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华】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认识绿线内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学习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流程:
第(一) 课时
学习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分段,概括段意。
一、谈话导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板书课题:14彭德怀的大黑骡子)
2、简介彭德怀。
彭德怀,1898年出生湖南湘潭县,与毛泽东是同乡。据他自述,小时“家贫如洗”,只读过短期私塾。因母亡父病,和祖母及两个弟弟讨过饭,因不愿受欺负经常不去而挨饿。
1916年,彭德怀参加湘军,六年后因路见不平杀了恶霸,逃离部队入湘军讲武堂。1928年,彭德怀秘密加入共产党,7月间他以团长身份奉命到湖南平江镇压农民,却乘机发动起义,将所部改为红五军,并担任军长。之后,他随毛泽东进入中央苏区,在反“围剿”和长征中战功卓著。到达陕北后,他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
3、引导思考: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二、揭示课题,初步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就和彭德怀有关,补充课题,生齐读。(“骡”是生字,“马”字旁说明和马有关,骡是马和驴的后代。)
2、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确每一个字,读通顺每一句话。
3、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4、同学们,记得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聪明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书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背后蕴涵的感情。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这样一双眼睛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文章背后蕴涵的是怎样一种感情。
5、生回答: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彭德怀爱他的战士。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过渡:这样一份深深的“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潜心默读课文,画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或许他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个表情都传达了一份爱意。
2、交流 :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根据回答随机出示)
a、 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1)生汇报,谈感受。
(2)再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哪些词语特别强烈地刺激着你的神经?(生交流)
(3)师随机问:你曾经被“抚摸“过吗?谈谈你的感受。再结合句子说说理解。
(4)生汇报,谈感受,体会家人间的亲情,指导读好这句话。
(5)小结:这是流淌在细微之处的爱,同学们,这就是细节!(出示:细节)世界上,最令人感动的,不是高山,不是大海,而是细节。 1234
过渡: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中,你们读到了吗?
b、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
(1)你能把目光聚焦一下,聚到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吗?
(2)“深情“包含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3)不仅要读懂意思,而且要读懂字里行间蕴含的情,这就叫品味。(出示:品味)
(4)练读这句话
c、 彭德怀背过脸去。
(1)一个简单的动作那是爱的体现。谁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2)说话练习:他怎么忍心 ,他怎么忍心 ,他怎么忍心 ,他怎么忍心 (让学生试着说说)
[说话练习这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也是为学生铺了一个阶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d、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1)你们知道军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缓缓地摘下了军帽”吗?
(2)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e、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1)肚中饥饿交迫,但面对眼前那一碗鲜美的肉汤,他却“发火“了,他是在对谁“发火”?)(2)理解“发火”难过到了极致,已经控制不住了,火发的越大,越能看出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和对战士们深深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
四、感悟文章主旨:
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个表情都体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可是它只是一头普普通通的牲畜,为什么值得一位大将军如此情有独钟呢?
1、生交流出示“这匹从江西出发就跟随……小山似的。”
2、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生交流)
3、那这样以为功臣,彭德怀又这么喜欢它,为什么要杀它呢?(板书:杀)
4、生交流出示:
a、“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连野菜也找不到了。”
(1)长征途中,茫茫草地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战士门,让我们一起去体会一下吧(播放<<过草地>>录象)
b、“现在,草地上断粮了……燃眉之急。”
(1)大家理解什么叫“燃眉之急”吗?在当时“燃眉之急”指的是什么?(2)生交流。
5、在这“燃眉之急”彭德怀想到了什么?你能理解他的这个决定吗?
6、生交流,板书:更爱战士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红军长征途中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透过细节,品位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情意,更感受到那一份深深的爱。 123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把课题再读一遍。
3.在看课文之前,老师想先请同学们看一个电影片断。
4.他们就是彭德怀率领的负责殿后的红三军团,前面的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而他们则连野菜和树皮都吃不上了,只能去吃什么……(请学生补充)。许多红军战士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有的再也没有爬起来。这些,都被一个人看在了眼里,他就是——。这时,他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一起说)。
二、深入理解课文
*理解彭德怀爱骡。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把目光定格在课题上。彭德怀当时的军职是什么?说得不错,毛主席说: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而大黑骡子呢,是一种很普通的(牲畜),一个将军,要杀死大黑骡子不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吗?可是文章19小节写道:出示19小节。
(1)你们从中读出了什么?
(2)你们知道,军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摘下军帽的吗?
(3)由此可见,大黑骡子就是他亲密的战友!
2. 这究竟是一头什么样的大黑骡子呀,竟然让彭德怀视为自己最亲密的战友,在它牺牲时,致以军人最崇高的礼仪!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大黑骡子,找出来读一读!
(1)在读这一段时,哪几个词语刺激了你的视神经,让你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2)从这些词语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大黑骡子、彭德怀这两个角度来谈)
3.从这一小节的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中,我们分明读出了一个字?那就是——个“爱”字。彭德怀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大黑骡子。板书:爱
*理解彭德怀与战士的深厚情谊
1.看着黑板上这大大的爱字,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2.是啊,既然这么爱着大黑骡子,那为何还要杀掉它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11小节。读出为什么的同学请举手。
3. 他杀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是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也就是说,在他的心中还深藏着一个更大的“爱”字,那就是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战友。板书:爱 (注:与前一个“爱”交织在一起)
*体验彭德怀的情感波折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使是这位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沙场的彭大将军。当这两种爱在彭德怀的心里,交织、纠缠时,他又会经历怎样的情感波折呢?请同学们看课文,彭德怀刚下命令杀大黑骡子时,他的情绪是怎样的?
1.出示第7小节。
(1)彭德怀此时的情绪真的是平静的吗?(指导学生联系“深情”来谈。)
(2)那为什么还要平静地说呢?
(3)指导学生读出平静下的不平静。
2.“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听着战士们一声声劝说,彭德怀还能平静下来吗?这时他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出来读一读。出示11小节。
(1)彭德怀呀,彭德怀,战士们不是在劝你不要杀你心爱的大黑骡子吗?你为什么会“不耐烦”呢? 1234
(2)指导学生联系上文战士的劝解来理解。
(3)指导学生读出这复杂的情感。
3.时间终于到了那揪人心弦的那一刻,大黑骡子即将为革命献身。此时彭德怀的情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出示17小节。
(1)指导学生联系13小节及从时间的慢慢流逝中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煎熬。
(2)指导学生“吼”出彭德怀内心的情感。
(3)引出课文19小节,有感情朗读。
4.那天晚上,饥肠辘辘的战士们终于闻到了肉香,喝到了肉汤,彭德怀的情绪因此而平静下来了吗?出示20小节。
(1)彭德怀,彭德怀,部队已经断粮了,此时的你,不是也很饿吗?那就喝一点肉汤吧!你为什么要发火呢?
(2)闻着眼前散发着大黑骡子气息的肉汤,彭德怀回忆起了什么?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自由写话抒真情
闻着眼前的肉汤,回忆着过去的一切的一切,两种爱在他内心交织,翻腾。怎能不让彭德怀痛苦万分,那么就让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一下他的心声。假如,你是彭德怀,此时你会对大黑骡子说些什么,假如大黑骡子有生命的话,他又会怎样安慰他的主人,请以“大黑骡子啊,大黑骡子,我实在不忍心杀你啊”“主人啊,主人,您别再伤心,别再难过”为开头各写一段话。
教师引:请同学们放下笔来,让我们用心来倾听一下,彭德怀与大黑骡子的心灵对话。
*走进长征悟精神
1.漫漫征途,虽然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但是——拿起课文,一起读最后一小节。
2.是啊,大黑骡子并没有消失,它的血和肉,融进了战士们的心灵,融进了战士们的精神,它使那支饥寒交迫的队伍变成了一支——(滚滚铁流)。把你们的情感读出来。
3. 1964年,在西湖河畔,一位将军诗人肖华想起了过去的战友,他含着眼泪写下了气势磅礴、令人振奋的《长征组歌》,其中有一首就是《过雪山草地》,请听:(欣赏mtv《过雪山草地》。)4 .我们这篇课文只是长征中的一个缩影。长征是一部史书,走进长征,你会被许许多多的人和故事所感动。
去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千千万万个中国人重新踏上了长征路,寻找红军当年的足迹,重温那段促人奋进的历史!作为我们小学生,也应走进长征,用长征精神激励着自己去追寻金色的理想!!!最后,让我们以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学习。站起来齐读:
长征,将成为人类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正激励着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民族,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三、作业超市:
☆友情推荐:阅读《丰碑》、《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等
观看《长征》、《万水千山》等。
☆小练笔: 写一个片断,以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以长征精神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793.html
-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_《爱如茉莉》第二课时实录详细阅读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执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梦轩一、复习导入。 1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词语写在自己的默写本上。(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详细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
-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案详细阅读
[预习提示]: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
-
假如没有灰尘阅读答案|《假如没有灰尘》详细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详细阅读
《天火之谜》1 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2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同步练习详细阅读
知识广角一、把下面各字的拼音补充完整。m( ) y( ) ( )an l( ) ( )ui ( )e zh( ) h( )莓 殷 炫 峦 遂 澈 稚 凰 二、辨一辨,组词写好后给同桌听。莓...
- 详细阅读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_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