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朗读撑起语文教学_朗读――语文教学之关键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四川省阆中市江南镇初级中学校 张正春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读,能帮助理解语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语言水平,能发展思维水平。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对各年段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教师特别重视诵读指导,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熟读和背诵又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这就为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著名特级教学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因此,朗读一篇文章时,我们要注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如果做到了这三个方面,对加深课文的理解,培养形象思维是大有好处的。
我们所说的正确,就是读文章时,要读准字音,要用普通话语音朗读,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拉腔唱读,按照标点符号掌握停顿的位置和停顿时间的长短。
流利就是读得自然、流畅、有适当的速度,区别各部分间的轻重缓急。
最重要的还是要读得有感情。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朗读叫“美读”,激昂之处还它个激昂,委婉之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的当时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我认为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朗读技能和技巧的具体指导。如重音、停顿、缓急、语气等。可按范读—仿读—指点—再读的步骤感情朗读。
首先在朗读时,对每一句话里的关键字、词或短语,都要读重音。《鲁班学艺》中:"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这句话中加横线的字就应读重音。影响我们情绪的字、词或短语,要读重音。特别要注意具有鲜明形象的形容词、比喻词以及重叠词等更要读重音。《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句话:"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这些加横线的词都要读重音。
其次,注意停顿。朗读时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应根据标点符号而定。逗号停一拍,分号和冒号停两拍,句号停三拍,删节号或段落结束停四拍。但有时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显示某一语气,停顿的时间可以变化,如《我的“自白”书》,“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中间虽用逗号,但这里为了突出“我”的鲜明态度,严正立场,可以多停。古诗节奏鲜明。朗读时更要注意顿歇的处理。
最后,朗读时还要注意语调。语调就是通常所说的腔调,也就是说话时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如老舍的《趵突泉》一文中,有“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这两句话,指导读第一句时,“大泉”读重音,“昼夜不停”和“老那么翻滚”之间气自发而促,马上吐出“老那么”;“翻滚”二字读得很慢,给人的感觉是泉水日夜不停地翻滚,时间久长,没有终止时。读第二句时,提醒注意第一分句是叙述句,语气平稳,第二分句声音稍响,重“自然的伟大”,第三分句声音轻,轻中重读“再不敢”,反复诵读后,学生知道这是因为作者看到的趵突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从而体会到自然的伟大和自我渺小。学生掌握技术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在掌握了这些以后,我们的读的教学中还要多变化,创造性的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
创造性的朗读,我认为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或是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主动参与的朗读。举个例子,如:《江南》一课,学生刚开始对读这样的诗很有兴趣。后来因为相似的句式,同样的读法,多读了几次便觉得无味了。这是学生用像音乐那样的节拍读,看谁有不同的读法。学生都在思考,口中念念有词,想出了好几种读法。如:“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或“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学生这时在享受朗读的成功快乐,就像课文中的小鱼一样活波可爱。
总之,朗读时要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要和作者想在一起,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的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只有如此,朗读教学才能体现出其美感的一面。
参考文献:
1、《阅读指导词典》主编张洪洙中国和平出版社
2、《会自己读》陈静逊吴忠豪著少年儿童出版社
3、《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沈阳出版社
撰 稿:张正春
通讯地址:四川省阆中市机房街16号
邮政编码:637400
email:
电 话:(0817)-6220985(宅)
-
高考诗词鉴赏题及答案_高考诗词鉴赏题对策及专用术语研究详细阅读
唐山市开滦一中 李志强 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特点是加大了主观题在整张试卷中的比重,其中诗词鉴赏题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有些同学反映由于平时针对诗歌鉴赏题所作的练习都是选择题,一下子改为主观题根本找不到思路。...
-
[巧用名句成文]巧用名句作批语详细阅读
每每看到学生以不屑的眼光浏览过教师煞费苦心的批语后,漫不经心地将作文本塞进抽屉,个中滋味,只有语文老师才能体会出来。曾几何时,我尝试着用经典名句或把其略作修改后给学生下批语。没料到,这无意插柳的短小批语竟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激起了他们对写作的极大兴趣。于是,在以后的作文批改中,我就尽可能多地用诗...
-
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重要性|浅谈“培养学生提问意识”详细阅读
河南省许昌市第六中学 安菊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促使学生提问,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得到的,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 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
-
新课标议题式教学_新课标下参与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和探索详细阅读
芦浦中学 吴桂永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语文课的思考,阐述了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主要形式和优点,提出参与式教学是一个新事物,它遵循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真正的21世纪的教育模式。【关键词】:参与式 教学实践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
-
如何打开学生的心扉_如何敲开学生的心扉详细阅读
吴钻 每一位身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敏捷,接触广泛,生活独立,个性鲜明,有一部分还有很强的叛逆性。似乎不和教师顶几句嘴,上课故意搞点小动作,隔三差五惹出点小“祸”,便觉得难受。任你老师的苦口婆心,谆谆教诲,全然不当作一回事,即使当时收敛一些,不出三天又会原形毕露,故技重演...
-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作文|中学生作文不良心理分析详细阅读
高考话题作文的形式和作文应试训练的目的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和作文审题构思过程中的简单化。特别是那些作文水平不高或较差的考生,他们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一篇水平较高的能得高分的文章是不大可能的,于是,他们选择了套作的路子。平时,他们不是积极地进行全面的写作训练,以提高作文的实际水平,而是用...
-
如何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交给学生的金指头:本色阅读详细阅读
芮忠汉 王红云 长期以来,对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人们公认不讳。用教育理论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审视这一教育现象,就不难看出,是由于尚待完善的语文教学为阅读设置了太多的障碍,可以说是“作茧自缚”。要扭转阅读教学的被动局面,就应破除为阅读教学所设置的重重障碍,使其恢复阅读的本色。 阅读,有的把它...
-
[教师如何评课]教师评课点滴详细阅读
在时代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越来越重要,教师不但要会教课,还要学会评课,这样能使教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促进,那么教师怎样去评课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 课前要明析教材 课前要明析教材,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教材不熟悉的课,只能看课堂表面活动是...
-
新课标语文对作业设计的要求|对新课标下语文作业 形式的一点体会详细阅读
对新课标下语文作业 形式的一点体会凤中 熊 竞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的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作为个性主体的参与和体验,并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创造、合作、交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语文作业 形式也必须跟上,那么如何设计语文作业 形式...
-
我们这样教语文|我们要的是这样的语文课堂详细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到底怎么上?答案可能有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为了培养会思考、敢质疑、能创造、善表达、有沟通能力的人。那么怎样的语文课堂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呢?怎样的语文课堂生活才是高质量的呢?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他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语言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