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本走向实践】从熏陶走向实践 ———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的探索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从熏陶走向实践
———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的探索
作者: hfhhjj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目标 的最集中指向,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人文素养重在心灵的丰富,语言素养重在语感的形成。心灵的丰富要靠心灵与心灵的撞击;语感的形成必须依靠对精美语言的反复感知。因此,引导学生多读优秀人物的作品,多读语言优美的作品,在多读中,接受着优秀人物精神与灵魂的不断洗礼、熏染,在多读中接受优美语言从形式到内容的、从无声到有声的不断触动、润泽,是语文教师的第一职责。一句话,教学语文首先要从“熏陶”开始,“熏陶”当然应该是学生的“自我熏陶”。教师的作用只能是“帮助”、“引导”,这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 鼓励自由读书
语文教学使学生疲惫,让学生生厌,成了一种叫老师也头疼的通病,其根源恐怕就在于剥夺了学生的自由,学生读老师或专家指定的文章,做指定的题目,最后还要记住指定的标准答案,他们
二、 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一) 就学生的个体而言,建议学生将兴趣的、随意的“广泛而自由的阅读”与自觉的、计划的“专一而经典的阅读”结合起来,将“略读、浏览”与“精读、诵读、做题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阅读水平在一定“量”与“质”的互相推进中有效快速地提高。
(二) 就就班级集体而言,建议同学们加强阅读交流。就交流的内容可以分为“自由交流”和“专题交流”。就交流的方式来分,一为有声交流,如朗诵、复述、谈感受、口头赏析、自由联想、求异见解、互荐名作,探究释疑等;另一为无声交流,如笔记交流、办报交流等。
(三) 帮助搞好阅读操作。
1. 制订“专一而经典的阅读”计划。包括学年长篇名著两部、学期某一作品集一部和教材中的经典作品的阅读安排。
2. 做好“广泛而自由的阅读”记录。包括每周阅读文章的具体时间、题目、笔记、阅读数量的统计等项目。
3. 固定阅读时间。我通常规定每周二、四晨读为“专一而经典的阅读”时间,每周三下午两节连堂课为“广泛而自由的阅读”时间。
4. 固定交流时间。每周六上午8:00—10:00规定为自由交流时间(自愿原则)。
5. 解决书源问题。“专一而经典的作品”由自己购买,“广泛而自由的阅读”作品由班级图书角、校图书馆、阅览室借阅,或通过自订语文报、各小组互换小报、教师推荐等途径获得,有条件的指导网上搜索。
6. 指导基本的阅读技巧,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重点训练快速把握文意的能力,透析重点词句含义及其作用的能力,对基本表达方式、基本论证方法、常用修辞和常用说明方法的辨认与表达效果体会的能力。关于阅读能力的训练,过去是特别重视的,但由于训练过分繁难琐碎,大量挤占了学生自由阅读感悟的时间,事倍功半,而且贻害无穷,因此,抓重点、抓要点是关键,做到既要质量、又要效率,坚决缩短课堂教学与训练的时间。
训练快速把握文章结构与中心的能力,可以采用“绘制文章结构简图”外加描述的方法。如七年级第三课《松鼠》一文结构简图:
1
总分 [2]
(材料的性质) [3] 讨人喜欢的松鼠
[4-5]
[6]
注:1、2……代表自然段, 代表概括段,[]代表材料段。右边实线指向中心归纳的最重要参考段,虚线指向归纳中心的次要参考段。左边大括号旁注明文章的写作顺序。
学生面对自己绘制的结构简图可作以下描述(描述原则:1。简明有条理。2。扣住关键词):本文第1自然段概括小松鼠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特点。第2自然段通过“清秀”、“闪闪有光”、“玲珑”、“美丽”等词语突出小松鼠的“漂亮”。第3自然段从松鼠活动的范围:“经常往高处活动……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活动时间:“晚上出来练跑……”,食物类型:“常吃的是杏仁、榛子……”三方面表现它的驯良。第4、5自然段分别从松鼠的动作、叫声、搭窝方法等方面,使用“警觉”、“轻快”、“敏捷”、“不高兴”、“先……再……然后……”等词语说明它的乖巧。末尾自然段简要的补充说明松鼠生殖、毛色、气味、用途等方面的内容。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在第一段概括的非常明白了。文章的说明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按材料性质的不同安排,属逻辑顺序。、
关于文章的表达方式、论证方法、修辞方法、说明方法等语言表达技巧的辨认和运用效果的体会,我主要是让学生在分组进行的相互复述过程中经常感受某项方法使用与否的不同效果,也就是让学生在整体“表述”中体会,摒弃过去独立抽象的分析。
最后,引导并督促学生做适量的精选阅读题,并进行互册互评,巩固成果,找出不足。
阅读是为了实践,鲁迅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学生时代的实践自然是有限的,但教师完全可以引导激发学生对个体、家庭与社会的关注。如果说,前面所阐述的在阅读中自我熏陶只是学生不断的接触优秀的灵魂的话,那么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更加的关注“自己的灵魂”,只有关注自己的灵魂,才能将阅读与生活中一切的感受得以融会贯通,阅读中曾经触动自己的一切优秀人物的思想与感情,也只有在对自己的灵魂真切的关注中才能得以复活与升华。那么,如何搞好语文实践,使学生真正关注“自己的灵魂”呢?我认为必须按照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 调查了解阶段。就是引导学生通过采访、新闻观察等方式加强对个体、家庭、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的了解,这是搞好语文实践的自我激发阶段。这一阶段意在使学生潜伏着的灵魂受到触动,引起他们对个人对他人与社会的人文关怀,至少是关注。
第二.展示自我阶段。就是引导学生搜索信息,开展演讲、辩论、个体或集体创作、参与具体事件等活动,这是学生将广泛的阅读体验与有限的生活体验在“自己的灵魂”里“煅铸”,重塑新的“自我”的阶段。
综上所述,进行阅读的自我熏陶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前提,语文实践是语文素养提高的更进一层的手段与归宿。没有后者,前者失去意义并将最终失去方向;没有前者,后者只能是异想天开,无法成为有效的现实。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细阅读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详细阅读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详细阅读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详细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详细阅读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详细阅读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详细阅读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详细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详细阅读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详细阅读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