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我古诗两首]4、古诗两首(共2教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古诗意思,说说《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景色。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读通、理解古诗,能背诵。
教学准备:

音乐,挂图。

教学预设: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 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
   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白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诗,相机正音
(2)指名画出停顿。
三、复习学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课堂交流。
释诗题:

值,遇到的意思。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明诗意、悟诗情:
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不遇,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先读读这首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们跟着叶翁在游园的时候,遇到的有——苍苔、柴扉、红杏
    请同学们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它们的了解。
  柴扉:是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这样的门显得——穷困、简陋,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古时候就管这样用竹子啊木棍啊支起来的门叫光棍。可见这样的门是太——简陋。但是这样的门你发现,这样的门没有半点的人为雕琢,自然而然,多么贴近大自然的本色的这样的柴扉呀!现在谁再来读这句,让我们感受,你所见到的柴扉可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柴扉,那是特别的一扇门。
  苍苔:是一种绿色的植物,它因为长期晒不到太阳,所以它长在背着太阳的石头上。
那也就是空气潮湿的时候它就会长出来,春雨过后它就会贴着地皮长出来。生命力就那么旺盛。所以这个贴着地皮的小植物沿着园门接到那台阶里面隐隐约约的一点绿,所以苍就是绿,苔就是刚才同学们说的沿阶而上的贴着地皮的——说,什么?青苔
  给你怎样的感觉?
  所以,你发现,就那么普通的小植物就让你感觉到它将春天的生命唤醒了。于是你才发现发出这样的感概,哇——
  那就把你的这份感受送到这里,让我们的眼前看到的苍苔好舒服啊!好美啊!
  生读。
  (要是我的话就会让别人感觉好舒服,绒绒的,印苍苔可以拉长,还可以再轻点。)
  红杏:
  红杏是一种美丽的花。你知道红杏是什么时候开花吗?
  在这三个景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春天到了。春意盎然。万紫千红。生机勃勃。
  当我们用我们的慧眼去发现的时候,我们突然感觉,这些自然的小生物啊,苍苔,将我们的眼睛染绿;这红杏,将我们的心田滋润;这柴扉,让我们去感受那自然的回归。如果说,苍苔的绿将生命唤醒;那红杏的红啊,将春天的生命——照亮。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再一次把刚才所见的留在心中,让春天中的景物所带给我们的那份新的愉悦。(古筝:春江花月夜)1234
  生齐读。
  那么这样的一座园,这样的一些普通的景物,诗人又对它们赋予了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再一次默默地读这首古文,请你拿起笔,一边读一边品,诗中的哪个字包含了对我们所见景物特别的感情?
  对苍苔:“怜”,
   “怜”是爱惜的意思。这让我想起我们曾经背过的那首“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个“怜”和那个“怜”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你也理解成这个“怜”是——爱惜。
  叶绍翁在最初写的时候用的是“嫌”要说嫌你就会想起一个词叫“嫌弃”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大概主人嫌弃我不让我踩苍苔,所以他就不给我开门
  用上这个嫌字的感情一下就和这个园主人拉远了。可是用上一个“怜”字也可能说明园主人爱惜,也说明我爱惜。
既然他说的这个怜是叫爱惜,那有爱的成分还有惜的意思了,爱说明喜爱,那惜在哪里?再读读这一句。
  理解:印。
  印这个字说明诗人十分珍惜苍苔。是印而不是踩。
  这印是谁留下来的呀?屐齿的印?
  叶绍翁为什么要穿木屐鞋子来呢?因为诗人不想穿草鞋不想破   坏它。所以他穿木屐鞋下面有几个轮就是有几个齿会留下屐齿的几个印,要不然那整个鞋底一下去踩了一片,
还有呢,亲爱的同学们,叶绍翁穿着屐齿来,那可是身份的象征啊,在当时,穿屐齿,穿木屐鞋,那可说明自己很——很休闲
  现在就请同学们来想象一下,这叶绍翁这么地爱苍苔,这么地惜苍苔,他该怎么走哇?
  脚印留的越少越好,听听他是怎么怜苍苔的吧。
  生深情地读。
柴扉:“扣”:
  扣的意思就是——敲。
  小扣就是非常非常轻的敲,诗人非常地爱惜柴扉,所以要用小小的扣,扣是轻轻的敲意思。
  做扣的动作:轻轻地——扣。看到小字,还会想起一个成语,那叫小心翼翼,那也就是说这小里面是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扣
  生齐做小扣的动作。
  扣了多少长时间?
  扣了很久。读第二句、我想起一个成语那叫扣人心弦。扣出了对园主人的——尊重;对春天的——喜爱、怜惜。
  这便让我想起我连扣门的时候,我都要小心翼翼地轻轻地做,我怕打扰了春天,那体现的是春天的那分恬静啊!所以那小扣也就体现了一个字儿,那就是—-怜。
红杏“出”:
“出”说明春天来了,红杏开的很旺。
“出”和关相对,没有关就没有“出”。
  请同学们看一看(课件)这“关”和“出”读——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和陆游都用了一个相同的字形容红杏的出。可是形容它怎么出的时候,叶绍翁用的是——关;陆游用的是——遮
  陆游的诗作留传千古的很多,然而这一句却不如叶绍翁的这一句。尽管叶绍翁在唐诗鉴赏词典里只留下三首,然而就是一个字儿的不同,一个用“遮”一个用“关”,这两句却成了千古名句。这是为什么?时间、力量
不仅美丽还要魅力,怎么读这一句?春色满园关不住——
  再看这两句,还有哪里可以体现对红杏的特别的地方?
 
   “满”字:说明红杏很多,这个“满”字相对它的是哪个字?一
  既然他说这满就是许多的红杏,那我们再来看看,越多越好啊,越多不就越满吗?满说明春天春意盎然。咱们把它改一改,(改成三)读
  三枝红杏出墙来、十枝红杏出墙来1234
  这“一”能表示这枝红杏生命力非常的强,它想出来的意志非常坚强,也说明春天非常的美丽,充满了生机。这里用一是越少越好,少就表现这枝红杏的独特。如果是一枝的话,只有抬头才能看见,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让你想象——春色满园,春意盎然,让我想起了那个满字(体会写法) 
  这一枝红杏不是它独特特别,一枝红杏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春色满园

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叶绍翁,我就是园主人,请你们好好地告诉我,把你游园的过程讲给我这园主人听听:

园主人啊,我穿着木屐鞋,小心翼翼地来到了你的园子,不小心踩了你的苍苔,我轻轻地敲敲你的柴扉,可是敲了好久也不见你来开门。满园的春色全部被关起来了,突然我看见了一枝红杏,它的生命力十分的顽强,从墙上面钻出来,我非常高兴。其实那园里的春色我心里早就明白了。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哇。所以我还有必要非要进园子内不可吗?我还有必要非要见园主人不可吗?为什么?


不遇中已经获得了——满足;已经有了巨大的——收获,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把这句话换成我们游园的感慨——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园主呢?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入园?
五、背诵古诗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预设: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3、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
    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   径:小路深:深远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1234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 寻:寻找   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配乐)
  五、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
  3.自由动手绘画。(课后)(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
  六、课外延伸,引导练笔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题目为《捕蝶》。

七、板书: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一径、枝头   (静)

 喜爱   景                   诗情

         儿童追、黄蝶飞    (动)

       色  黄、绿、黄……         画意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78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