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谈礼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凭借语言材料,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和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礼貌”。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谈礼貌》这篇文章,现在老师就来看看同学们上节课的学习效果怎样。
出示:彬彬有礼    纠纷    宽容
出言不逊    师傅    和谐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指名读,齐读。
2、说说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3、师: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管是态度上还是言语上都应该礼貌待人。因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引说: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板书:  礼貌待人  使用礼貌语言
4、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谈礼貌”。板书课题:谈礼貌
二、精读课文品“礼貌”
(一)自读课文,整体入手。
1、为了讲清礼貌待人的好处,课文举了三个事例,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自学要求学习文章第2~4自然段,感受三个礼貌小故事。
出示: 自学要求: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概括每一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用括号标出每个自然段中直接写故事内容的句子。每个故事各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横线划出相关句子
生自学,师巡视。
2、文章写了哪三个事例,谁来告诉我?
(二)精读三个事例。
1、你们想先来谈谈哪个事例?(生示意谈“周总理理发”的事)
(1)、指名读“理发”这一故事的内容。
(2)、提问:周总理理发时怎么了?周总理怎么做的?
(3)、周总理怎么安慰朱师傅的?(指导朗读,读出周总理安慰朱师傅的语气)
(4)、周总理为什么要安慰朱师傅?理解“深感不安”。
(5)、在这件事中,周总理表现出了他的(引说:文雅、和气、宽容)。
齐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
2、面对别人的无心之过,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用他的文雅和气宽容,展现了他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也为我们做好了表率。还有谁想谈谈哪个事例?(生示意“乘车”事例)
(1)、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个事例?指名读。
(2)、读了这个事例,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看出了小男孩的礼貌?哪看出了女青年的宽容?
指导朗读。
(3)、作者想通过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齐读该自然段最后一句。
(4)、圈划句中“理解”一词,结合这一例子,谈谈对“理解”一词的理解。在这件事中,谁理解了谁?一方为什么能得到另一方的理解?
生自由发言。
(5)、联系实际,当我们遇到像小男孩一样不小心冒犯了别人时,或像女青年那样受到了别人的无心冒犯时,我们该怎么做?
生自由发言,齐读最后一句。
3、刚才的这件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极为普通的一件事,让我们把时间快速倒流,来到南宋时代,看看那里发生了件什么小事?
(1)、指名读“问路”这一故事。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123
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读出描写牛皋、岳飞的语句。 指导有感情读。
(2)、同样是将军,同样是问路,为何结果却截然不同?
生自由发言。
(3)、这正是那句俗语:(引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谁能结合这个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俗语的?
(三)指导习作。
 1、为了告诉大家礼貌待人的好处,作者举了三个事例,(板书:举例)现在老师想问问大家,这三个事例能不能删掉一个?为什么?
生回答。(三个事例各具代表性,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现在再请大家看看这三个事例,作者在写这三个事例时,都是先写(故事)再写(道理),那么,以后,我们在写到说理性的文章时,我们也可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三、回归中心悟“礼貌”。
1、从这三个事例中,我们知道,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伟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引说:礼貌待人,学会使用礼貌语言)
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2、指名说礼貌待人的重要意义。    板书:更加和谐   更加美好
四、联系生活写“礼貌”
谈了这么长时间的礼貌,对于礼貌的好处和意义,我想同学们一定都深有感触。现在请大家想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同桌交流交流再写下来,写的时候,学着使用上课前搜集到的关于礼貌的名言,以及这篇文章使用的先举例后讲道理的表达方式。
生交流写话。(课后练笔)
板书设计:
19、谈礼貌
            礼貌待人     使用礼貌语言
                   举   例
            更加和谐      更加美好
教学反思
《谈礼貌》这是篇说理性的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重点应该是让他们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明白礼貌待人的意义,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另外就是让他们初识议论文,初步掌握这类文章的表达方式。围绕这两个重点,在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特别是三个事例最后揭示的三句道理,再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在第一个事例中,我重点围绕“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句俗语,让学生在反复读了这个故事后,结合这个事例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从而让学生在接受了思想教育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围绕重点句子来整体感悟段落,乃至整体感悟文章的能力。同样,在教学第二个事例时,我又重点抓住“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一句中的“理解”这个词,结合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脏后的例子,让学生说说对“理解”这个词的理解,让学生说说在这件事中,女青年理解了小男孩的什么以及小男孩为什么能得到女青年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白女青年不但没有责怪小男孩踩脏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礼相待,这是小男孩主动地道谦,使用礼貌用语的结果。123
但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只想到了整体感悟对学生今后读书的重要,却忽视了细节处理,忽视了对文本的深入研究。这篇文章是一篇说理文,告诉我们“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课文举了三个典型事例。第一个事例来自小说《说岳全传》,用牛皋和岳飞问路时的不同的态度和语言,说明“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第二个例子来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长裙主动道歉的事,说明“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第三个例子来自一个伟人小故事,用周总理安慰理发师的事,说明“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也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这三个事例的选取非常合适,它们各有侧重,代表着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对待礼貌的态度,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仅仅是这样,这三个事例的选取还分别侧重了这三方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该采取什么态度、当我们有了错时我们该怎样做、面对别人的无心之过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而我,尽管教学中也结合事例交待了这三方面,但仍缺少一个整合,缺少一个归纳,缺少一个让学生立体、纵观看课文的机会。议论文“事例的典型化”在学生心里没有留下多少痕迹。
在这节课中,围绕着三个事例,我和学生们对礼貌谈了不少,让学生说说有礼貌者怎么有礼貌,没有礼貌者又是如何没有礼貌的,以及从他们的故事我们又该怎么做。在教学中,我抓住文章的语言特色,通过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性认识“有礼貌”“没礼貌”,因为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很重要的一个特点。而且我们也要通过朗读,把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把书本的言语落实到言语交际中去,让学生在体悟文本的思想的同时实现“人文与工具的统一”。但失误的是,我让学生读了、感悟了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却没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之关键词,让学生在这些关键词的朗读中、对比中去品读,去感悟。
名言俗语积累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特点,它的好处自不必言说。但这节课,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却因自己没把握好时间而没能与学生交流成。小练笔是对文本的一个拓展,是学生思维的延续。光明白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还不够,我们还得学着文章的表达方式,写一写生活中的礼貌事件,这不论从对学生的习作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着眼于礼貌教育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但同样因为自己没把握好时间,对整节课缺少整体规划,课前没备足课而没能在课堂上落实。
经过这节课,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新课程需要的是能有着丰富的知识、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的教育实践的高素质教师,作为一名在新课改下的青年教师,我想我们惟有学习,惟有钻研!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81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