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开荒的资料|南泥湾开荒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准生字的字音。并会正确书写。
   2、能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若明若暗、津津有味、艰苦岁月、满山遍野”等词语及带点字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初步运用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用两个关联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

  1、解题导入新课。
   (1)揭题,说说“开荒”是什么意思。
   (2)南泥湾开荒,南泥湾在哪时?(出示中国地图,指点南泥湾地理位置)
   (3)谁在南泥湾开荒?什么时候到南泥湾开荒?他们为什么要开荒?他们怎样开荒?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给课文分段。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些什么。
   (4)口头填空:(  )年,(   )到南泥湾开荒。
      讨论课文可分几段,哪一段是重点段。
  3、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2)看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分析字形结构,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怎么防止它。
   (4)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想词语和带点字的意思:
      若明若暗、津津有味、聊天、艰苦岁月、满山遍野、顷刻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说说下面几个字的结构:
     旅:右边怎么写?荒:下边怎么写?
     窑:下边怎么写?聊:右边怎么写?
     昂:下边怎么写?棘:左边怎么写?
   (3)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能句子。
  5、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问题3,研读课文重点段。体会“南泥弯精神”。
   2、学习“总—分—总”的段式结构,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感。
  教学过程:

  1、根据课后练习3,自学重点段。
  2、读读议。
   (1)第一层(3、4、自然段)。
     按什么顺序写?集中描写了什么?
     天麻麻亮
     长时间工作  快到中午
     刚吃过饭
     快收工的时候
     从朗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战士们什么精神、
     (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荒的热情。)
     再自由读这一层课文,体会战士们的精神。
   (2)第二层(第65自然段)。
     开荒中遇到哪些困难、战士们怎样对待这些困难?
     面对困难,战士们体现出怎样的精神?(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体会这种精神。
   (3)第三层(第6自然段)。
     交流课后第3题的第4题。
     火攻
     用战术开荒 打包围 (画示意图体会战术)
     中间突破
     这段是什么结构段式?(总—分—总)
     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战士们的精神。(足智多谋工,顽强地克服困难的精神。)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读读,体会战士精神。
  4、小结:第二段主要写战士们开荒的情景,可以从三个部分来理解。(说见三层内容)。
  5、作业。
   (1)练习4。
   (2)任选期中一个话题说一说。①学习第3、4自然段的方法,按时间顺序描述你某一天的学习生活。②学习第6自然段的方法,用“总—分—总”的段式结构描述你克服的一个困难。
   (3)根据第二段课文内容,用上“虽然……但是……”“……而……”“尽管……却……”写段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以重点段为核心,联系其余两段,理解全文思想内容。
   2、完成书面作业。
  教学过程:

  1、听写词语。
  2、通过学习重点段。体会到战士们怎样的“南泥湾精神”?
    那么第一、三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呢?
   (1)第一段。
     主要写什么?(生活条件)。
     用横线划出描写生活条件的句子。
     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战士们的情绪又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聊天、讲故事、做香甜的梦)
     概括段意,用上表示转折的关联词。
     (战士们的生活条件虽然非常艰苦,但是他们却自力更生,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第三段。
     主要写了什么?(结果是变成“陕北的好江南”。)
   (3)读完了第一、三段,我们对“南泥湾精神”的理解更全面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地克服困难的精神。)
   (4)这种“南泥湾精神”在当时起了很大的鼓舞人心的的作用。
      作家写文章,音乐家谱写歌曲,歌曲《南泥湾》誻当时涌现的一个音乐作品。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体会歌曲所歌颂的“南泥湾精神”。听《南泥湾》歌曲。
  4、根据自己对南泥湾精神的理解,选择课文读一读,比一比,谁的朗读中对“南泥湾精神”体会得最深刻。
  5、作业。
   (1)《作业本》第5题。
   (2)《作业本》第6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八路军战士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1234
  2、会读写几个生字,理解“顷刻、若明若暗、艰苦岁月、聊天”等词义,带点字能据词定义。
  3、能找出重点段。
  教学点、难点 找出重点段;带点字能据词定义。
  课前准备 教具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中国地形图,结合西部大开发,介绍南泥湾的地理位理及当时的情况。板书:南泥湾开荒。
  2、了解南泥湾在哪儿?谁在南泥湾开荒?他们为什么要到南泥湾开荒?
  3、查字典,说说“开荒”什么意思。
  4、把题目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了解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个别指导按第一单元的预习要求自学课文巩固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三.交流自学成果巡视,发现问题。
  指导,点拨。自由地找伙伴交流。集体汇报交流完成教学目标2。
  四.课堂作业补差完成作业本2分册上的1、3 及时巩固字、词
  五.再读课文找出重点段
  1、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明确课文的重点段内容。
  2、比较“落花生”“南泥湾开荒”两个题目。
  小结:题中有中心事件的往往概括了课文的重点内容。
  1、析题
  2、再读课文,找出八路军开荒的这部分课文内容。能找出重点段。明白:从题目的重点词入手,可推想课文的重点内容。
  六.课外作业
  1、完成
    2分册上的第2题。
  2、思考课后第3题。

  教学目标
  1、感受八路军战士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的阅读方法。
  教学点、难点读懂重点段。
  课前准备教具投影、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环节教师学生
  一.复习提示回顾课文内容说出重点段直接引入教学重点
  二.研读重点段
  1、提示:这一段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研究?
  2、巡视:辅优补差。
  3、点拨(借机出示挂图)
  4、小结
  1.自由读重点段,结合问题讨论学习
  2.结合课后练习3的第2、3、4小题独立学习重点段(1)自由读(2)结合问题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3)理解重点词句(4)质疑问难。
  3.讨论学习成果解决疑难问题理清重点段的脉络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重点段的阅读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再次梳理重点段的条理。
  四.作业语文作业本2分册上的4、5 巩固重点段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八路军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教学点、难点领会中心,发现语言美。
  课前准备教具磁带、录音机。
  学具教学过程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备注环节教师学生
  一. 复习回顾
  1.巡视。
  2.提示说话内容。
  1.听记:聊天、顷刻,情绪高昂艰苦岁月,景象。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巩固字、词,回顾课文内容。
  二.探究其余段落与重点段的关系
  1.提示:战士们开荒时的生活条件如何?情绪怎样。
  2.播放歌曲《南泥湾》
  1.研读1、2自然段,回答问题
  2.欣赏、感悟南泥湾的变化大进一步感受八路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再读课文发现语言美师范读,读出语句的流畅美
  1.感悟课文语言的节奏感
  2.摘录自认为优美的词句。
  3.互相交流再次梳理重点段的条理。1234
  四.总结全文引出讨论的话题讨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需要这种精神吗?升华思想
  五.作业
    语文作业本2分册上的第6题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8 南泥湾开荒
       天麻麻亮 一片歌声 快到中午 刚吃过饭 白天掀起高潮 快收工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能用“一……就……”、“无论……都……”造句。
  3、感受八路军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训练点,明确方法。
    怎样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
  二、精读重点段
   1、小组学习,研究问题。(课后题3)
   2、这一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钻研?
    (三部分:战士们开荒的热情很高;开荒时碰到的困难;开荒时运用种种方法)
   3、学习第一部分(3、4自然段)
    (1)第3、4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2)战士们什么时候去开荒?还要加上“每天”你有什么感觉?战士们觉得这样辛苦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应该怎么读?(轻快、热情)
    (3)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4)从哪里能看出战士们干劲非常足?
      (钁头像雨点一样落地、不肯多休息、收工的时候突击)
    (5)想象当时热火朝天的场面,有感情地朗读。
       战士们为什么要这样满怀激情地干活呢?
    (6)这一部分集中写了什么?
   4、学习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在开荒中遇到哪些困难?(联系生活)
    (2)在这样的情况下,战士们有没有叫苦连天呢?
       “情绪高昂”是什么意思?
       从哪里可以看出战士们一直情绪高昂?
    (3)前两面两句与第三句是用什么词语连接的?
       能不能不用这个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
   5、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6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战士们开荒运用了哪几种战术?
    (2)这几种战术分别是怎么样的?
    (3)造句:“无论……都……”
    (4)把开荒当作战术对待,表现了什么?
    (5)说说这一段的段式。
  三、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
   1、练读重点段。
   2、说说学习重点段的学习方法。
  四、作业
   1、课后题3(同桌互查)
   2、作业本

  板书设计:          16、南泥湾开荒
              干劲足:进军、突击、再猛干
      荒凉的地方 困难大:荆棘多方法不对             陕北的江南
             方法多:“火攻”、“打包围”、“中间突破”
                 (南泥湾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按训练点要求,联系重点段读懂其余两段。
  2、读写练习。
  3、感受八路军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234
  教学重点:理解本课含义
  教学难点:感受八路军战士们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回顾训练点
    学习了重点段之后,该怎么做?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2、战士们当时的生活条件怎么样?
     从哪里看出当时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呢?
     (旧窑洞,住在草棚、野地里、深草丛的窝铺里)
   3、在这样的条件下,战士们的情绪如何?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用“虽然……但是……”、“尽管……还是……”造句。
   5、指导朗读。
   6、说说你喜欢哪些句子?(对偶句、排比句)
  三、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说说“到处是”、“遍地是”说明了什么?
   3、说说征服南泥湾,表现了三五九旅的什么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熟读课文。
   2、突破难点:
    (1)开荒前后的南泥湾分别是怎么样的?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3)表现了战士们的什么精神?
   3、联系实际,谈谈认识。
  五、课堂练习
   1、听写词语
   2、读写结合:仿照第6自然段的“总分总”段式写段话。
   3、作业本
   4、课后题4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 对陕甘宁边区实行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 边区军民生活出现了很大困难 在这关键时刻 毛主席发出了 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的伟大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积极响应 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三五九旅的指战员,来到离延安不远的南泥湾开荒。当时,没有房子,他们就自己挖窑洞;没有水,就自己打井;没有粮食,就到三十多里以外的地方去背;缺少生产工具就自己制造。

  开荒的战斗打响了。每天,天还没亮,战士们就出发了。他们背着枪,扛着锄头,一边走一边高唱:“开荒啊,开荒,要向荒地要军粮……”一到荒地,就紧张地干起来。荒地上荆棘多,砍掉一丛荆棘,就要花费很大力气。有的同志干了一会儿就满手血泡。可是,锄头照样像雨点儿一样往地上落,谁也不叫苦,谁也不肯落后半步。

  每到吃饭或收工的时候,同志们常常要发起几个“冲锋”。这里有人建议“再猛干五分钟”,那里有人提出“再突击一块地”,往往一鼓劲,又开出了一个山峁。

  通过辛勤劳动,南泥湾出现了一片新气象。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一排排新窑洞也修建起来了。南泥湾成了陕北的江南。
  三五九旅的指战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把锄头一支枪,建设和保卫陕甘宁边区,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1.给第1自然段标上标点符号。
  2.全文以“开荒”为中心,按照____、____和____的顺序完整地记叙了“南泥湾开荒”这件事。
  3.按照本文的记叙顺序,本文可分为三段。(用“‖”在文中标出)
  4.第5自然段是按总——分——总的方式构段的。第____句是总起句,第____句是对总起句的分述,第____句是总结句。
  5.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20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