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亮点探幽]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亮点探幽

杂文收录 2025-09-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余映潮是语文特级教师,是一个深受广大语文教师喜爱的特级教师。究其原因,余映潮对语文教学不仅有全新的理念,更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每次开展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他总能为广大语文教师展示“鲜活”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每次听完余老师的课,总是如沐春风,受益匪浅。现就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亮点写点感触。

一、“美”的舞台
可以这样说,“美”是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的灵魂。余老师每一堂课的设计都以“美”为原点来构思的。其教学思路讲究教学过程 的流畅之美,讲究教学内容的组合之美,讲究教学时空的造型之美,讲究教学双方的活动之美。
例如设计《提醒幸福》,余老师认为其语言与情感的亮点主要表现在语言生动、意蕴丰美、哲理深刻,所以他将这篇美文的教学活动设计为字词品味活动、句段欣赏活动、课文编创活动三个环节,这三环节无一不透着美的气息。教学余光中《乡愁》,余老师引导学生欣赏品析其结构之美、感受其音乐之美,并用歌曲《乡愁》作为课堂教学的收束,让课堂之美回味无穷。教学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他插入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起到了烘托作用,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中体味了音乐美,品析了图画美,感受了情感美。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余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美点寻踪:全文美在夕拾朝花、美在性格刻画、美在细节描写、美在情感抒发。
课堂教学设计美,课堂教学用语也美。教学《七颗钻石》完后余老师小结:读起来,让我们心情激荡;说起来,让我们发现闪光;想起来,让我们思绪飞扬。这,既是对课堂教学过程 的小结,更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自信。
因为有“美”,余老师的一堂课,就是一首诗,含蓄、动人;因为有“美”,余老师的课就是一支曲,轻快、美妙。

二、“块”的碰撞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设计以板块式思路为主,一节课就是几个板块的组合,其教学过程 就是“块”与“块”的碰撞。所谓“板块式思路”,即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块”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这几个“板块”,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是有机地整合,其最高境界或者说最终目的便是几个板块的浑然一体。板块式教学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语文课堂繁杂无序的问题,让教师有一种可操作性,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
例如教学《夏天也是好天气》,余老师构思了四个板块:告诉大家——读妙文;提醒自己——导雅词;评说课文——品奇字;表现生活——用美句。这四个板块步步为营,有序延展,形成了这篇课文清晰明朗的教学过程 。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他将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整合在一起,将教学过程 分为三大板块:个性化朗读、艺术性改写、对比式评说,极具文学欣赏品位。很多的时候,一篇课文教学设计也可以简单地由两大板块构成:读——理解课文内容;写——分析课文内容。教散文《秋魂》可以,教小说选文《林黛玉进贾府》也行,均可用此由读到写两大板块结构法。
对于“块”的生成,可以迁移,可以拓展,可以穿插,可以烘托,从而形成一种综合的审美效应,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三、“品”的海洋
有了“美”为灵魂,有了“板块”做框架,那么完成一节课还得运用手段或方法,这便是“品”——品读、品析。
余老师的“品读”,其目的是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当然,“读”的品种不同,目的、作用便不同。教学《秋魂》中的“读”有三步:快速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中速读课文,要求读得有抑有扬,渗透感情;选点精读,读出其中的意蕴。教学《口技》,余老师要求朗读课文五遍;第一遍要求读得流畅响亮,第二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第三遍要求读得层次分明,第四遍要求读得有情有景,第五遍要求读得有急有缓。五遍读好读完,就完成了全文的主要教学过程 。
此外还有极富特色的串读、点读、选读、悟读、比读、联读、类读、练读、演读、写读、背读等,教师能够灵活运用,课堂教学也就完成得轻松自如。
“品析”更是余老师课堂教学的亮点,它是建立在充分的品读的基础之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说”和“写”的能力。比如教学《故乡》,余老师引导学生品析文中之妙:一个场景之妙,两个孩子之妙,三处长烟管之妙,四处老爷之妙,五次无言之妙,第六个孩子之妙,七个苦因之妙,八个单音节动词之妙。教学《荷塘月色》,余老师设计的品析话题有:《荷塘月色》中的写景抒情、《荷塘月色》中的融情入景、《荷塘月色》中的“心情”、《荷塘月色》中的描写手法、《荷塘月色》语言的音乐美、《荷塘月色》的动与静、《荷塘月色》的比喻美、《荷塘月色》的叠词美、《荷塘月色》的画面美、《荷塘月色》的结构美,用文学的语言评点一段话、用绘画的语言评点一段话、用音乐的语言评点一段话、用影视的语言评点一段话……
很多时候,“品析”借助提问来完成,如:《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试举例说明;阅读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纸船》,并与冰心的《纸船》比较,谈谈你的感受……
课堂上有了充分的品读、品析,这节课一定是一堂富有生气的、有血有肉的课。
以上仅是笔者的点滴感悟。
纵观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特点,我以为凸显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要:
1、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以“美”为灵魂,以“块”为框架,以“品”为手段,突破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死板、枯燥的氛围,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长远、全面的发展,给了广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抓手”,为新世纪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而秀美的广阔天地。

(通联:433304湖北省监利县新兴中学陈振林)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345.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