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_试谈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杂文收录 2025-08-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试谈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王国平

对一个初中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可是一部重头戏,这也是让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一件事。而学生呢,最不愿意上的莫过于作文课,最不愿意做的莫过于写作文。怎样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课,怎样让学生喜欢写作文,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几千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窃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出好作文题.

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第一步就是要出好作文题.学生最欢迎的是自己有话可说、有材可取的作文题。要使学生有话可说,命题时,注意命题应把学生引向生活实际,出学生熟悉的、感受深的题材,这些来自实际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的题目,写起来顺手,容易打开写作思路、引起写作兴趣。还可以出几个方面的作文题,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甚至让学生命题,写自己最喜欢的题目,写自己最喜欢最想写的内容。事实证明,这往往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写出反映他们最佳水平的好文章,这样他们每次写作都有成就感。长此下去,定会有浓厚的写作兴趣。我现在所带的两个班的学生就是如此。大部分由原来的不写或抄袭到写一点抄一点,再到现在的愿写、喜欢写、盼望写,现在回头想想,真不容易。

二要教学生放胆去写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如果学生感到自己的作文水平在不断提高,就一定会越写越有兴趣。因此让学生看到自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更应如此。后进生往往不愿写,更确切的说是不敢写,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他们从来就没有写好过,从来就没有得到过老师的肯定,他们太缺乏信心,太需要鼓励。作为老师就是要尽情地鼓励学生去尽情地“以我手写我心”,做我自己就是成功。我认为上写作课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去鼓励学生写,而不是花大精力教学生怎样写。道理很简单,游泳是游出来的,写作是写出来的。初学写作,鼓励学生思想要放开,胆子要放大,要敢想敢写,少一点束缚,多一些肯定;少一些框框,多一点赏识。

三要肯定学生写作的点滴进步

曾有一个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老师在评语中给予我充分肯定,使我受到很大的鼓舞,从此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在读六年级时,一次语老师在作文评语中写道:你的字写得真工整,可以给老师帮忙刻钢板了。从此以后,我上语文课特别认真,每一次作文都挖空心思去写,天天盼着发作文本,等本子拿到手第一件事就是看评语,每看一次就激动一回。如果说我今天能够写一点通顺的句子,能说一些通顺的话,这都得感谢卢鹏凌老师。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不仅要在课堂上让他们朗读自己的习作,获得同学的掌声,更要在评语中体现。要一改过去那种只评作文的单纯评法,更要注重写鼓励写作的评语。现在我的大部分学生就明确的向我要求要写评语,甚至是家庭作业 也要。肯定学生还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也了解学生在写作上取得的成绩,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无意或有意的表露出来。这样形成一个家校联动、内外结合的赏识环境,学生时时都会有写作的冲动,获得写作的快乐,他何乐而不为呢?还要经常把他们的习作推荐给校报、文学社,甚至各类公开发行的学生类文学刊物,让其有空前的成就感。每一个阶段结束,教师还可找学生交流,小结其作文的情况,分析作文的得与失,使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这样学生会信心更足,兴趣更浓。

四要为学生营造练习写作的氛围

其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自己生活中闪光的东西,每学期把这类佳作积累起来,或登在黑板报上,或在“学习园地”里贴出,或编成《优秀习作集》。这样,既表彰了佳作,又交流了写作成果。

(二)定期向学生介绍课外阅读文章。精选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文章诗句及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等,让学生诵读摘抄背诵,增加他们的积累库存。

(三)品评、模仿优秀之作。向学生及时介绍好文章,并分析它的特点,长文章可以选其佳段,加以品评,使学生从范文中受到如何立意与构思、如何布局谋篇及遣词造句的启示,然后加以模仿,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一(8)班一学生仿照《月亮上的足迹》写下一篇《二十年后的我》,内容为自己20年后成了一名宇航员,驾驶者“神州十号飞船”登陆冥王星,整个过程就模仿了《月亮上的足迹》和前不久我国“神州六号”飞船发射实况直播,文章想象非常丰富精彩,体现了他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对宇航的浓厚兴趣。

此外,每学期可举办一两次作文竞赛,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很有帮助。

以上是我教写作的一点心得体会,权当论文,贻笑大方。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awenshoulu/161257.html

  • 【研究性学习课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个专家代表团出访德国,按计划参观一所中学,却被这所中学的校长婉拒,理由是学校停课一周进行学期课题的结题。这反而加重了我方代表团的好奇。据了解,在这所中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和教师讨论的全校性课题,学生可以就此做成各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_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质疑我国中小学教育(争鸣)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负担、作业 负担极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成了政府到教师一致赞成的口号,出版了很多论文、著作,但少有真知灼见。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学生天天忙于做作业 、应付考试,学生负担(作业 负担、考试负担)太重,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时间也...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初中科普手抄报一等奖作品_初中科普作品教学教学建议

    近年来,科普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2001年春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新教材,阅读部分的第三单元均是科普作品。该单元共5篇课文,除《大自然的语言》是传统篇目外,《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数字杂说》和《月亮上的足迹》4篇课文均是新增加的。...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语文研究性课题_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研究性阅读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只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且众口...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 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生物课初中什么时候开始读|初中自读课型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短视行为:不是视自读为教读——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读,就是视自读为不读——完全放任自流根本不作指导。如此一来,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日见萎缩。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自读课型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让学生在自读中培养...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的事情。作文中的,与生活中的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 培养语感的方法途径|试论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个体对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语境及语言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语感敏锐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语法题和写作题时,往往做得又快又好。语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一、从日常生活中习得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对字、词、...

    发布于:2025-09-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