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鹅》优秀教学设计]《牛和鹅》的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对教材的认识:
《牛和鹅》是“角度”这一单元的第一课,这篇文章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是一篇看似随意的家常谈话中,又蕴涵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哲理的文章。我在初读文章时,领会到的作者的表达意图是多方面的,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得到不同的结果;有当我们在遇到弱小时不能欺负,遇到强暴不要害怕,这样你的自信就能战胜邪恶势力;还有我们要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等。我想一篇文章传达出来的意义、思想是多面的,这正是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也是作者高明之所在。但这篇文章放在“角度”这一主题单元,从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更强调了让学生懂得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这篇文章的编排价值,不光体现了它的人文性,知识性,更多的还是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载体。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生动,很有特色,尤其是描述“我”被鹅追赶的一次经历中,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全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以及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因此,本课的可读性非常强,课上,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感情朗读,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想象画面、场景,在思中悟,感悟作者的表达、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以及作者用生动的故事为依托,阐释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二、学情分析
1、进入五年级下册,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实践中能运用一些阅读的技能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读,自悟、勾画、批注、交流、评价的阅读方法有一定的积淀,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阅读实践的更好历练机会。
2、针对这篇文章来说,虽然故事的确是浅现生动的,但文章并没有具体阐释出作者要表达的意图,并没有对故事进行太多的分析,也没有直接揭示出道理,学生必须联系上下文,找到重点关键的、含义深刻语言文字中作对比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设计思路、理念
  本课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得字字准确,句句通顺,让学生在自读、练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顺序。接下来重点品读“我”被鹅追赶的经历,在语言文字中去体会和感悟“我”怕鹅,鹅不怕“我”,金奎叔不怕鹅,而鹅怕金奎叔的不同表现,再从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出发,在课文中找到产生这两种不同表现相关原因的语句“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在对比中分析揭示出深刻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设计的理念是:1、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对教材进行取舍和重组。2、根据本文故事情节性强,场面描写具体生动,道理蕴涵耐人寻味的特点。教学设计时主要体现了“读、悟、”结合的理念,层层推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学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自读、练读、齐读,默读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默读勾画我怕鹅,鹅不怕我的语句,有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和自己感受到画面,分角色读,读出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态度等等。这样在读通、读懂的过程中自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不断地将新知识溶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12345678
四、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练读,能正确、流利地通读课文。
2、通过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层次。
3、通过抓关键字词,感悟人们开始对牛和鹅的态度,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重点:理清脉络层次,学习第一部分。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齐读课题

2、汇报交流。

1、板书课题

2、谈话:你能用几个词概括牛和鹅给你留下的不同印象吗?(重点关注学生能用恰当的词语对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进行概括)

3、小结:这是我们眼中的牛和鹅,到底作者笔下的牛和鹅又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吧。

 

 

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探究学习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正确读出本课的拟声词。

 

 

 

3、齐读课文。

1、组织学生自由练读课文。(重点关注: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每一个字,不会认的字用学过的方法解决;能够读通、读顺每句话,不好读的句子反复练习。)

出示本课拟声词,请个别学生读。“吭吭、吁哩哩,啪嗒啪嗒,啪啪啪”(重点关注:观察判断词语的类别,讨论这些词语的正确发音:模拟人、动物、物品发出的声音。)

2、组织齐读课文。(重点关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相机正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层次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示作出思考。

 

2、根据提示在小组内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交流汇报。

 

 

 

 

4、学生划分层次,进行交流。

1、组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课件)思考:课文讲了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前后分别是怎样的?由于什么原因让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2、组织学生根据提示在小组内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12345678(重点关注:学生能够根据提示的内容,运用恰当的关联词合理处理、清楚地表达。)

3、组织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板书。(重点关注:在学生表达逻辑顺序、用词准确恰当上给予点拨指导。开始:欺负牛,怕鹅;通过被鹅追赶的一次经历,受到金奎叔的启发;后来,不欺负牛,不怕鹅)

4、指导学生划分层次。(重点关注: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来划分层次。第一段:1——4自然段,开始对牛和鹅的态度;第二段:5——11自然段,被鹅追赶的一次经历:第三段:12——13自然段,后来我对牛和鹅的态度)

 

 

 

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根据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

四、学习课文第部分:开始人们对牛和鹅的态度。

1、浏览1——4自然段,找出对应段落,汇报。

2、学生练读。

 

 

 

 

3、汇报读、评读。

1、组织学生浏览1—4自然段,找出人不怕牛,而怕鹅的段落。汇报。

 

2、组织学生,练读人不怕牛,怕鹅的句子(重点关注:抓关键字词,用着重符号标注出重复使用的字词“敢” “才敢”,读好包含三个“敢”和两个“才敢”的句子,边读边想像画面,感悟对人们牛的不怕,和对鹅的怕)

3、组织学生汇报读、评读。(重点关注:读出感受,读出画面感)

通过抓关键字词,感悟人们开始对牛和鹅的态度,入情入境地朗读

在读中感知,在评中促读、促悟。

五、小结

 

小结:这节课我们感受了刚开始人们对牛和鹅的态度,后来为什么又发生的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在语言文字中去寻找答案。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板书设计:                       

             刚开始:欺负牛,  怕鹅   1——4自然段)

                                  

   一次被鹅追赶的经历  5——11自然段)

12345678   受到金奎叔是启发

 

             :不欺负牛,不怕鹅  12——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感悟、想像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我”怕鹅,鹅欺负“我”,以及金奎的确很强,而鹅很弱小的不同表现。。

3、通过重点关键的语句的理解,明白我对牛和鹅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知道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事物认识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我被鹅追赶的一次经历中 ,“我”怕鹅,鹅欺负“我”,以及金奎的确很强,而鹅很弱小的不同表现。

教学难点:通过抓重点关键、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明白我对牛和鹅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知道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事物认识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板书课题

2、承上启下的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牛和鹅》这篇文章,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刚开始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是不怕牛,而怕鹅,后来的态度却发生了转变,就是因为一次被鹅追赶的经历,受到了金奎叔的启发,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次经历,齐读5——11自然段

1、齐读课题

2、随着老师的叙述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齐读5——11自然段。

 

 

 

 

 

 

 

呈上启下,直插重点段落。

二、学习9——11自然段理解我和金奎叔的对话

1、在这次被鹅追赶的经历中有那些段落是我和金奎叔的对话?(重点关注:浏览找段)

2、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和金奎叔的对话。(重点关注:读出感悟)

3、边读边思考。(重点关注:从我和金奎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我和金奎叔对鹅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1、生浏览,找段,汇报

 

 

2、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思考。

 

3、交流我和金奎叔对鹅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通过分角色朗读,在读中感悟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态度。12345678

三、明确我怕鹅的原因,感悟在“我”被鹅追赶的经历中, “我”对鹅、鹅对“我”的态度和具体表现。学习5——7自然段

1、引导学生从第一部分去找出描写“我”怕鹅原因的句子。(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相机图表板书。

2、让学生在作者被鹅追赶的经历中去找找那些自然段是在写作者怕鹅,而鹅不怕人。(重点关注:让学生运用略读的方法找到对应的段落5——7自然段)

3、组织学生默读5——7自然段。(重点关注:指导学生勾画,用“        勾画出描写作者怕鹅的句子,用“    勾画出描写鹅不怕人的句子。自由练读,试着用读来表现出“我”的害怕和鹅对人的不怕)

4、组织交流,提升感悟和朗读。(重点关注:勾画出的句子中对作者的那些方面进行了描写让你感受到作者非常怕鹅。请你读出作者对鹅的害怕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5、组织汇报勾画鹅不怕人的句子。(重点关注:交流你眼前出现了一只什么样的鹅?指导学生用读展示一只凶狠的鹅、嚣张的鹅、目中无人、神气十足猖狂的鹅)

1、学生浏览一部分,找句,汇报。

 

 

 

2、略读5——11自然段,找出相应的自然段。汇报

 

 

3、按要求进行勾画标注,自由练读。

 

 

 

 

 

 

 

 

4、交流勾画的作者怕鹅的句子是从那些方面表现出作者的害怕。并用读展示出作者害怕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5、汇报勾画出的鹅不怕人的句子;

交流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鹅。朗读展示眼前鹅的形象。

 

梳理出我怕鹅的原因。

 

 

 

 

通过多种形式

读,感悟在“我”被鹅追赶的经历中, “我”对鹅

鹅对“我”的态度。

四、明确金奎叔不怕鹅的原因,感悟金奎叔的确很强,鹅很弱小的具体表现。学习8——11自然段

1、过渡:正当作者极度恐惧、鹅十分猖狂之时,不怕鹅的金奎叔出现了,金奎叔为什么不怕鹅呢?组织学生默读12自然段。(重点关注:在金奎叔眼里人和鹅是怎样的关系?找到关键语句“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并指导理解,相机图表板书)

2、组织学生默读8——11自然段。12345678(重点关注:指导学生勾画,用“        勾画出描写描写金奎叔的确很强的句子,用“    勾画出描写鹅很弱小的句子。自由练读,试着用读来表现出你的体会)

3、组织学生汇报、研读交流。(重点关注:组织学生通过反复研读金奎叔说的话,在朗读中感悟人的确很强,鹅的命运由人主宰)

1、学生默读12自然段,勾画出揭示金奎叔不怕鹅原因的语句、理解。

 

 

 

 

2、学生默读,勾画、练读,感悟。

 

 

 

 

 

3、汇报、研读、交流。

 

梳理出金奎叔不怕鹅的原因,

 

 

 

 

 

 

 

 

 

 

 

 

在读中感悟金奎叔的确很强,鹅很弱小。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升朗读。

五、深化主题,揭示道理

1、谈话:正因为金奎叔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人实在比鹅强,用语言告诉了我,让我别再怕鹅,所以我以后一直不怕鹅了。

2、引读12自然段。(重点关注组织学生交流我为什么不怕鹅了?用图表的形式相机板书。)

3、组织学生对比观察我前后对鹅不同态度的图表。(重点关注:组织学生交流还是同样的鹅,还是同样的我,为什么刚开始我怕鹅,到后来却是鹅怕我,我却不怕鹅了呢?)

 

4、小结: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件事,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请同学去生活中去发现这种情况吧。

1、学生倾听。

 

 

 

2、与老师合作读12自然段。交流我为什么现在不怕鹅了。

3、学生对比观察图表,讨论出开始我是从鹅的角度去看,后来我 是从人自己的角度去看,就产生了不同的认识,由于认识不同,所以就会有不同的态度和表现。

 

 

 

 

通过上下文的联系,作者前后态度的对比分析,利用图表的牵线搭桥,帮助学生直观系统地理解了故事揭示的深刻道理。深化了主题。

 

 

 

对课内知识的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道理的理解。

板书设计:                             12345678牛       和     

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

 

从我的眼睛看

从鹅的眼睛看

                                         角度不同                  

 

 

 

 

鹅 弱

我 强

鹅  大

我 小

                                        认识不同

 

                                      12345678

 

 

我不怕鹅

鹅怕我

鹅欺负我

我怕鹅

                                        

 

                                         结果不同

 

 

课后反思:1、本课笔触细腻,描写生动具体,是有感情朗读的好材料。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要揭示的深刻道理,在读中表露自己阅读过程中想象到的画面,体验到的情绪,进而表达自己的阅读所得。读悟的有机结合,贯穿了整个教学,整堂课做到以读代思,以读促思。如,初读课文时,知道学生读得正确、流利,通过边读边想,把文字符号转化为文字意义,尽快感知课文内容;讲读课文时,让学生反复读书,引导品词、析句,联系段、篇,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悟,领悟语言表达之微妙。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读了有思,思了又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入情入境地读中,感悟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情感。

2、努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落实,本节课而言虽然学生已积淀了许多的阅读方法,但在每一节课中还需要对这些方法进行历练,才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节课中包括了多种阅读方法的演练:如标注勾画,默读、浏览、略读、有感情地朗读指导等,为今后学生自能读书打下了基础。

3、关注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发展,语言文字是很强的感性材料,同时字字句句也隐含着理性,本课恰好反映的就是理性的道理。如何挖掘语言文字蕴涵的道理是本课的难点,我对文本中关键语句,含义深刻的语句进行充分挖掘,将之图表化、系统化,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作者要揭示的道理的内在逻辑性,很好地在语言文字内在与外在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学生更深刻直观地感悟了作者揭示的道理。这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

1234567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87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