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语文课的标准】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上评述性口语的巧妙运用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误解了新理念中尊重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不管学生说的正确与否,老师的评价都是肯定的,没有否定,忽视了对学生要有一个科学性的评价。
关键词:评述性口语、引发
新课程改革如同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课程理念犹如温馨的春雨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里,许多教师都自觉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注重教学中自己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探索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形式。但是改革中的语文课程特别是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误解了新理念中的尊重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要有一个科学性的评价。
新课程在我县实施已有了一段时间了,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较普遍的问题,有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不管学说不正确与否,老师的评价都是肯定的没有否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完全肯定或评价”,这种做法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然而就是这种尊重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埋下了隐患。这是在教学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只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加以改进,这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评述性口语就是显得尤为重要了。语文教学中的评述性口语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答问,教师作出恰如其分的评述,或肯定,或纠偏,或解释,或加工,或补充。使用评述性口语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发言,同时使教学语言更缜密、更多样、更生动,从而增强听课的效果,提高讲课的质量。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评述方式有:
一、引发。针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或疏漏之处,教师同势利导,点拔启智,关键是引导学生自己否定错误的说法,或弥补疏漏。例如:
①师:《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要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举一个例子不是更简练吗?
生:我认为中国石拱桥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个是外观美丽,一个是结构坚固。举赵州桥突出中国石拱桥的结构巧妙、坚固,举卢沟桥突出中国石拱桥的美观。
师:你的意思是说赵州桥的结构好,卢沟桥的外形好。反过来就是说,赵州桥外观不太好,卢沟桥又不太结实。
生: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两座桥的结构、外观都好。举赵州桥是因为它是独拱桥,而举卢沟桥是因为它是联拱石桥。
这课例中,学生先前的回答显然是错误的。对此,教师没有武断地加以否定,而是循循善诱,最后使学生感悟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进而加以纠正。这样,即使学生懂得了《中国石拱桥》举例的典型性,又感到老师的可敬可亲。
二、换述。在学生以某种表达方式各抒己见后,教师随即地更换一种表达方式来一个总结,使语言简洁明快,切中肯綮,学生一听明白。例如②师:《羚羊木雕》这篇课文用“我”的心理活动来结尾你应怎样理解?
生1:这种行为不是出自我的本意,我心理很委屈。
生2:父母逼着我向好朋友要回羚羊木雕,我觉得太没面子了。
生3:我觉得用心理活动来结尾,体现了“我”当时心里非常复杂,比议论结尾效果更好。更深刻的写出当时“我”愤怒,痛若与无奈的复杂心情。
生4:这种心理写出了对父母很气愤,我又很委同,父母只知道东西贵重,而不顾及孩子的友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有道理,也就是说这个结尾写出了文中的“我”虽然得到了万芳的谅解,他在父母的威逼下反悔行为,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我”无颜面对自己的好朋友。
这课例中,教师用了“也就是说”导出另一种表达方式,归纳总结了学生对“这心理活动”描写全面正确的理解。换述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有“也就是说”、“换句话说”、“也可以说”、“或者说”等等。
三、反复。针对学生的回答,将它或其中的词语再重复说一遍,特别是重点、难点一定要重复一遍,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用到。例如:
③师:请在“一个……皇帝”中间加一个饰语。
生:一个愚蠢的、昏庸的、专横的、爱慕虚荣的皇帝。
师:好“一个愚蠢的、昏庸的、专横的、爱慕虚荣的皇帝”。好!加得好。看来在“皇帝”的前面可以加的词语很多很多……
这里,教师先后将学生的回答重复一遍,同时还将“好”、“很多”作了反复,学生脑中就出现了皇帝愚蠢、昏庸、专横、爱慕虚荣的情景来。
四、顶释。当学生说了一句概括性较强的话后,教师用顶真的形式导出第二句加以补充和解释,使语言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
④师:晋祠的水有什么特点?
生:晋祠的水多清静柔。
师:晋祠的水真多,多得随处可见;晋祠的水真清,清得如碧玉一般;晋祠的水真静,静得人们能听得见叮咚的响声;晋祠的水真柔,柔得像飘带一样。
这课例中,四个分句的后句第一个词“多”、“清”、“静”、“柔”分别与前句“多”、“清”、“静”、“柔”构成顶真关系,而“多得随处可见”、“清得如碧玉一般”、“静得人们能听得见叮咚的响声”、“柔得像飘带一样”是对“多、清、静、柔”的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解释。
了解了评述性口语常见的表现形式后。概括起来说,评述性口语具有如下作用。
㈠激励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尊心逐渐增强,他们开始更多地关心自己,并对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进行评价,对别人的反映也敏感起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善于发现他们回答上一点点合理性,并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激发、鼓励他们不断进取,获得成功,学生的自信心是在不断激励、不断成功中树立起来的。而评述性口语能起到激励作用,如上面例①,显而易见,教师的引发显得豁达、平易,既尊重学生,又信任学生,它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㈡助述作用。从学生思维的特点看,中学生思维发展正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的时期,这时形成内部言语的速度快于外部言语的速度,即想得快了,但又一时找不到相应的语句表述出来,以致造成讲话时“嗯”“啊”“这个”“那个”等语流中断的语病。这时,最需要的是教师能随即扶一把,给学生的口语以疏导,助其“述”,使其“达”。教师的评述性口语,特别是提示、换述、顶释,能起到这个作用,也就是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让学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新课程观认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也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力量。但是学生们囿于思维、能力、生活经验,很难一下子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那么教师的评述性语言就给予很好的帮助。
㈢解难作用。从教材来说,有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从学生实际看,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原有水平参差不齐,瞬间思维能力强弱不一,听课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运用语言,即因材施教,《论语、先进》有这样一段记载:子路和冉有先后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意思是听到了觉得应该做的就去做吗?孔子却给予了否定和肯定两种完全不同的回答,公西华问孔子原因,孔子解释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人。”意思是冉求遇事退缩不前,所以激励他;伸由好胜心强,敢作敢为,所以阻止他。这是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性格特点运用语言的范例,在我们的学生中具有这两种性格的也不少。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也因人而异。评述性口语能够把话说得详尽,说得显豁,说得舒缓。这样,理解较慢的能跟上思路,理解较难的能化难为易,理解肤浅的能加深领会。
㈣强调作用。从听课的效果来说,凡是重要的内容,教师均需强调,便于学生引起注意,加深印象。这里教师的评述性口语,特别是反复、顶释起到这个作用。例:
⑤师:《羚羊木雕》中“我”本可以有理由坚持不要羚羊木雕,为什么还是去了呢?
生1:我在父母的强迫下没办法。
生2:说明我个性较弱。
生3:小孩子是斗不过大人的。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都有道理,去的原因是很多,有父母的强迫,我个性的软弱,小孩子往往得听大人的,即使有充足的理由,有时也无可奈何……
⑥生:这里的水真绿。师:绿得成了一大片无瑕的翡翠。
这类反复和顶释的方式,既承接了学生的答语,又强调了教学的重点,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㈤完善作用。从学生答问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答问难免有失之偏颇的时候。如有学生把《羚羊木雕》中万芳说成是轻友谊而重财;把《风筝》中的“我”说成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时,教师就不能“任意听之”不加启发,不敢引导,使学生有时曲解作品的中心。这时教师的引发式的评述尤为重要,教师应该设法将学生往最能贴近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上去加以引导。这时教师的引发式的评述尤为重要,像上面所举的例子①,教师的表达起到了纠偏完善的作用。
通过对评述性口语的了解,我们知道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到对学生的科学性评价,做到既尊重学生个性的独特体验,又能领悟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感情倾向。所以说在新课程前景下,只要我们认真解读,真正领会新课标,并对自身的教学行为经常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课程改革中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广大年轻教师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立足本校、本地脚踏实地地进行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这样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就能取得实效,就会大有作为、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①《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年第11期
②《语文教学》魏书生著,沈阳出版社出版发行
③《教师语言艺术》全国中语会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编
-
【她让我感动的作文600字】她——让我感动详细阅读
学校操场,欢声雷动,人山人海,1500米的赛跑就要开始了,跑道两边学生们一个挨着一个,站成了一道又一道的人墙。同学们手舞着小旗张望着,期待着。“1500米赛跑现在开始,各就各位。”裁判员举起了红色令旗,“预备——嘀!”一声哨响,一个矫健瘦巧的身影从我身边一掠而过。“任国敏,加油!——任国敏,加油!”...
-
[阅读课外书总结]课外综合阅读的实施总结详细阅读
2004年我校加入湖北省综合阅读课题组,我班也成为实验班级之一。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要很好的实施综合阅读首要的任务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课外综合阅读。实施综合阅读方案之前,我亲自设计表格在班上...
-
[立足教材文本提高写作水平的研究报告]立足教材文本 实现有效习作训练详细阅读
立足教材文本 实现有效习作训练[内容摘要]:把写作教学适当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中,立足教材文本,有效训练之;适度延伸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探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体验联想,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二、改变形式,想象创新,不拘一格,启发学生开展多向思维。三、拓展主题,联系实际,引导感悟,提高学生...
-
[柴桑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柴桑奇人 浔阳大隐――浅论陶渊明的心路历程详细阅读
柴桑奇人 浔阳大隐―――浅论陶渊明的心路历程庄晋玲 邱明波提要:陶渊明个性刚直,坦率,不合群,不适世。他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于是,他选择了归隐之路,创作了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诗坛一代宗师。陶渊明的一生大致经历了“大济苍生”“独善其身”“慷慨悲歌”三个阶段,即心路历程三阶段。本...
-
浅谈初中语文作业布置|浅谈初中语文趣味作业 设计详细阅读
浅谈初中语文趣味作业 设计—2005jqp 新丰三中 江平趣味作业 ,可提高学科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作业 的目的。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科而言,趣味作业 的设计尤为重要。根据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向及青少年的求知特征,初...
-
[新课标导学2020版成才之路高中]新课标导引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我的眼,我的心》案例评析详细阅读
新课标导引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 ——《我的眼,我的心》案例评析 ●需要探讨的问题:怎样落实语文的跨学科学习。 ●课堂描述:《我的眼,我的心》是面对八年级学生的一堂新课改研讨交流中的语文活动课。八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已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他们常常在关注社会、思考...
-
洋思教学经验|学习洋思经验 创新课堂教学详细阅读
学习洋思经验 创新课堂教学 在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我校根据实际,积极推行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与当初的洋思中学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是我们每年选派教师去洋思学习,尝试洋思经验的根本所在。下面我就洋思经验在我...
-
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语文教师与情感教学详细阅读
农六师五家渠一中 苏新华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教学离不开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情感从审美感受的角度讲,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从语文学的角度讲,情感是指教师为再现文学作品的意境,形象的洋溢于讲台的感情、激情;是学生领悟作品精妙的情感体验;...
-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实践感悟详细阅读
把课堂还给学生---------------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实践感悟厦门一中 黄小娟去年秋天,厦门地区和全国37个地区率先进入新课标新教材的实当中,面对新教材,面对课改的大气候,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教研组改变教学策略,调整工作思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观念入手,做到五个转变:变教师为本...
-
网络攻击的载体|利用网络载体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详细阅读
9:36:12利用校园网络载体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今天的学生都已习惯于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娱乐、交流和学习。网络上无限自由的空间和超现实的虚拟世界强烈的吸引着追求自由、独立和个性的当代青少年,网络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