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案 五年级|晏子使楚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18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区分“乘机”和“趁机”,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通过补充、比较等形式品读晏子语言的巧妙之处,感受他的能言善辩和爱国热情。
3.关注提示语,揣摩人物的内心,读好晏子和楚王的对话。
4.渗透古文,了解“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3个成语的出处和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指名读;强调“子”的读音,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读准“晏子”;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请你简单介绍(齐国、大夫),再来读一读“晏子”。
2.“晏子使楚”指得是?(晏子出使楚国)齐读课题。
二、检查词语,理清脉络
1.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打开课本读一读,读准字音,想一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给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2.交流
1)检查词语
春秋 临淄 敝国 大夫 大臣
乘机 侮辱 规矩 淮南 枳 柑橘
读准字音;质疑问难,强调“乘机、趁机”的区别;齐读
2) 起因(1、2)
经过(3、4、5)
结果(6)
三、概括起因、结果1、媒体出示,指名读“起因”,强调“乘机”的读音。浓缩成一个词表达(侮辱)
2、指名读“结果”,也浓缩成一个词表达(尊重)
3、侮辱和尊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什么短短的时间内楚王的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故事的经过部分。
四、研读晏子的话语
1.自由读3、4、5自然段,楚王三次分别怎样侮辱晏子的?随机指导朗读楚王的话
2.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身为齐国大夫的晏子又是如何应对,如何反驳的呢?找出晏子说的话,媒体出示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3.自由读一读,请你用一个字来评价一下晏子的这些语言?妙、棒……
4.这些话到底妙在哪里呢?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一翻。
1)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l 指名读,说说妙在何处?
l 我们把晏子的言下之意补充完整的话: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如果 ,那么 。
l 晏子为什么不把话说透呢?(作为大使说话既显得彬彬有礼,又让楚王不得不打开城门迎接,绵里藏针……)123
l 感情朗读这句话。谁来当当晏子再读读这句话?
2)“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l 第一句话告诉楚王齐国人多,比较一下省略中间部分后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晏子一次次举例夸张的手法,更加说明齐国人多,让楚王信服。有感情读。
l 第二句话为自己最后的反击准备了一条退路
l 第三句话通过先贬低自己贬低楚国
l 出示提示语体会
l 感情朗读整段话
l 只好陪着笑,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四、总结拓展
1.通过上两次的较量,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进一步体会晏子说话之中的妙。
2.古今联系
《晏子使楚》是根据《晏子春秋》改写成的,本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的,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才把它翻译成白话文。现在老师摘录了其中的一句来考考大家,出示: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1)师读,
2)你会读吗?理解,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3)找一找文中相对应的语句。三个成语相对应的意思说一说。“比肩继踵”也说“摩肩接踵”,讲解3个成语的出处,来自文言文。
4)写在文中相对的地方。

反思:
《晏子使楚》是五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教材的其中一个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本节课执教的是第一课时,重点在品读晏子第一次,第二次的反驳,体会晏子讲话巧妙之处。
课堂上学生思维积极,参与热情。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孙双金老师曾经说过:“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心里记着孙老师的这句名言,我也一直努力追求着这样的课堂境界。《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最主要让孩子们探讨晏子三次反驳的话妙在何处?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补充言外之意、比较句子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启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学生学得比较主动,发言也非常踊跃。有几位同学的表现在我的预料之外。如班上的吕博同学平常的语文水平一般,在课堂上体会晏子第一句话的妙处时,思考非常深入,表达也非常完整;张启凡同学平常朗读挺会打疙瘩,但课堂上也很勇敢地亮出了自己。上完课还有很多同学兴致勃勃地讨论课文的内容。
我在课堂上的评价语尽量在学生的语言表达上下功夫。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即为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不管是已学的《杨氏之子》,还是《晏子使楚》,都要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妙用。所以在课堂上我也尽量通过评价语向学生传递这方面的知识,如:“你的回答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我们的汉语真是丰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你的讲话很有层次”等让学生明白语言的魅力所在。123
备课中的困惑。35分钟的执教如何体现故事的完整性。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起因、经过、结果,文章浑然一体,而且经过部分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针锋相对反驳也是环环相扣。所以一开始备课,我打算把整篇课文都上完,以求故事的完整性。第一稿教案备下来,总发现为了赶时间,很多环节都匆匆过场,如蜻蜓点水,不够扎实。后来才忍痛割爱放弃第5自然段的教学,留在第二课时学习。高年级的课文相对较长,挖掘的教学点比较多,如何在有限的35分钟内既不打破故事的完整性,不断情感线索,又能每一环节都执教得扎扎实实?我需要不断向名家名师学习驾驭教材的本领。
整节课准备的时间不长,教学环节中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70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