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活见鬼》】教学《活见鬼》我来说两句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在本次青年教师评优课教学中,我执教了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活见鬼》。本单元主题是:破除迷信。本单元共有两篇主体课文、两篇自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组成。四篇课文力求用不同的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儿童,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使他们在思想上得到启迪,从小树立热爱科学、相信科学的思想,不信迷信,健康地成长。针对此要求以及本学段学生实际,我展开了“相信科学,破除迷信”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活动。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设想与自己的一点浅见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学习、期待共同提高。
《活见鬼》一课教材分析:
《活见鬼》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雨夜,两个人钻到同一把伞下走,互不说话,虽互疑为鬼,走到桥上时,一个人把另一人推下了水。两人都认为遇到鬼了,天亮后,两人互相看看大笑起来。在那个信鬼神的年代,人们怀疑有鬼是很正常的。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否则会闹出笑话!这篇小文章短小精悍,幽默风趣。共有三个层次:一是雨夜两人同行;二是互相怀疑,一人撩试后把 “ 鬼 ” 挤下了水;三是两个人相遇后相视笑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活见鬼》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力求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 “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因此, 我 贯穿在课堂 教学 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 这样 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作用。
本节课教学,我从四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的。
1 、初读,读通。
我引导学生自由读文,读通课文;然后再范读、领读;接着自由练读; 指名读; 最后配乐齐读。 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这个环节我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 、再读,读懂。
我先让学生畅谈读文言文的感受。这样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接着采用师生对话来促进学习。然后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再让学生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有关的工具书以及我课前准备的注释,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去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 老师通过课件出示划线句子,指导学生采用先读句子,再说句子意思的方法来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和难句子,然后指名说全文大意。 在阅读过程中,既要交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
3 、 回顾课文,领悟中心。
在学生深入理解短文大意后,领悟短文的中心,受到反对迷信和热爱科学的教育。
4 、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文的 “ 韵律美 ” ,以期达到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的效果。而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感受民族语言的魅力,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等,这才是根本之所在。12
第二,学生与文本的关系。教学中努力挖掘文言中的思想精髓,“古为今用”,真正让文言文教学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 。
本篇课文短小精悍,文字比较浅显,借小喻大,寓较深之哲理于简单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和讽刺性和哲理性,是一篇非常难得的 “ 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 的好教材。所以在课末设计问题: 1 、故事的结果怎样?(用古文回答更好) 2 、此时这两人明白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话?通过这一问题,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回答的问题不落入俗套且更丰富了,当然让学生 “ 不迷信有鬼,不疑神疑鬼 ” 这一教学本文的情感目标水到渠成。
前些日子,我们召开全体教师会,学校邀请我们语文组谢老师和翁老师针对我校青年语文老师在评优课中所展示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我深深被两位资深语文老师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吸引,同时也被她们精彩纷呈的评析和精辟的语言折服。我们附小有许多这样的骨干力量,在她们的帮助和指导下,附小的语文教学工作肯定会一路攀升。不过,作为执教中的一个普通老师,我有一点疑惑想和大家商榷。
谢老师认为我执教《活见鬼》一文结束语中“不管是遥远的古代还是文明的现在,尊重科学,破除迷信都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句话有失偏颇。谢老师认为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迷信会消失,因而“破除迷信”不应是永恒的主题。另外,也不能把迷信与宗教混为一谈。
可我则认为结束语中“不管是遥远的古代还是文明的现在,尊重科学,破除迷信都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句话有道理。
科学 与迷信本来就是相互对立的矛盾体。 迷信就是盲目的信仰崇拜。科学却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与迷信,是相距遥远的两极。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岁月中,迷信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在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迷信却又借科学的美名,行伪科学、反科学之实。再者,科学本就是从迷信中成长起来的。著名的科学史家丹皮尔说: “ 科学并不是在一片广阔而有益于健康的草原上发芽成长的,而是在一片有害的丛林 —— 巫术和迷信的丛林 —— 中发芽成长的,这片丛林一再对知识的幼芽加以摧残,不让它成长 ” 。科学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成果,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人们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与迷信是绝对对立的,又是相对对立的。不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还是在我们人类自身,我们未曾探知的现象太多了,我们能贸然推断,在未来的某一天科学依然存在,迷信就消失了吗?
宗教不是迷信。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产生的社会现象。宗教作为意识形态,首先表现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思想信仰;同时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对社会的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宗教是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与人类文明同步。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都有不同的宗教存在,不同的宗教也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民族习惯、法律意识和政治制度,宗教是人类社会普遍的文化现象。我始终认为宗教不是迷信。我在授课中,没有提及任何有关宗教的字眼,原因是本课内容与宗教扯不上任何关系。因此,不存在混淆概念一说。
以上是我的一点认识,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也恳请谢老师海涵我的拙见。
五年级语文组:金旋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87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