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与评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8-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实现心中的美好理想.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第二自然段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自然段用中外名人凭借 "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第四自然段通过"水滴"与"雨水"的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层次.
2,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知道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
3,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熟练朗读.
2,收集一,两个名人事例
3,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讲述《铁杵成针》的故事,引出"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名言警句.
2,师提问: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板书"启示",理解启示的意思是指启发,让人明白一个道理等.随后,引出《铁杵成针》的启示是:做事情只要坚持到底,一定会取得成功.板书"坚持".)
3,结合以往的知识想想,哪些成语是表示做事情要坚持到底的.
4,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出示课后作业二
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引导学生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补充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反的词 )
5,引出"滴水穿石"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评析:这样设计,一方面能通过讲故事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这篇故事与课文寓意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学生学习之初就为课文的讲解奠定了一个基础.并且通过词语的学习,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滴水穿石"的含义.】
二,品读感悟,理解内容
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并且已经认识,理解文中生字的基础上,我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一)品读"滴水穿石"
1,课文哪里描写了"滴水穿石"这一现象 (指名读第一小节)
2,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在这个洞里,微不足道的水滴居然把石头滴穿了,而我们平时所熟悉的雨水,它们从高高的天空中滴落下来,力量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多了,为什么雨水就不能把石头滴穿呢
3,找出第一自然段内相关内容与雨滴作比较:太极洞内的水滴锲而不舍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并不像雨水,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所以太极洞的水滴能把石头滴穿,而雨水不能.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评析:教学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滴水穿石"自然奇观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教师导语,思考雨水为什么不能把石头滴穿,也就是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这里,我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避免了枯燥的讲解.最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这一部分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品读"启示"
在学生总结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启示"的地方,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12
1,默读这两部分内容.思考:从这两个自然里你明白了什么
2,将第二自然段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理解这段话:只要像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
3,齐读第五自然段,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评析:让学生直接找出文中的启示,采用变序的方法,直奔文章的中心,让学生明确"滴水穿石"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为下文分析三个事例铺路搭桥,奠定基础.】
三,设疑,聚焦第三自然段
在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基础上,教师质疑:课文第一,二,四,五自然段已经描写了"滴水穿石"以及它给予我们的启示,那么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呢
1,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并概括这段内容.引出文中所列举的三个人物
(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简单了解人物成就.
2,思考:课文为什么要列举这三个人物 他们跟这篇课文有什么联系 再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3,认真默读这两句话,理解第三自然段是通过列举这三个事例进一步说明: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 "滴水穿石"的精神在三个名人身上体现在哪里 (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然后重点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看看他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
【评析:这部分教学,我先质疑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再让学生概括总结这部分内容,让他们对这段文字有个整体了解,在此基础上提问:所选人物跟课文有关联吗 用这样的问题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又深化了文章主题.】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人谈谈感受,通过文中关键词语,理解人物取得成功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再结合板书引导:他们之所以会成功,离不开他们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5,总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正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前进道路上的一块块"顽石",克服一个个困难挫折,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6,思考:课文只列举了三个人物,那么古今中外是不是只有这三个人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呢 (先仔细看课文,从文字中找到答案,了解文中省略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列举事例: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人也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 学生讨论交流.)
【评析: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还要注重课外的学习,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搜集资料,以此养成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并扩大学生的视野.另外,通过事例的学习与交流,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题内容,加深印象.】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在列举完事例以后,教师跟学生一起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名言警句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并熟记这一启示.
五,课后作业,发散思维
1,把收集,交流的一个事例写在记录本上,说出"滴水穿石"的道理,并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
2,结合本文所学,制作书签,写一句自勉的话.
【评析:作业的设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一知识,应该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为主.】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411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