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探究题]中考探究与开放题解法初探

杂文收录 2025-09-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永春六中   陈良标

科学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贯穿于整体教学的各个环节。近两年来,开放型试题在中考试卷上的权重越来越大,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然而,在教学和考试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面对这一类试题是,还仅仅是“凭感觉做题”,就如“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于是得分率就偏低,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解答这一类试题就成了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其实,这一类试题在解题思路上也大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能够变“凭感觉做题”为“靠规律解题”,自然就可以大大提高其得分率。笔者在认真研究各地中招试题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开放型试题的解题技巧,以期能给大家带来些帮助。

熟悉类型。

通过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开放型试题可分为:

1 模拟仿写类。

模拟仿写类开放题对于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等有着直接效果,适合语文新课要求仿照原有句子的修辞手法、句式写出答案。这些仿句往往是名言警句、讲究修辞的优美句子。如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       ,能                                     。谅解是          ,能                                    

2 筛选提取类。

筛选提取类的特点在于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主要是读写结合、归纳概括、提炼整合、重组表达。这类题在近几年中考中占有一席之地,比较热。解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整体感知文段,并思考内容要点;二是,从文段中搜索选择关键词语,提炼成一句简明的话。如提取下面文段中的关键信息,将其写在横线上“为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长征而号F型火箭在历时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始终将可靠性、安全性放在首位。火箭上多个系统采用了‘双保险’设计;同时,提高了元器件质量等级和筛选标准,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由于严格的质量控制,该型火箭可靠性指标提高到了目前的0。97,安全性系数更是达到了0。997,成为目前国内可靠性最高的运载火箭。”

3.续写补写类。

续写补写类能较好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使考生能产生联想,丰富阅读的内容,构建考生与文本的对话,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如下边是一段课外文的阅读题,“不仅老师,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我们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更重要的是不断壮大自己。一个医生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医疗技术,才有更大的才力去奉献;乙社会需要我们的奉献精神,更需要我们有更大的奉献才能。”依照画线的句子,在乙处补充一个论据,要与上下文内容一致,语气连贯。这道题更能体现出开放性试题的特征,又有一定的难度,不可能也无法设置统一的标准答案。但不等于说这道题无从解答。关键是要找准切入口,从分析原文中的这个事实论据入手,看一看它和上下文的联系。“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医疗技术”这句是承接上文“不断壮大自己”的,而“才有更大的才力去奉献”是和下一句“社会需要我们的奉献精神,更需要我们有更大的奉献才能”紧密衔接的,因此,所补论据应包含两层意思:①吸收,壮大自己;②奉献。考虑到上下文的内容一致,语气连贯,这两层意思必须按先后次序,不能调换。接着我们就要广开思路,从例句开始拓展,由老师到医生,再到工程师、科学家,甚至想到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吸收,壮大自己,然后才能奉献的问题。例如:“一位工程师只有不断开辟新的领域,才能使自己发挥更大的作用。

4.解说评价类

解说评价类探究性开放题是近几年中考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一个举措。主要考查方向有:解说原材料的内容要点,拟写标语、广告词,解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现象等,体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性;评价原材料的情感、内容、语言、修辞、表现手法等妙处。解说评价时,要敢于表明自己的意见、态度、立场和观点,可以同意、赞成、支持原材料的观点,也可以否定、反驳甚至批驳原材料的观点,无论哪一种做法,都要从原文出发,在整体理解了材料中的基础上,再发表自己的见解,切不可脱离原材料妄发议论。如阅读下面的名言,说说“火炬”也“蜡烛”的寓意有什么不同。“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萧伯纳

5.感悟启示类

感悟启示类开放题体现了新大纲所说“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评价”的要求。这类题目更注重考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性、体验,因此,考点往往是选文中最精彩、最动人、最深刻的地方。如2004年云南江川的中考题《失败是一种提示》中说“快乐是我们的权利”,而失败又不可避免,请结合你自身经历谈谈感受。

二、掌握方法。

1、  祛除畏难,确立自信。

    要解答好这类题,必须确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学习观。其实有的阅读文章虽然陌生,只要祛除畏难,确立自信,认真揣摩,是不难解答的。如改写下边句子中画线部分,使常形成对偶的修辞格。

   原句: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江河中的片片帆影,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

   这题属“模拟仿写类”。画线句中的“江河”与“山间”相对,“帆影”和“炊烟”相对,“片片”和“袅袅”相对。“像诗像画”和“如丝如缕”相对,这样,就把画线句改成“江河帆影片片,像诗像画”以和“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构成“对偶”修辞格。

2、  善用积累,巧取信息。

   背诵名言名句和名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既是“大纲”对初中学生的要求,更是为现在的写作和将来的运用储备更多的语言精华。正因为如此,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越来越重视对“语言材料积累”的考查。这类考查除体现在中考语文试卷上的默写外,还出现在如下的开放型试题上。

   阅读《无翼鸟的联想》,默写古诗词中字面上含有“鸟”字的词句,并注明作者或标题(不限课文)

   这题属“筛选提取类”。学生平时背诵积累了许多古诗词,现在要从记忆的仓库里取出的是“带鸟字的诗句”,这就有一个“回忆再现,巧取筛选”的过程。学过的诗句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等就有许多。

3、  认真阅读,仔细揣摩。

   认真阅读,深入分析,仔细揣摩,反复推敲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与必备素质。大凡粗心的学生往往是与正确的答案擦肩而过,失之交臂而怅叹不已。我们要防止出现那种不仔细阅读,而只从选文中支离破碎的寻找答案的做法。如:阅读《骆驼赋》,根据本文内容,请你为范介民写一份“个人简介”。

   这题属于“筛选提取类”。文章没有系统介绍范介民,而把他的有关事迹穿插在整篇文章的记叙、描写之中。现在要为范介民写“个人简介”,首先要在整体阅读感知的基础上思考“简介”的一般要点,诸如: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主要事迹等,然后在文中搜索检择,提炼取舍。

4、  合理想象,自然联想。

   小说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重要材料来源之一。有一篇题为《窗》的小说,结尾是这样一句话: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试题是这样设计的:“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根据人物和小说情节,发挥想象,用两三句话续写“他”的心理活动。

这题属“续写补写类”。“窗”是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由窗外引起的故事恰如洞悉人们内心世界的“窗口”。当这位急不可待想临窗观景的病人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时,一定思绪万千,他会想到些什么呢?

他会想到原来那位靠窗病人为他讲述“窗外美景”的用意,也会想到那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给别人带来快乐的靠窗病人关心同志,为他人着想,不让人寂寞的善良心意,当然也会为自己的自私心理感到惭愧。认真阅读了小说,仔细揣摩了文章作者的用意,这样的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5.思维发散,聚合筛选。

有一篇题为《夹竹桃》的文章。其中第四段是:

我幻想这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藻荇,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题目要求:文章第四自然段从“我幻想它是地图”到最后末尾的描述充分展现了作者丰富奇妙的联想和想象。试以“风雨中河边悬崖上的一棵树”作三种以上的联想和想象,再仿照这节文字的句式作描述。

这题属模拟仿写类。是一道思路开阔,想象丰富而又无法有一种统一答案的题。联想和想象时切不能忘记借鉴参照《夹竹桃》中这段文字。

要提高解答这类开放型试题的能力,应在发散思维的同时,进行聚合筛选,即对发散思维所得到的多种结果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总之,解答探究与开放题,一定要让学生从心理上不惧怕,然后针对类型精心设计、精心训练,相信一定会有收获的。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430.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