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作业设计】《将相和》说课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说教材】
  《将相和》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要如列传》改写的,被选入10册第五单元,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不和好的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为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能改的爱国精神。
  三个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即第一个故事是第二个故事的起因,前两个故事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结果。第三个故事又是第一、二个故事的结果。如果把这三个故事看成一个整体,课文的第一句话“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又是整个故事的起因。全文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性格鲜明,很受学生的喜欢。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看,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让学生从作品中吸收有益的启示,体会我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借助资料独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本课作为精读课文,自然成为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的载体。兼顾新课标对六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语文课程的之维目标体系,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
    学会10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2、能力目标:
    会借助资料理解故事内容,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
    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其中,读懂故事是重点,难点是体会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课前作如下准备工作。
  1、课前学生找找有关《将相和》的图书或戏曲片看一看。 
  2、将文中插图扫描进电脑,上课时更清楚,更直观地显示给学生。 
【说教法,学法】
  在“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指导下,我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作为学法和教法设计的出发点,特制定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
   ⑴ 情境教学法:运用角色转换媒体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阅读情趣。 
   ⑵ 以读助讲法:在读中感悟语言。
   ⑶ 尝试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立学习。
  2、学法:
    边读边想,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自主学习,在过程中形成能力,形成语感。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1、师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关于《将相和》的故事。
  2、生思考:“将”“相”各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3、师质疑谈话:
    既有“和”,也有“不和”。请同学们打开书,找一找,他俩闹不和的原因,并勾画相关语句。
  4、生找出第16节廉颇不服气的语,师相机指导朗读,读出不服气的语气。
  5、生互相交流:你是否同意廉颇的话?你的看法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初步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意识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立体作用,因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因此,可给予学生选择学法的余地:
  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可以谈理解,讲看法,互相补充,也可用读的方式再现自己的理解,只要有感情,听得出文字表达的内涵即可。具体操作如下:12
  1、生默读课文,自学后讨论,或相互朗读标划的句子;从哪些地方看出蔺相如机智勇敢生在文中容易找出直接描写蔺相如的句子
  2、在此基础上渗透多角度思考意识:请学生找一找能否从别人的言行中看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课文中对大臣,赵王,秦王言行的描写也可以看出来,不论学生找哪一句,都要请学生说说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再进行朗读。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内容,渗透了多角度思考的意识,又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观察辩论,强化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1、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渑池之会上的秦、赵两车外交之战是谁胜了?我估计学生会持两种观点,赵国胜和秦赵打平。
  2、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从文中找出理由:
    学生充分找了理由之后,师总结:从秦、赵两国实力,蔺相如与秦王的地位,瑟与缶两种乐器演秦的技巧,以及渑池是秦国的地方,秦国都没占到便宜这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分析,得出赵国胜的结论。
四、在学生充分明白蔺相如与廉颇
  1、一个顾全大局,一个知错就改,都具有爱国精神后,出示文中“负荆请罪”这幅插图,利用教材中略去不写的部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让学生思考:廉颇背着荆条来请罪,他和蔺相如会说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结合成组,演一演,并从多角度思考他们会说什么?教师则引导学生从怎样认错追悔、自愧、原谅、共谋大计等方面描述,请将有关内容表演出来。
五、回顾全文,分清前因后果
  学习了全文之后,请学生说说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全文第一句话与三个故 事有什么联系,完成教学目标1、解决重难点。
六、巧设结尾,延伸立体活动
  教师利用课文最后一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时协办保卫赵国。”
  设疑:此后赵国真的强大了吗?历史是怎样的?启发学生读课外资料,多角度想想历史为什么会是这样?
【说板书】
            将(廉颇) 相(蔺相如)
            完璧归赵 和 不和
  以上板书凸现了课文的脉络和重点,形象、直观地演绎了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96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