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定位]校本教研该如何定位

杂文收录 2025-09-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当前,校本教研在功利思想的驱使下,已经走了样,变了形,尽是玩一些“锦上添花”工作,却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实在在的银样蜡枪,,笔者带着切肤之痛说几点拙见,望有志的同仁共商讨之。
       教学能力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反映,“新课标”的实施对着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近些年来,教师年龄结构的老化,青黄不接,以及一部分初出茅庐的新手和政治体制改革而转行过来的“老新手”,远远不适应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的需要,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是这样的,不足10%的专家型教师。20—30%的教师属经验型教师,而广大教师则实属“新手型”教师。如果校本教研定位10%或20—30%的层面进行,勿用置疑,是很难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更不要说把所谓人文管理的校本教研定位于像百里挑一,全市乃至全国凤毛麟角的黄梅县晋梅中学这样的学校去引领。校本教研必须扎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这样的荒原里,才有可能生根、开花结果;校本教研必须服务于百分之九十的大多数教师,才有可能产生魅力,产生效应。
       那么,怎么样的校本教研才能服务于广大教师,才能产生魅力呢?
       一、以校为单位,设立教师读书班,以此为载体,广泛开展校本教研,切实解决教学过程 中临时发生的一些问题。
       1、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首先,必须读书,读课标、读教材、读教辅资料、读专业原著,学校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地方,也应该是教师读书的地方,“腹有文章气自华”也就是这个道理,“有一桶水就能舀一瓢水”,说的也是这个理。
       2、任何一项教学改革,都是在改革的过程中,让教师一边学习,一边发现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可能事先把教师都集中起来进行新一轮的培训,然后再分配到学校。只能让教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3、教师读书,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触发研究,使办公室成为研究室,教室成为实验室。
       4、自上而下的效果,远不如自下而上的效果,只有让基层教师主动读书,然后带着问题主动参与到教学研究中来,校本教研才会有生命力,才有可能引导许多人崇尚魅力教研。
       5、教师个体的“自流”不如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让教师三五成群地在一块等同于集体备课形式的议论教案,寻求共性,最终因地制宜地形成个案,这样的群组将大大地超过个体效能。
    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的时候,应注重专家型教师和经验型教师的引领作用,促使他们“发展下线”。每一个专家型教师都应与相当数量的经验型教师一起确定同学科的三四名新手型教师(包括“老新手”型的教师)为自己的徒弟,形成三层金字塔型的紧密结构,组成一个个读书中心小组,这个读书小组,以读书(自读为主)为起点,基本上沿着这样的流程进行:读书—反思—设计—实践—反思研讨—再实践—再反思、再研讨—效果反应—总结,这是一个“学用一体化”的流程,每经过一轮,新手型教师(包括“老新手型”教师)在教学能力上都应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以年级为单位,以学科为主体,切实开展“观课”活动,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校本教研,真正帮助那些教学有困难的教师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不断修正自身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观课就是我们常说的“听课”,但观课比听课的内涵更丰富,更能表达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一种形态。通常情况下的听课几近流于形式,授课者为完成任务而花费各种心思,毕其功于一课,也许这一堂课非常成功,但日常的教学效果又如何,恐怕要大打折扣了。听课者迫于要求,敷衍塞责,要么听而不议,一走了之,要么听后空评,吹吹拍拍,大唱赞歌。这样的听课总排除不了考核考评的感觉,甚至个别教师还带有功利色彩,从而失去了教师学习,发展的真正意义。
       观课则是一项深层次的活动,它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观课前的学习与备课,观课、观课后的交流与反思。观课重在于“观”,即观察,不但要“听”,还要“看”,更要思考,而且还含有“观摩”的意思,更侧重于同伴之间的交流、欣赏、学习,往往有不少教师会在观课中欣赏到别人的教学设计,找出自己教学中的 遗憾,并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个人的课堂教学能力。
       观课的重要目的是同事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提高,如果把握不到位,也会使观课走形,重新返回到听课上来,一是要明确观课的目的,不要把观课变成大大小小的“赛课”,观课不褒贬授课者的教学能力与水平,而是用相互促进的策略和方法互相取长补短,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二是观课活动中,对教学行为理解的差异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授课者不要听不得不同的意见,观课者要抱着谦虚的态度,切忌针尖对麦芒,鸡蛋里面挑骨头。三是在开展观课活动中,教学管理者不要给教师过度的精神负担,天然去雕琢,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人文气氛,让教师的个性得到张扬。
       教师的成长就是课程的成长,教师成长的一切体现于课堂,展示在教学能力之中,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呼唤校本教研,广大基层教师呼唤实实在在的校本教研。倘如此,校本教研必定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积极作用,也必定使更多的人崇尚魅力教研!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428.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