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学生作文日记]日记,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湖北省潜江市徐李中学(433112) 胡定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应是作文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可是许多学生作文时时常感到生活范围狭窄,无事可记;生活单调枯燥,无情可抒;思想苍白,思维贫乏,无理可议。写作时只得“一读、二记、三抄、四套”,甚至胡乱编造,这怎能文从字顺地写出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事实上,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只要让学生用“心”观察,用“心”发掘,用“心”体验,你就会发现真挚的情感会从他们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因此,平时的生活积累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生活素材的积累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要求他们坚持写日记。
初学写日记往往感到无事可记,无话可写。不少学生常常问:日记天天写,写什么呢?他们往往只看到,日子只是机械的重复,今天是昨天的轮回,生活的节奏一成不变,单调枯燥,了无新意。因此,写日记的材料不出三天就会用尽枯竭,面对多彩的生活,一派虚无茫然。
其实这正是因为学生平时对自己的观察思辨感悟能力缺乏培养训练使然,一个具有敏锐的观察感悟能力的人就会发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的流水决不会重复昨日的河床,世界如此浩瀚,社会如此瞬息万变,昨天走过的荒郊,明天就可能高楼林立,昨日的穷乡僻壤,明天可能是又一个现代新村。人生又是如此五彩缤纷,今天的无知少年,明天就可能是社会栋梁,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生活之波滚滚滔滔,日记的材料也应源源不竭。
那么,日记究竟写什么呢? 日记是一种最自由最灵巧,题材最宽广的文章体裁。叙事抒情,写景状物,言志议理,手法多样,任其驰骋。诗歌散文,小说小品,寓言童话,科幻故事,读书随笔,读报杂感,时事纵评,乃至戏剧曲艺,体裁不限,任展雄才。题材更是广阔无垠:花开花落,月圆月缺,潮起潮落,草木虫鱼,世事沧桑,人生百相,都可以纳入日记的视野;喜怒哀乐,得失宠辱,自励自强,都可作日记倾吐的衷肠;天南海北,九州方圆,国际风云,社会变革,时代热点,街谈巷议,都可作日记追逐的话题;校园内外,同学亲朋,亲情、友情,妒忌、误解、思念,都是诉诸日记的情愫。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只要有心写作,日记的材料实在有如三江之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要想写好日记,丰富写作素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留心身边的事物,善于观察外部世界,敏于感知,勤于思考。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不少的新事,大至国际大事,小至校园风波,家庭喜剧,父子代沟。我们每天都接触不少人物,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一个故事。这些活泼泼的人事全凭我们去感知,一花知春,一叶知秋,一事一物都必然有前因后果。不仅要观察记录,还要发掘它内在的深刻意义,渗透自己的观点,文成于思,思源于识,没有对周围生活的观察思考就不能发现鲜活的日记素材,更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无“思”无“识”,文思就会枯竭。
2、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的生活内容,把触角伸向人生的广阔领域。一个兴趣狭隘,自我封闭的人,永远品赏不到人生的乐趣和生活的异彩纷呈,自然失去了许多人生舞台,也就失去了许多生动的日记素材。
3、读书游历,广闻博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尽人皆知的名言,可是却有不少同学、家长把正当的课外阅读和游览视为歧途,将一切古今中外的文化瑰宝拒之门外,一心只读“圣贤书”(课本教材),至于节假日游览名胜古迹,更视为无益的时间与精力的浪费,结果只能是孤陋寡闻,知识贫乏,划地为牢,作茧自缚,只能使才能萎缩。因此必要的博览群书才能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焕发写作灵感,从而提高知识素养、写作技巧。
4、要有恒心毅力。坚持写日记是一种良好的精神意志的培养,不管生活的节奏如何紧张,都不应当中断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多则千言万语,少则三言两语,而且生活节奏越是紧张,往往越是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青春时光,越蕴含丰富的日记素材,越是应该书写的人生画卷。
可见,日记是记录学生成长历程和心灵感悟的芳草地,它能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写日记,而学生平时也乐于以日记这种相对自由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事实上,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了,也自然懂得更深层次地感悟生活了。这无疑为他们作文素材的积累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学生写作时,再打开日记,就犹如打开了储存大量信息的记忆仓库。如再让他们从已搜集积累的写作素材中选出最适合作文要求的内容,那何愁写作再无“源头活水”。
学生利用日记素材写作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尝试。
1、归类。学生日记中所记录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用他们自己的视线真实地再现了生活的不同侧面。教师可根据写作训练的需要,提前给出作文题目并提出相关的写作要求,再让学生对自己以前的日记进行一次全面的阅读,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然后引导学生按不同的生活内容归类整理。如按主题的不同可分为“多彩的校园”、“温暖的家庭”、“多面的社会”、“美丽的大自然”,按情感的不同可分为“喜”、“怒”、“哀”、“乐”或“酸”、“甜”、“苦”、“辣”等。
2、筛选。同一个文题,可用的材料或许有许多,如何在这众多的素材中提炼出最佳材料呢?这就要根据学生自己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了。只有那些既能真实抒发自己的心声,又最能表达文章主题的材料才是他们的最佳材料。
3、组合。写作如建房,材料选好了,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日记只不过是学生对自己生活体验的简单罗列。学生在选择好自己的材料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些零散的材料重新组织,可以将已筛选的单篇日记进行修改、润色,也可将多篇相关联的日记重新组合,使之成为一篇能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总之,培养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除了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充足“活水”外,也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让学生自己“找米下锅”的方式,如果学生一旦获益、开窍,则会一发而不可收,即使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能让他们写出文从字顺,感情真挚的好文章来。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