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管建刚教学实录|黄山奇松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9-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上课前的两分钟,林老师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注意听好了,我说一句,你们也跟着对上一句。看看咱们五(3)班的同学反应如何。
第一句:五(3)班的同学,早上好!你们跟着对一句——
生:(齐)老师,早上好!客人老师,早上好!
师:我只想到了你们会说“老师,早上好”,没有想到你们这么懂礼貌,还加了一句“客人老师,早上好”。
不过呀,有一点点小遗憾,什么呢?有一点点拖腔,不够干脆。好,继续。第二句:我看到五(3)同学呀,有一个感觉——你们很有精神!
(学生愣住了,对不上来。)
师:你们很有精神!想想,该怎么来对呢?
生:(齐)老师很有精神!
师:谢谢你们的夸赞!上课呀,就要有股精气神儿!我的第三句,请一个同学来和我对。我说一句心里话——今天,我能和五(3)班同学一同上一节课,我很开心、激动!
生:今天,我们能和林老师一同上一节课,我们也很开心、激动!
师:这个“也”字说得好,他说的也是你们的心里话吗?
生:(齐)是!
师:请把你心里面的开心、激动,用你的眼睛来告诉我。
上课!同学们好!
生:(齐)老师好!客人老师好!
二、导入新课:黄山·奇松·问号
师:今天这节语文课,林老师想让同学们轻松点,我们去一个地方旅行。什么地方呢?
(板书:黄山。)
生:(齐)黄山。
师:我们班有没有人去过黄山,了解黄山呀?
生:我去过黄山,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的。黄山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在安徽省南部,那儿的景色如诗如画。
生:我也去过黄山,印象最深的是那儿的松树都长在悬崖峭壁上,很奇特。
生:明朝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号称“天下第一奇山”。
……
师:是的,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这几位同学有机会去过了,留下了印象。班上还有不少同学没去过,今天这节语文课,会带你走进黄山,让你饱览它的无限风光。
刚才有位同学说黄山有“四绝”,分别是——
(逐幅出示“四绝”画面和文字。)
生:(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不看怪石,不看云海,也不看温泉,只观奇松。来,一起读课题——
(板书:奇松。)
生:(齐)黄山奇松。
师:请问,一读这课题,谁的脑海里就冒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生:什么是黄山奇松?
师:马上你一读课文就知道了。
生:黄山松为什么奇怪?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换个方式问会更好。
生:黄山松为什么奇?
生:黄山松奇在哪儿?
师:请再说一遍。
生:黄山松奇在哪儿?
(在课题“奇”字下打一个“?”。)
师:是呀,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是一个大问题,同学们要记住,读完课文你要能回答清楚。
三、字词认读:正音·组词·释义
师:不过,要想去黄山看奇松,首先必须过好生字词关,拿到一张生字词的入场券。你会读吗?请看屏大幕,自由来读读。
(出示生字词:誉为陡崖玉屏楼宾客屹立卧。)1234
(生自由试读。)
师:谁来读?生字、词语各读一遍。
(指名朗读。)
师:非常好,词语的节奏感读得很好。请再听一遍他的朗读。
(生再读一遍。)
师:全班一起来用这个节奏齐读——
(生齐读。)
师:这一次非常棒!没有了拖腔。请注意“卧”这个生字,谁来给它组个词语?
生:或卧。
师:注意,“或卧”是文中的一个短句子,不是词语。
生:卧薪尝胆。
师:好一个成语“卧薪尝胆”。
生:卧室。
师:你有你的卧室,他有他的卧室。还有吗?
生:卧倒。
师:卧倒,一种姿态。很好!
……
师:请大家一起来看这个词——
生:(齐)玉屏楼。
师:要是你们没学这篇课文,恐怕不会知道这个词。课文中“玉屏楼”在这句话中,一起来读——
生:(齐)黄山最妙的观光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师:通过这个句子,你能了解玉屏楼吗?
生:玉屏楼是被称为“黄山绝胜处”——
师:的——
生:地方。
师:好,请把这个句子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知道“黄山绝胜处”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
师:请再说一遍。
生:“黄山绝胜处”就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
师:读出来了吗?“玉屏楼”、“黄山绝胜处”、“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原来是一个意思呀。
(生顿悟,点点头。)
师:“玉屏楼”被称为——
生:(齐)“黄山绝胜处”。
师:就是——
生:(齐)“黄山最妙的观松处”。
师:很好!我们读文章呀,就可以这样联系着去读,词语、句子你就能自己理解了。
四、整体感知:思奇·议奇·读奇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请三位同学带我们去看黄山奇松,请带着我们看仔细点,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师:听出来了,你们预习得很好,三人的朗读,很棒!不知大家看得怎么样了?请同学们再认真地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呢?
(生默读、思考。)
生:黄山奇松“奇”在它的姿态上。
师:请你读读文中的有关语句。
(生一时语塞。)
师:哦,这是你的整体感觉,说得很好!谁能在文中读出有关语句来呢?
生:最后一节,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师:是的,这里读出了“奇”,你读的内容也就是她刚才说的整体感觉——“奇”在它的姿态上。还有吗?
生:第一节,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师:这里也读出了“奇”,奇在——
生:奇在它生长的位置。
生:生长的环境险恶。
师:还有吗?
生: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生:我觉得他读错了,这里是写迎客松的姿态,并不是写黄山松的。1234
生:迎客松也是一棵黄山松,它就是黄山奇松的代表。
师:哦,你说的很有道理。同学们从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处,都感受到了黄山松的“奇”,但林老师想提醒你们,要领略黄山松的“奇”,需要到“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去。到哪去?
生:(齐)玉屏楼。
师:来,让我们一起登上玉屏楼,去看楼前悬崖上的三大名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生:(齐)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五、品读名松:品词·品句·品段
师:谁愿意为我们来介绍这三大名松?
(指名分别读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
师:下面,我建议大家一棵松一棵松地来仔细观赏。首先,我们来看迎客松。请大家再自由读读写迎客松的语句。注意,这儿有个问题——这是一棵什么样的迎客松?你能在这段话中挑一个词语填进去吗?
(大屏幕出示填空:这是一棵?的迎客松。)
(生自读、思考。)
师:怎么样,有自己的答案了吗?
生:这是一棵姿态优美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充满生机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枝干遒劲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郁郁苍苍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生命力很强的迎客松。
师:注意,她填的是“生命力很强”,这儿没有这个词,是你自己读出来的。
生:这是一棵郁郁苍苍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引人注目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代表黄山的迎客松。
……
师:很好!迎客松的3句话中,你们读出了这么多词语。我建议大家把第一个词“姿态优美”,带进去一起读——
(板书:姿态优美。)
生:(齐)这是一棵姿态优美的迎客松。
师:(疑惑地)你说,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在哪儿呢?
(生默读、思考。)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这句话你找得准,不过这个字你读错了,是枝干(gàn),不读第一声,你再读一遍。
生:枝干(gàn)。
师:你能说说它姿态怎么优美吗?
(生一时语塞。)
师:哦,有这种感觉,但说不出来。谁来帮帮他?
生:它的枝干斜伸出去,就像是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让人很喜欢它。
生:它的枝干是青绿色的,还斜伸出去,就像人的手臂伸出来,在欢迎着游客的到来。
师:嗯,想不想看一看这棵伸出手臂的迎客松?
生:想!
(出示迎客松图片。)
师:我们来欣赏它的姿态,主要是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
生:(齐)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除了这一句读出姿态优美,还有没有了?
生: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师:这句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姿态优美?
生:郁郁苍苍。“郁郁苍苍”是说这棵迎客松长得枝繁叶茂,翠绿翠绿的。
(出示迎客松图片。)
师:大家再看看图,它是什么颜色啊?
生:绿色。
师:文中有两个词写它的绿色。
生:“郁郁苍苍”和“青翠”。
师:请你把前两句连起来读读,我们来想象迎客松的姿态优美。
(指名朗读。)
师:同学们刚刚还填了一个“饱经风霜”。谁课前查字典了?请你说说“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呀?1234
生:经过狂风暴雨的折磨。
师:有这个意思。还有没有谁来说?
(没人举手。)
师:那我提示一个字,这里的“饱”就是充分的意思,明白了吗?
(板书:充分。)
生:充分地经历了风霜的洗礼。
生:风霜雨雪对它进行了充分地摧残。
师:折磨、洗礼,还有人说摧残,就是说这棵迎客松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练,这就叫——
生:饱经风霜。
师:再读这个句子。
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
师:由“饱经风霜”这个词语,你来猜猜看这棵迎客松会有多大的年岁?
生:300年。
生:500年。
生:800年。
生:大概有1000年了。
师:恭喜你,答对了!这棵迎客松立在悬崖上已有千年了。你要是不相信,我这里有诗为证。请自由朗读。
(大屏幕出示: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想象一下,一千多年来,这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可能经历过哪些呢?
生:冬天狂风暴雪,夏天烈日炎炎。
生:遇到干旱时,一连多少天没有一点雨,晒得枝叶都枯了。
生:大雨倾盆,狂风夹着暴雨,仿佛要把迎客松连根拔起。
生:山上发生火灾,迎客松在滚滚浓烟中差一点被烧死。
……
师:说得太好了!这就叫“饱经风霜”!从“饱经风霜”这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432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