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_草船借箭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可紧扣题眼“借”字,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本文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逼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顾全大局;周瑜的心胸狭窄,妒贤忌能;鲁肃的忠厚;曹操的多疑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章导读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打算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一开始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根本原因——“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接着写周瑜假借公事,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但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地立下了军令状——“只要三天”。后又写了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但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三十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然后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四更时候、大雾漫天、绳索连船、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两面受箭、天亮返回。最后写了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文章结构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l、2自然段):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
  第三段(第6至9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经过。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超过自己。

写作特点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借箭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同时又特别注意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和后果。
  2、在注意前因后果的同时,文中大量地运用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词语注释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迟延:耽搁,拖延。
  才干:办事的能力。
  甘受:心甘情愿地接受。
  惩罚:严厉地处罚。
  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
  委托:请别人代办。
  疑惑:本课指心里不明白。
  调度:管理和安排。本课指调用。
  虚实:虚和实,泛指内部情况。本课指曹操因江面雾大,不了解诸葛亮的情况。
  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的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受军法处罚。1234
  弓弩:弩,古代兵器,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士。
  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必然:表示事理上确定不移。
  推却:借理由推托、拒绝。
  都督:古代的军事长官。
  呐喊:大声喊叫。

句段赏析
  1、“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这里讲的是诸葛亮请鲁肃帮他的忙,并要鲁肃不要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我自有妙用。”造箭不用竹子、翎毛、胶漆等物,借船只、军土、草把子干什么呢?“自有妙用”,表明诸葛亮成竹在胸。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并要求他保密。鲁肃果然没有把这事告诉周瑜。说明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诸葛亮不让周瑜知道借船的事,说明他了解周瑜。如果让周瑜知道,他必定设法阻挠,计划就可能落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
  2、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这里讲的是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箭”的过程,突出表现了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了解曹操。他抓住了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考虑周全,安排巧妙,利用有雾的天气,“借”箭”成功。“大雾漫天”,到处都是大雾。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军士“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了射箭方向。“箭好像下雨一样”,“又下令把船掉过来”,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方方面面考虑周密,安排巧妙。曹操让“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如江中射箭”,说明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 “轻易出动”。
  3、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这段话的前一句写诸葛亮作出三天造好箭的保证,后一句写周瑜暗自得意的情形。周瑜之所以“很高兴”,是因为,在他看来,用十天造好十万支箭已经是不可能的事,到时完不成任务就可以治诸葛亮的罪,现在诸葛亮竟然提出只要三天,而且“愿意立下军令状”,他以为陷害诸葛亮的目的是十拿九稳可以达到了。这段话运用对比的手法,初步展示了周瑜胸襟狭窄、忌贤妒能的性格和诸葛亮豁达大度的品质。
  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就回去。”1234
  这段话充分表现了诸葛亮胸有成竹的大将风度。出现这样大的雾,是他早就预料到的,说明他懂气象;“曹操不敢派兵出来”,说明他识人性。诸葛亮之所以能成功地“借箭”,一方面是他知人善任,另一方面是他通晓天文,神机妙算。这充分体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5、诸葛亮神机妙算,我比不上他。
  通过和诸葛亮的较量,周瑜不得不叹服他的才干。“神机妙算”是说诸葛亮足智多谋,连妒忌他的周瑜也不得不承认不如他。这句话写出了周瑜是真心实意地佩服诸葛亮。

词语积累
一、近义词
  妒忌——嫉妒 商议——商量 委托——托付 预计一一估计
  惩罚一一惩处 迟延——拖延 推却——退让 吩咐——嘱咐
  疑惑——疑虑 预计——估计
二、反义词
  惩罚——奖励 迟延——提前 秘密——公开 疑惑——明白

教学建议
  1、揭示课题,点出“借”字。揭示课题后提问:“根据课题,你认为文章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哪个字是题目的中心词?全文主要突出哪个字?”通过审题,学生就初步感知了“借”字的重要性。
  2、理清脉络,围绕“借”字。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围绕“借”字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借”箭的原因是什么?②“借”箭的经过怎么样?③“借”箭的结果如何?
  3、掌握重点,突出“借”字。本文的重点在第二段,具体叙述了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经过,表现了他的智慧和才干。这也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可以采取先抓重点,再讲全篇的变序教学法,重点突出诸葛亮“借”计之妙,进而让学生抓住人物特点,领悟文章中心。
  4、复述巩固,抓住“借”字。本文故事生动,情节引人入胜。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抓住“借”字这条线索复述课文。复述时要先列出复述提纲,既要兼顾“借”的前因后果,又要突出“借”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复述,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加强了说话训练。
  5、朗读欣赏,体会“借”字。本文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逼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顾全大局;周瑜的心胸狭窄,妒贤忌能;鲁肃的忠厚;曹操的多疑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中心思想,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仔细体会“借”的主旨。读的时候要尽量模拟各人的表情、语气,读出各自的心理情态。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1234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11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