形成并得到的。
我国数学家丘成桐对文学的阅读有很深地感受,他说,自己虽是一个数学家,但对文学作品非常喜欢。文学作品中最爱看《史记》,看《史记》象看歌剧一样。还说他做一道数学题就像读一首诗一样,算一道数学题的成功就像读一首诗一样的快乐。丘成桐对《史记》和数学的阅读感悟,如果离开了本色阅读,就很难有如此独特的感悟。
三、阅读能力的养成需要扎实的本色阅读。阅读能力指读者对文字符号的认读感知,并通过逻辑思维的分析、综合,由表层意思到深层内涵,由内容到思想到感情的领会、理解与体会,进而对文本内容、形式、作用、价值等作出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优劣与大小的品评鉴赏。人的阅读能力是有差异的,它表现在读者对文本内涵获取的多少,可能会出现获取小于文本内涵,等于文本内涵、或大于文本内涵的不同结果。阅读获取的质量越高,阅读能力就越强。阅读能力的养成、提高需要读者对语言文字进行直接交流的应用实践,即扎实的本色阅读,在一次次的本色阅读中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力、感受力和鉴赏力,即在阅读的训练中培育、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四、大语文学习要教会学生本色阅读。人一生的阅读,在学校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更多的是在课外。人们阅读也不仅仅是教科书上有限的选文。这种大语文阅读学习,正是人一生所运用的本色阅读,可以说本色阅读人人有用,人人需要,获此能力终生受益。当一个人学会了阅读,他就可以在阅读的广阔天地自由驰骋,随意徜徉,广泛涉猎,厚积博取。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校生扩大阅读量,初中生每年课外阅读不少于80万字,高中生每年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中外文学名著10部以上。要达到这一要求,完成这一任务,学会本色阅读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并不排斥阅读教学的适度指导,也需要本色阅读教学指导,只是这个指导应更好的为阅读主体服务,符合让学生学会阅读的需要。倘若借指导之名喧宾夺主,使本色阅读变了味,阅读和阅读教学就会重归失败的老路,这是需要警惕的。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