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说课稿]草船借箭说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草船借箭》(多媒体1)
一、教材内容
  《草船借箭》六年级语文第12册第六组教材的首篇重点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说的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以此迫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的周瑜的算计,(多媒体2)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过人。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的好课文。
二、教学目标
  本组教材读写的训练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时,应当把这一练重点有机地融进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知道草船借箭这件事有它的前因后果,文中每个细节也有它的前因后果。让学生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分清事情前因后果的方法,并能在学习本组教材的后两篇课文中加以运用,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能力,并领会其在作文上的作用。基于此,教学目标为: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杰出的才干和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2.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领会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委托”、“轻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从重点词入手读懂课文、探究课文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重点:“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
四、教学难点:“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针对训练的重点项目和课文的特点,设计富有思考价值的重点项目,和符合课文特点、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针对训练的重点项目和课文的特点,设计富有思考价值的重点项目,和符合课文特点、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导读法”教学。导之以读、导之以思、导之以说、导之以写、导之以疑。123
  3.采用多媒体演示法教学。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此外,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目的在于变阅读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为“清清楚楚一条线”。
六、学法指导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教师要成为 “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下面三种方法学习课文:
  1.以课题的“借”字为线索: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怎样?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从重点段入手,加强字、词、句的训练,避免面面俱到,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抓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设疑导读,以词绕文,串珠引线,深究事情的前因后果。
七、教学程序
1. 自读课文,自学课文程序:设疑——解疑——理解重点——体会情感——提炼中心
a设疑:自学课文,增强感知。出示思考题:(多媒体3)①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②他为什么要借箭?③他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b解疑:全班交流,找出重点。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多媒体4)
二十条船,每条船三十名军士。2、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的两边。
诸葛亮借箭的过程:(多媒体5)连船——靠近曹营——一字摆开——擂鼓呐喊——受箭——掉转船头——在受箭——谢箭回营
     c  理解重点:(1)请一位同学说说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2)诸葛亮为什么敢于向周瑜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之内筹得千万支箭?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个中心词概括说明,并用上“因为……所以……”(板书:神机妙算)
  (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课文那些方面来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综合答案(多媒体6)a 知天文——三天后有大雾  b 识地理——顺风顺水 c  晓人心——深知周瑜、鲁肃、曹操的为人。
  2.导之以读
通过插问导读课文,使学生知道诸葛亮怎样知天文、识地理、晓人心的?分别体现在课文什么地方?为进一步深究因果、回答问题奠定基础,达到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的目的。
综合答案:(多媒体7)a  知天文 ①第一天不见诸葛亮的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的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才秘密的请鲁肃请到船里。②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多媒体8) b:识地理  ①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②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③ 曹操知道上当了,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要追也来不及了。
(多媒体9)c 晓人心  ①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②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我们看不清虚实,只有放箭。”   ③ 诸葛亮笑着说:“雾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我们只管饮酒作乐,天亮了就回去”123
3.导之以思
  这一环节的教学。抓“神机妙算”一词,深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究竟“算”到了什么。(一)采用“扶”的方法,指导读书方法。(二)采用“半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其教学目的是运用读书方法,实现学法迁移运用。找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自己读,再和同学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说说你认为诸葛亮、曹操、鲁肃、周瑜各是什么样的人?找出根据,说出理由。
  4.导之以练
  “练”就是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放手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学法、独立思考的能力。练习题: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利用妙计,划去有关句子,分别用八个字概括。
  先检查、讨论概括为:绳索连接、朝北开去;一字摆开、擂鼓呐喊:掉转船头、逼近水寨,齐声高喊、驶回南岸。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有关句子,加深对妙计的理解。
  5.导之以说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他们已经有了“不吐不快”的欲望,此时,我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从而使他们对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他们还说出了很多词语来形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综合上述:(多媒体10)利用多媒体总结课文,提炼中心,诸葛亮知天文、识地理、晓人心、凭借自己的神机妙算完成了“草船借箭”。
八、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教学,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当周瑜知道诸葛亮借箭的全过程时,周瑜以后还会妒忌诸葛亮吗?那周瑜以后又会怎样做?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本意是进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适时的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从小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鼓励同学们给《草船借箭》续写结尾,并把它写在自己的小本本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12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