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朗读撑起语文教学_朗读――语文教学之关键

杂文收录 2025-09-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四川省阆中市江南镇初级中学校  张正春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读,能帮助理解语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语言水平,能发展思维水平。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对各年段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教师特别重视诵读指导,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熟读和背诵又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这就为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著名特级教学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因此,朗读一篇文章时,我们要注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如果做到了这三个方面,对加深课文的理解,培养形象思维是大有好处的。

我们所说的正确,就是读文章时,要读准字音,要用普通话语音朗读,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拉腔唱读,按照标点符号掌握停顿的位置和停顿时间的长短。

流利就是读得自然、流畅、有适当的速度,区别各部分间的轻重缓急。

最重要的还是要读得有感情。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朗读叫“美读”,激昂之处还它个激昂,委婉之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的当时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我认为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朗读技能和技巧的具体指导。如重音、停顿、缓急、语气等。可按范读—仿读—指点—再读的步骤感情朗读。

首先在朗读时,对每一句话里的关键字、词或短语,都要读重音。《鲁班学艺》中:"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心里。"这句话中加横线的字就应读重音。影响我们情绪的字、词或短语,要读重音。特别要注意具有鲜明形象的形容词、比喻词以及重叠词等更要读重音。《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句话:"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这些加横线的词都要读重音。

其次,注意停顿。朗读时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应根据标点符号而定。逗号停一拍,分号和冒号停两拍,句号停三拍,删节号或段落结束停四拍。但有时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显示某一语气,停顿的时间可以变化,如《我的“自白”书》,“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中间虽用逗号,但这里为了突出“我”的鲜明态度,严正立场,可以多停。古诗节奏鲜明。朗读时更要注意顿歇的处理。

最后,朗读时还要注意语调。语调就是通常所说的腔调,也就是说话时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如老舍的《趵突泉》一文中,有“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这两句话,指导读第一句时,“大泉”读重音,“昼夜不停”和“老那么翻滚”之间气自发而促,马上吐出“老那么”;“翻滚”二字读得很慢,给人的感觉是泉水日夜不停地翻滚,时间久长,没有终止时。读第二句时,提醒注意第一分句是叙述句,语气平稳,第二分句声音稍响,重“自然的伟大”,第三分句声音轻,轻中重读“再不敢”,反复诵读后,学生知道这是因为作者看到的趵突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从而体会到自然的伟大和自我渺小。学生掌握技术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在掌握了这些以后,我们的读的教学中还要多变化,创造性的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

创造性的朗读,我认为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或是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主动参与的朗读。举个例子,如:《江南》一课,学生刚开始对读这样的诗很有兴趣。后来因为相似的句式,同样的读法,多读了几次便觉得无味了。这是学生用像音乐那样的节拍读,看谁有不同的读法。学生都在思考,口中念念有词,想出了好几种读法。如:“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或“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学生这时在享受朗读的成功快乐,就像课文中的小鱼一样活波可爱。

总之,朗读时要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要和作者想在一起,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的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只有如此,朗读教学才能体现出其美感的一面。

参考文献:
1、《阅读指导词典》主编张洪洙中国和平出版社

2、《会自己读》陈静逊吴忠豪著少年儿童出版社

3、《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沈阳出版社

  

 

 

撰    稿:张正春

通讯地址:四川省阆中市机房街16号

邮政编码:637400

email:

电    话:(0817)-6220985(宅)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479.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