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交换”合作学习和“激励竞争”机制的应用

杂文收录 2025-08-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交换合作学习和“激励竞争”机制的应用

 

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  王晶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 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学生与学习资料等之间,形成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反观目前的教学实践,我们所提倡和采用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至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则始终未能受到重视,因而教学中少有或根本没有多向型的互动方式。甚至不少人还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视为非建设性的消极因素或破坏力量。这些都是一些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和误区。因此在我的教学中,不单单注意到了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还加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结合这种教育教学的实际,我将这种合作学习称作是“交换”合作学习。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概念,很多人一定觉得不很理解其中的涵义。其实这只是一个比较生动的叫法,其内涵也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换”中,促进合作学习。换言之就是:把“交换”作为一种合作学习的手段,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通常来说,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的教学活动。而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多数的教师采取课堂分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和性格特点,划分小组成员。这种形式固然很好,也便于教师的实际操作。但是只采取这种形式的小组合作,时常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消极的思想,冲淡学生的自我意识。认为什么问题,都不需要自己积极的动脑,因为在小组里一定会有程度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在很快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所要求的学习任务。长此以来,便产生一种惰性心理,不便于合作学习的开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发现了一种可以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使用,并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的合作学习形式,那就是:“交换”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打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限,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合作学习形式,要求的是班和班之间的合作。也可以说是此班学生和彼班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合作。比如说:我经常会将我所教的两个班级的作业 、作文、试卷、小测等进行交换。用此班的学生来看彼班学生的作业 、作文、试卷、小测,尤其是选择程度比较高的同学的作业 、作文更适合在不同的班级进行展览。这种“交换”合作学习,打破了以前的班级的局限,将学生推向了更加宽广的领域。榜样也不再是一个班级的榜样,而是我所教全体学生的榜样。这样使程度比较好的学生,更加的有自信。而其他的同学也认识到了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对好的地方加以学习和改进,不好的地方,进行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问题。当然进行这种合作,也是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的。我建议所选择的班级是平行班。这种平行班,可以是一个教师所教的不同的班级,也可以是不同的教师所教的程度相同或相差不大的班级。这样能够使学生做出比较清楚的比较。一定要避免选择程度相差很大的班级进行“交换”。这样会使程度较差的班级中的学生产生挫败感,因为目标高不可攀而变得不求上进;程度较高班级的学生又会因为自己高高在上,而变得沾沾自喜。这样就达不到合作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有的时候还会适得其反。

以上是我所说的“交换”合作学习,下面是在学习下需要应用的机制:即“激励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竞争是一种普遍而基本的社会现象。有那种弱肉强食的竞争,也有那种促进人的发展的有益的竞争。人生本来就处于一个大竞技场中,总是同他人处在竞争之中,球场、赛场、官场、考场、战场,如此等等,人生到处都有竞争,只不过是竞争的方式和规则的变化而已。不同的竞争目标和规则导致不同的竞争方式。作为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一定也要在自己的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让学生们也会到竞争的重要性。但是这里对学生所要强调的则不是那种弱肉强食的竞争,而是那种促进人的发展的有益的竞争。这种竞争也就是我要说的“激励竞争”。竞争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斗志,让学生在竞争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励竞争”最适合的就是应用在“交换”合作学习当中。在这种不断交换,互动学习中,使学生的身心受到极大的震动。让那些出色的学生成为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激励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好好的充实自己。同时也能够将那些和自己生活和学习在相同环境里但是个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做为自己赶超的对象,在不断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的进步。

以上可以说是我对一年多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所产生的一点点不成熟的想法。“交换”合作学习和“激励竞争”机制这些做法不单单能够应用在语文的教学中,还可以应用在各个学科当中。其实教育工作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工作。我们要在自己的教学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经验。总之,在我的一年多的实践工作中,“交换”合作学习和“激励竞争”机制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成绩稳步的提高。其实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自己的实际操作中不断的总结,不断提高,都会受到很好的回报。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267.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