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教学]巧用多媒体,教好古诗词

杂文收录 2025-09-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江西省吉水县乌江中学  庄晋玲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为我们教好古诗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古诗词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言简意深。学好古诗词,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美好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提高欣赏能力。近年来,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古诗词在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现在已达18分之多。这样一来,教好古诗词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但是,由于古诗词的创作距离我们时间久远,语法结构特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我们还是仅仅停留在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陈旧教法上,不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手段也要不断更新,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为我们教好古诗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来说,古诗词比较难懂,看见那干巴巴的几行枯燥无味的汉字,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如能巧用电教手段,采用直观教学,使得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畏惧为喜爱,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我们在教《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前,先制作一些有关的教学图片,并配上音乐。教学时,使用投影仪把这么一幅图景显示给同学们看:“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路边是缠满枯藤的老树,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农户家前,这时太阳快要下山了,他却连投宿之处都还未找着……” 在悲凉孤寂的音乐声中,同学们看完投影。通过看投影、听音乐,同学们对这首小令的感性认识增强了:画面上共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事物,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了解了画面的内容,为下面理解文章的主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解词释义,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由于古诗词距离我们时间久远,许多词义与今天有很大区别,比如:“走”,古义是“跑、逃跑”,今义是“步行”;“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子的配偶”……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词义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根据具体语境去体会,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时,有一个词语“无赖”要求学生理解。我们可以用电脑设计一个这样的画面:一幢矮小的茅屋里,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在谈笑着,茅屋侧边有一条小溪,溪边青草碧绿;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里织着鸡笼,还有一个小男孩调皮地躺卧在溪边,剥着莲蓬吃,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看完这个画面,同学们对这首词的内容基本有所了解,教师便可以顺势进行教学指导。

教师:“大家看了之后,觉得这个小男孩有什么性格特点?”

学生:“很顽皮,可爱,无忧无虑。”

教师:“从这个画面来看,‘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这个词应该怎样解释才恰当?”

学生:“应解释为‘顽皮,调皮,可爱’比较恰当。”

由此可见,利用电教设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掌握诗词的内容,还帮助可以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指导学生朗读诗词是多么的重要。利用多媒体语音设备,还可以帮助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只靠自己的范读是不够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准备一台录音机,准备好有关课文的朗读磁带,利用良好的语音设备帮助学生,这样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在教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时候,笔者就先把课文的录音带给同学们放一遍,让他们进入诗词的意境之中,进入到苏轼的感情世界里。这样,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又为下面教学中把握课文的感情脉络,理解诗词的主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也要自己动手,利用计算机软件(如Flash 、 Authorware、  PowerPoint等)制作一些较为简单实用的教学课件。对大多数语文教师而言,我觉得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比较方便。PowerPoint操作界面清新自然而且简单,容易掌握;内容上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笔者在教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时,就利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个教学课件。由于充分利用动画效果,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详细生动的讲解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育尤其是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拥有独特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努力探索,用先进的教育手段指导学生的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354.html

  • 【她让我感动的作文600字】她——让我感动

    学校操场,欢声雷动,人山人海,1500米的赛跑就要开始了,跑道两边学生们一个挨着一个,站成了一道又一道的人墙。同学们手舞着小旗张望着,期待着。“1500米赛跑现在开始,各就各位。”裁判员举起了红色令旗,“预备——嘀!”一声哨响,一个矫健瘦巧的身影从我身边一掠而过。“任国敏,加油!——任国敏,加油!”...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阅读课外书总结]课外综合阅读的实施总结

    2004年我校加入湖北省综合阅读课题组,我班也成为实验班级之一。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要很好的实施综合阅读首要的任务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课外综合阅读。实施综合阅读方案之前,我亲自设计表格在班上...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立足教材文本提高写作水平的研究报告]立足教材文本 实现有效习作训练

    立足教材文本 实现有效习作训练[内容摘要]:把写作教学适当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中,立足教材文本,有效训练之;适度延伸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探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体验联想,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二、改变形式,想象创新,不拘一格,启发学生开展多向思维。三、拓展主题,联系实际,引导感悟,提高学生...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柴桑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柴桑奇人 浔阳大隐――浅论陶渊明的心路历程

    柴桑奇人 浔阳大隐―――浅论陶渊明的心路历程庄晋玲 邱明波提要:陶渊明个性刚直,坦率,不合群,不适世。他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于是,他选择了归隐之路,创作了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诗坛一代宗师。陶渊明的一生大致经历了“大济苍生”“独善其身”“慷慨悲歌”三个阶段,即心路历程三阶段。本...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浅谈初中语文作业布置|浅谈初中语文趣味作业 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趣味作业 设计—2005jqp 新丰三中 江平趣味作业 ,可提高学科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作业 的目的。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科而言,趣味作业 的设计尤为重要。根据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向及青少年的求知特征,初...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新课标导学2020版成才之路高中]新课标导引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我的眼,我的心》案例评析

    新课标导引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 ——《我的眼,我的心》案例评析 ●需要探讨的问题:怎样落实语文的跨学科学习。 ●课堂描述:《我的眼,我的心》是面对八年级学生的一堂新课改研讨交流中的语文活动课。八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已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他们常常在关注社会、思考...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洋思教学经验|学习洋思经验 创新课堂教学

    学习洋思经验 创新课堂教学 在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我校根据实际,积极推行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与当初的洋思中学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是我们每年选派教师去洋思学习,尝试洋思经验的根本所在。下面我就洋思经验在我...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语文教师与情感教学

    农六师五家渠一中 苏新华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教学离不开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情感从审美感受的角度讲,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从语文学的角度讲,情感是指教师为再现文学作品的意境,形象的洋溢于讲台的感情、激情;是学生领悟作品精妙的情感体验;...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实践感悟

    把课堂还给学生---------------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实践感悟厦门一中 黄小娟去年秋天,厦门地区和全国37个地区率先进入新课标新教材的实当中,面对新教材,面对课改的大气候,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教研组改变教学策略,调整工作思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观念入手,做到五个转变:变教师为本...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 网络攻击的载体|利用网络载体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9:36:12利用校园网络载体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今天的学生都已习惯于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娱乐、交流和学习。网络上无限自由的空间和超现实的虚拟世界强烈的吸引着追求自由、独立和个性的当代青少年,网络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

    发布于:2025-09-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