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
  2、理清文章层次,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大家知道我们今天要学哪一课?(板书:草船借箭)
  2、谁知道“箭”是什么样子?(前面是一个三角形的铁头,中间是一根竹竿,后面有翎毛)。大家再看看这个“剑”和这个“箭”一样吗?谁谈谈对“剑”的了解?(剑后是一个把儿,前面是剑刃子,双面的,是一种短兵器)。战场上什么情况下用“剑”?(短兵相接)“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箭)文中故事所用哪种?知道不?
二、检查预习
  投影出示:
  区分:瑜、寨、饮(y n)。
  字音:都督、翎毛、擂鼓、弓弩手。
  理解:妒忌、甘受惩罚、委托。
三、初读课文,感知人物
  1、在预习时,同学们肯定都不同程度地读了课文,还想读吗?想听吗?打开书,听老师读文,边听边画出文中写到的主要人物。
  2、故事听完了,人物勾划出来了吗?能不能简单地谈谈你对文中主要人物的印象?
    板书:
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四、再读课文,了解人物
  1、想不想再读?自由挑选你最喜欢的人物所处的段落来读,边读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
  2、“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三国)都有哪三国?(板书:魏、蜀、吴)分别由谁统治?
    (魏大权已在曹操手里。当时曹操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孙、刘联合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去帮助孙权,以共同抗曹,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有了“草船借箭”的故事。)
五、研读课文,分析人物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对以上这几个人物,能不能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再谈一谈对他们的印象?
  2、汇报交流:
    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忌能。
    诸葛亮:心胸宽阔、顾全大局、智谋两全。
    鲁肃:忠厚守信。
    曹操:疑心太重。
六、读议结合,理清层次
  1、在这些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说,什么事把这些人联系起来了?
  2、汇报:
    (比如:周瑜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答应了;诸葛亮请鲁肃帮忙,鲁肃答应了;诸葛亮用计向曹操借来十万支箭。 )
  3、谁能用一段话把这几个人物联系起来说一说?
    (周瑜让诸葛亮短时间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鲁肃借船给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用计谋向曹操借来了十万多支箭。)
  4、如果现在分段,能不能分?
    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妒才造箭)
    事情的结果呢?(如期交箭)剩下的呢?(经过)
    如果我们把经过再分两部分,可以吗?(借箭准备、借箭)这才是“草船借箭”的过程,将是下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总有原因和结果。搞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对于我们理解课文、写好文章、都是很有好处的。“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我们搞清楚了。那么在事件中的一些具体情节上也都有自己的前因后果。主要反映在课文的一至五自然段。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采用读、议的方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中知道了周瑜是一个妒忌心很强的人。但文章的最后,周瑜说了一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又是什么原因?大家一定想搞清楚吧!对于这个问题,将在下节课进一步了解。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起因   经过      结果
       妒才造箭 借箭准备、借箭 如期交箭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07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