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等奖_《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入。
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课件出示: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我们先去认识谁呢?
板书课题:《杨氏之子》这篇课文跟我们过去学习的白话文有什么不同呢?
二、讲解课文的一二三句。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字是什么意思?甚:非常,特别,十分,太……
学生可能答出的解释:梁国杨家的小男孩九岁了,非常聪明。
聪惠:聪明而有智慧。
既聪明,又有智慧。不但非常聪明,而且十分有智慧。
这句话,我们是怎样学会的呢?对,都是看了注释后学会的。这就是我教给大家的第一招—— 参考注释明字义。怎么样?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生解释: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家,于是就把杨家的小男孩叫出来。
诣:拜访,拜见,造访等。
乃:于是,就,便等。
(说明了什么?孔君平与杨家的关系非常好,与杨家小男孩也很熟悉。)
3、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设:准备,摆放好。
(说明了什么?杨家小男孩懂礼术。)
出示学法前三条:
1参考注释明字义
2上下联系解句子
3注意停顿读流利
三、根据《文言文学习法》自学完成课文余下的内容,小组合作汇报。
下面我们就用这三种方地来学习本文的后两句。
出示课件:
1你认为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对话是在什么上做了文章?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文中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可不可以改为“孔雀岂是夫子家禽乎?”为什么?
(岂:难道。在文言文中常用在反问句前。乎: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3因为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鸟,所以                。
(选三个学生分别读)
四、请同学们把本文写成白话文。(可以适当加入合理的想像)
小组内互评,找出差距。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选两句学生,一好一差,进行对比)
出示《古文学习法》第四种学法:4、适当扩展讲故事
五、板书:
信——达——雅(即准确——通顺——有美感)
六、扩展练习:
请同学们用已学过的学习方法来自学下面这篇古文:
《世说新语》中小故事一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1内集:家庭聚会 。2儿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3讲论:讲解。4俄而:不久,一会儿。5骤:下得紧 。6欣然:高兴的样子。7似:相像,类似 。8差:大致、差不多。9拟:相比 。10未若:倒不如,比不上。 11因:介词,因为。12
七、总结学法
圈出《古文学习法》中的四个动词:明、解、读、讲。
1、参与注释明字义
2、上下联系解句子
3、注意停顿读流利
4、适当扩展讲故事
八、布置作业:
将扩展练习中的古文写成一篇白话文。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69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