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和谐侨社建设|从建设和谐教育的高度去认识师德建设
【jiaoan.jxxyjl.com--杂文收录】
——暑期教师师德学习心得体会并兼议“家门口住校”现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最基础、最根本、影响最深远的奠基工程,它是公平的、均衡的﹑人性化的。
开学伊始,一件事情引起了笔者的思考。那是正值学校报名开学缴费注册的日子,一邻居忧心忡忡地找上门来和笔者商量,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是住校好还是不住校,笔者很不解:镇中心小学就在家门口,再说才小学四年级怎么就离开父母去住校。邻居补充:听小学老师解释,住校班配备的老师好,还可以加强辅导。接下来陆续接到远亲近邻的电话,为是否住校发愁的人还真不少:年龄太小生活无法自理;家里子女多住校负担太大;不住校转班后难以适应新环境……
笔者是一名教师,深知孩子们在这种为难的抉择后身心将受到的影响,深知住校的举措关系着学校的收入,深知学校与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职责,深知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深知基础教育与国民素质的关系。揭开现象的层面,小学住校牵扯出一系列问题,都和我们的师德建设有关。
我们知道,人是教育发展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也是和谐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因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遵照教育的基本价值与普遍规律开展教育工作,这是师德建设的基础,也是和谐教育的基础。
马卡连柯说过, 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缺陷的人。宋庆龄有言, “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看来,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是国民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构成的三大教育体系,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以前,“男主外女主内”,主要是母亲在家庭中承担着教育子女的重任;现在社会经济的压力,男女各撑起一边天,子女未入学前,工作着的父母要么委托长辈带孩子,要么选择日托或全托,自己则在工作空隙或工作之余,做回父母。子女入学后,大多数家长将教育子女的责任寄托在了学校相关人员身上。教育子女的时间一减再减,一住校,原本非常有限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住了校后,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失却了必不可少的社会生活一环。基于此,家长与社会以及学校的决策者,不应把住校一股脑儿﹑一种形式地强压在孩子们幼小的肩上。
建设和谐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促进教育的公平、均衡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国家要为每一位学龄儿童和少年提供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障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义务教育的根本特征就是公平和均衡。所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身体力行,按照义务教育的根本特征办事。其实,遵守法制说到底也是一种基本的师德。
义务教育是为了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教育,在家门口的小学里推行住校,有些多子女的家庭根本无法支付昂贵的教育成本,在农村,流生依旧存在,有些家庭子女上学尚须每月依靠政府的困难补助和学校的减免,难怪“教育部称择校费将取消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费”这样的消息大快人心。前不久,成都地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在城区和近郊部分区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农村孩子最先感受到了政府“埋单”的实惠。广西市公办农村初中学校对就读的学生实施“免杂费”试点,还大规模进行“两免一补”,确保每一个适龄孩子都能享受到义务教育,今年秋季已开始为农村学生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标准中的所有国家规定项目——杂费、课本费、作业 本费及信息技术费。
因此,在家门口的小学里住校,并配备所谓的好老师,这些显然不是与时俱进的做法,其背后有经济利益的驱使,是与我们的师德建设相违背的,也与和谐教育格格不入,这与远地区学生自愿住校和受客观因素制约而入托,是有着质的区别。
早在几年前,学校分快慢班的做法受到了社会的谴责、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查处,因为它严重破坏了教育的公平和公正,造成了学生的三六九等。现在,在本乡镇的学生群体中发动住校,连近距离的也做工作,并扬言强化教育,优师辅导。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冲着子女成才,咬咬牙住校就住校,殊不知这种做法也破坏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为了赶超住校的同龄人,在竞争中赢得优势,不住校的小学生们有的转为在老师家接受辅导,有的请起了家教,有的迫于经济压力,眼巴巴地在家自学,成了心理上的弱势一族,虽然从长远来看,成才的未必不是后者,但眼前孩子们承受的压力,我们难以预料,虽然从面上来看,大家都在重视教育,但本该在学校接受的辅导却为部分人的收益在创造着条件,我们的教育成本也人为地耗费了无数。
我们知道,首先教师是一类专业人员;其次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这一专业工作时要履行教书育人这一特定的职责;再次教师无论在社会上作为一般人,还是作为专业人,都要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三者的有机组合就产生了教师职业道德这一概念: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称为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这便是师德的内涵。
-
修养心灵的书籍推荐|修养心灵详细阅读
[小引] 朋友,如果你珍爱生命,请修养自己的心灵。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所以人生追求的应该是一种境界。 人生的烦恼来自于非分的欲望,种种诱惑使你心中的明月蒙尘。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既不抱怨贫贱又不仇视富贵。而对世俗,不随波逐流;面对权贵,如雪峰坚...
-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 感情 哲理详细阅读
细节 感悟 哲理 ——读小乔《母亲的目光》 054100 河北沙河市二十冶医院转作文讲座 李勇军 于细微处见精神。 母亲的目光,饱含了母爱,也饱含了对生命的一种欣赏,对孩子的一种希望。 处处留心皆文章。有人说:什么是亲情?亲情就是一件件小事,一个个的细节。确乎如此。生活中,像母亲的目光这...
-
【立足实践的例子】立足实践,百花齐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形式及教育资源详细阅读
立足实践,百花齐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形式及教育资源 顺昌二中卢凤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最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它是基...
-
【虚幻的真实】虚幻的真实 真实的虚幻——读《尘埃落定》有感详细阅读
虚幻的真实 真实的虚幻————读《尘埃落定》有感 “我看见麦其家的精灵,已变成一股旋风飞到了天上,剩下的落下来,融入大地,我的时候就要到了……”“我看到土司官寨倾倒腾起了大片尘埃,尘埃落定后,什么都没有了。是的,什么都没有了。尘土上连个鸟兽的足迹我都没有看到。”不知为何,当读完《尘埃落定》的最...
-
【中国教育现代化八大理念】当前中国教育八大尴尬解读与思考详细阅读
前言:从对《中国德育的另类解读与思考》起步,到《当前教师遭遇的十大束缚解读》,我知道我没有任何理由停止自己思考的脚步。尽管有的时候很累很苦,甚至可以说是很痛,但当我敲打出一行行文字,接受着各位网友的鼓励时,心中涌动着是真实的感动。人生不能没有感动,正如生活不能没有色彩一样。于是,我又把目光投向教育,...
-
[运用流行歌曲的作文]运用流行歌曲 巧练语言连贯详细阅读
运用流行歌曲 巧练语言连贯Sxm28202时下,中学生对流行歌曲有着如痴如醉的狂热,流行歌曲成为校园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校园都有崛起的“追星部落”,流行歌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最大“热点”,成为中学生最钟爱的伙伴。我认为,在保证语言运用训练体系的前提下,把流行歌曲“拿来”,让流行歌曲与语...
-
教育专家刘卓老师|教育专家刘国正直指语文教学误区详细阅读
●语文教学过程 中缺的就是生活的参与。要把课堂扩大到校园、家庭、社会,让学生结合本地、全国和世界的热点进行写作,让生活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语文老师不要过多依赖语言文字之外的多媒体工具,适当地运用可以方便教学,但是语文就是语文,语言文字的培养是最重要的,不要把它变成地理课、欣赏课。 ●让学生从“...
-
【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小说】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详细阅读
——周国平教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节选)这个题目是讲座的主持人给我出的,是命题作文。“人文精神”这个词,大家都挂在嘴上,但对它的含义却比较模糊,我也一样。为了今天的讲座,我稍微认真地想了想,有了一个思路,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
-
阅读看云识天气_阅读看云 感悟语文详细阅读
博客动力网一直这么坚定地认为,直到现在也是这样,做为一名第一线的语文老师,一个精彩的课堂教学案例比一大堆论文更重要。为此,一直像个蚂蚁一样,孜孜不倦地收集、阅读着各种课堂教学实录,著名特级教师的精品课,各种级别的优质课,还有邮购的、下载的,林林总总,奉若至宝,不但自己学习、借鉴,而且组织老师们研究、...
-
[人生如风灯的意思]人生如灯冷静详细阅读
人生如灯,明明灭灭。明亮时,光耀四方,由那灯芯向四周散发着迷人的光晕。于 是众人就说:看他多有吸引力,多有号召力,多有魄力,多有魔力……他多么美好啊! 它所发出的每一缕光线都是世上最美丽,最正确,最应该存在的物质,没有什么能和它 相比! 人生如灯,明明灭灭。暗淡时,迷离颓丧,由那灯芯发出的光线若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