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日积月累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 学 设 计

课    题25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整理与修改

设计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了解长征

二、自读诗句,感知诗意

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

三、学习诗歌,品悟诗情

1、学习句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

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画帮助学生理解。)

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  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板画)

b、走泥丸  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板画)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

②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③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④看视频,谈感受。

⑤读出感受(2)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vqe4@dv?}n8=ayt7)?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3)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朗读)(4)事实上,长征途中,红军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红军的回答仍然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千里雪

展开你的想像,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②那你又怎么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

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还指什么?123456

③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④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拓展延伸,感受伟人风采。

1、读全诗。 dg

2、积累,试背。

3、拓展:《清平乐·六盘山》。

4、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毛泽东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五、总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这种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

教学反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26 开国开典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整理与修改

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123456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教学反思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等词语的意思。了解文章大意。 2、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快速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 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4、通过“读、说、写”这些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5、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整理与修改

设计一、诗歌导入,激情引出课题 1、课前背诵毛泽东诗词。 2、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基点 1、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读了课文,完成作业纸1。 2、学生自由读 3、填空:主席的爱子(     )在(      )战争中(      ),主席收到了仿佛是(     )的电报后,(       )。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请求(                     ),朝鲜金日成首相要求(                    )。这个抉择让毛主席(                            )。 三、披文入情,品读词句意味 1、字里行间蕴涵的是痛、还是痛,这样的文章要细细的去体会,去揣摩,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9小节,找一找,哪些文字让你体会到深深的一份痛,让你的心为之一颤。 2、生默读,找找、画画、品品。 3、交流 预设: a、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着烟。 预设: (1)让生抓住“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又一支”体会到主席虽然表面未曾泪流满面、未曾撕声裂肺的呼喊,其实他的内心已心如刀割,体会到他深埋心中的痛。 (2)聚焦主席,找寻他的动作,唯一的动作。(吸烟) (3)关注细节描写: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4) (师引言):原封不动的饭菜。一个独坐的老人,不断点燃的香烟,没有泪留满面,可是痛苦已将他的心狠狠吞噬,所以他——生接读“从收到……吸着烟。 (5  (师引言):没有撕声裂肺的呼喊,只用无声的姿体语言传递着心似刀割的那份痛,所以他——生接读“从收到……吸着烟。 (6) 此时此刻这位痛失爱子的老父亲他在想什么?  ①生交流 ②引导生质疑:主席和岸英分多聚少,为什么还要送他到枪林弹雨的战场中去? ③得出结论: (7)一次次分离,一次次相聚,可是这一次怎么会? b、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抓“情不自禁“体会主席的最后一道防线已被冲破 (2)师引导生读“岸英、岸英” (3)听之让人心头一颤,那声音里有掩饰不住的痛。 c、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1)聚焦主席的眼睛,这眼睛中充满了什么?预设:悲痛、眷恋、矛盾。 (2)为什么矛盾? d、学习两封电报 (1)男女生分读电报 (2)电报中读懂了什么? (3)结合课文,探究“破格” ①什么是破格?                                   ②从破格中知道了什么? (4)这两份电报带给主席的是什么? e、学习作抉择的艰难痛楚 (1)两处矛盾的心理: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在想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①生理解 ②老师适当引导学生明白主席想到了小家、大家、甚至跨越了国界。 (2)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间了? ①“踌躇”什么意思?(犹豫)他在犹豫什么? ②岸英是主席最心爱的长子,这一签字就意味着什么? ③齐读:“主席黯然的目光……电文稿放在上面”。 ④补充毛主席的几个儿子的资料,让生谈谈看完的感受 ⑤(师引言)愈是珍贵,就愈难舍,愈难舍就愈疼痛,这痛,回旋飘转,也就深深撞击我们的心扉,让我们一起读出矛盾痛楚的主席。(生读 “主席黯然的目光落在窗外,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f、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生齐读 (2)读懂了什么? 四、空白补写,充实文本内涵 1、这一夜对主席注定是一个难眠之夜,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这难眠的一夜,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写出主席的那一份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 2、交流 3、拓展延伸,出示资料:XX年后,岸英的妻子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此时主席已近七十,七十的老人这样说:“思齐,到了那,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课件出示话语,音乐起)123456
4、总结:读着这话,我们的心忽地一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变得苍白无力。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里装着是千千万万的子民。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记住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教学反思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28*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目标1.认识“碾、簸、箕”等11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任务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毛泽东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整理与修改

设计一、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板书课题:课题告诉了你些什么?你猜想课文是写什么的?  2.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小贴士:   ⑴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自己挑出一些生字或词语,考查同桌同学是否能够读准或理解。   (3)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哪几件事? 2.学习成果交流: ⑴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说 3.老师有意识地把顺序打乱,提醒学生观察和思考:  这样的排列顺序是否和课文一样?这样排列可以吗?为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这是一篇通过写事表达人物品质的文章,它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写作顺序对表达毛主席的思想品质有一个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明白:写作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三、重点品读,体会领袖情怀。     过渡:以学习“特殊”一词为切入口,找找文章中表现毛主席是普通一员的言行举止。 预设一:  ⑴ 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 ⑵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上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碾子,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预设二: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性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性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老百性。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 预设三 ⑴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他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艺儿了。” ⑵一位老人为什么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四、小结拓展,深化情感 1.用自己的话说说心中的主席形象。 2. 欣赏毛主席生前的生活与工作的图片。 3. 朗诵《东方红》,体会人民对毛主席的热爱。 五、课外练习(任选两项)   1.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123456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口语交际·习作八

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3、同学之间能够相互合作,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整理与修改

设计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1、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2、学生汇报已看过的影视作品。 二、分组交流,相互补充 1、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 (1)学会倾听作好记录,形成表格式的读书笔记。 影视作品名称作品年代作品的主要人物作品的主要内容印象深刻的情节自己的真切感受

(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3)进行作品介绍各小组进行补充。 三、全班交流,集体感受 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参考话题: 1、影视作品: (1)关于毛泽东的影视片《开国大典》、《大决战》、《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西安事变》、《四渡赤水》、《开国大典》、《重庆谈判》、《毛泽东的故事》《中国命运的决战》、《大战宁沪杭》、《肝胆相照》、《西藏风云》、《走出西柏坡》、《毛泽东与斯诺》、 (2)革命领袖: 《秋收起义》、《彭德怀》、《刘少奇》、《邓小平》、《丰碑》、《周恩来》、《周恩来外交风云》 (3)英雄人物:《老山界》,《挥手之间》,《谁是最可爱的人》、《抗日名将左权》、《林则徐》、《莫斯科保卫战》 2、讲故事: 四、拓展交流,布置作业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统一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三课时 习 作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在本单元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习作的方法。今天,我们从习作提供的几个角度,选择一个进行练习。 1、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 二、明确要求 a.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b.介绍一本书或一部影视作品,也可以向别人推荐一篇文章。 ①自读习作要求的介绍,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c.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用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①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到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 ②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 三、写作练习 从以上提供的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四、评改赏析 123456

教学反思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回顾·拓展八

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眼中的毛泽东。结合自己的习作,交流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收获和运用。交流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感受。 2、朗读背诵毛主席诗词。 3、阅读成语故事,感受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宽阔胸怀。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积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整理与修改

设计一、交流《我眼中的毛泽东》 ①谈话导入 a.通过我们在课内课外阅读的有关毛泽东主席的资料,我们开一次演讲会,题目就是“我眼中的毛泽东”。 b.提出演讲要求。 ②小组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先演讲,评出本组的演讲代表。 ③全班交流 在全班的交流演讲中,评出演讲优胜者。 二、交流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收获和运用 在小组内读出自己习作中的场面描写或者人物描写,请同学帮你评一评你描写得怎样。 三、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感受 说说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着填写下面的内容。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从中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从他的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有很多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朗读背诵毛主席诗词 ①朗读《卜算子.咏梅》, 要读得准确、有韵味。 ②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配乐读。 ③交流毛主席的其它诗词。 五、阅读成语故事 ①阅读成语故事,说说你对祁黄羊的印象。 ②谈谈你对“大公无私”的理解。教学反思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411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