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案|杨氏之子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解读]
  《杨氏之子》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专题中的第一课,同时也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读,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围绕“杨氏之子的语言到底妙在何处” 这一中心问题,感受语言的魅力,并受到“文明礼仪”教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了解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讲、演相结合;采用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文明礼仪”教育。
  设计意图: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把握住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方向。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准备]
  1.《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 ,搜集几篇反映儿童的古诗。
  2.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师:以前我们曾学过许多关于儿童的古诗,同学们能背几首吗?(生背熟悉的古诗)你们背得真棒!太让老师敬佩了!今天老师还想向你们推荐一本书----《世说新语》,这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出示其中的一篇故事(《谢太傅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师读并讲解故事的大意,让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文的语感。)
  师:这就是语言的精妙!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本单元的专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会进一步感受语言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杨氏之子》,一起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认识古代儿童的聪颖机智。(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读题,理解“杨氏”之意。)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导入,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孩子走进课文,走进语言的天地,是非常有利的!123
  二、走进课文,感悟故事
  (一)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师强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是——语感。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适当断句,尝试把握语感。
  2.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音和断句。师范读后,生齐读。(出示标注好停顿的原文。)
  3.采用分角色、分组、齐读等多种方式读,加强阅读效果。
  (二)熟读课文,读懂故事
  1.读文,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方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出示思考提示: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学生能感知多少,就感知多少,先不强求正确,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2.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
  在以下几方面应注意:
  (1)“孔/指以示儿/曰”和“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两句注意停顿。
  (2)“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把握住“君家果” “未闻”体会回答的巧妙。
  (第一次的体会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能体会多少是多少。)
  3.生把原文和翻译对照起来读,感悟文言文语言的简练。
  4.让学生尝试表演,适当加入肢体语言,体会文中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读是最重要的手段。在读中理解课文大意,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精妙。所以此环节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心、求知欲望。
  三、走进“杨氏之子”,感悟语言的精妙
  师:语言的魅力太大了!机智的语言不仅能体现人物的智慧,还能无形中化解别人的刁难。那么杨氏子的语言到底妙在何处呢?
  1.出示句子: “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让学生对比阅读,体会语言的精妙。
  2.小组合作讨论后,全班交流,师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以下两点:(1)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2)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结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体会孩子语言的妙处,从而感受孩子的聪慧和机智。这是第二次更深入地感悟,在学生理顺自己思路的同时,教师适当给予帮助和鼓励!)
  2.在体会孩子精妙语言的同时,还应让学生明白杨氏之子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从而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3.再读孩子说的话,体会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4.设想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通过想像表达,进一步突出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设计意图:读后让学生尝试表演,既能让学生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又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并能锻炼孩子的能力,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走进《世说新语》,体会文言文的魅力123
  师:我们在上课初已经读过一篇《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你们还想了解更多吗?(出示另一篇故事《徐孺子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师生一起读,一起理解。
  师启发:这样一本好书,不去读实在太可惜了,希望你们课下一定要找来读读。
  设计意图:让孩子走进文本中的人物,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发散自己的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对学生的好处不言而喻!
  五、走进“综合性学习”,拓展阅读空间
  1.出示“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了解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2.师激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有时间可让学生课堂交流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设计意图:由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生活,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进而不知不觉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六、作业超市
  1.阅读课文,再次感受孩子语言的精妙。
  2.落实“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规定时间验收。
  [板书设计]
                10.杨氏之子
                “语言的艺术”
          看注释    杨家小儿   孔君平
                             聪惠(智慧)
          联系上下文  杨   梅  孔 雀

  [探讨与反思]
  文章虽短小,需要学生领悟的东西却很多。我想通过本设计,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孩子在充分阅读,理解文章大意的情况下,把握住关键问题“杨氏之子的语言到底妙在何处”来启发孩子思索,感受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并激发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去阅读,去发现,真正落实“大语文观”。
  “教学生学会并且会学”,这也是我最想达到的!语言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需要课内的积累,也需要从生活中去发现,去搜集。所以本课作为“语言的艺术”专题中的第一课,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如果教师掌握好的话,将会使本课的教学达到一举数得的功效! 再者,在教学本课时,非常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再聪明的孩子如果没有礼貌,也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69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