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晏子使楚》教学评价】《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实录:
一、揭题,探讨学法。
师:同学们,你听说过晏子这人吗?你了解他吗?
生:晏子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大夫。能言善辩,很有才干。
生:我听说晏子很廉洁,有一次齐王要送他千两黄金、千石粮食和一辆新车,他都拒绝了。
生:晏子被派往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他,都没有成功,反倒自讨没趣。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晏子派往楚国时发生的事,同学们预习了,我们用什么方式来熟悉课文?
生:讲故事
生:角色表演
生:朗读
讨论后决定用讲故事法熟悉课文。
评析:预习时对所学内容作一些了解,这既是预习的重要环节,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也是探索学习方法的重要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扫除理解课文的障碍,培养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培养主动学习的品质。经过较长时间学与教的配合,让学生自己选择学法,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乐于接受。
二、自由读文,读通全文,读懂意思后小组里讲故事。推选同学在班里讲故事。(讲故事略)
评析:讲故事的语文实践活动,一是因为这篇课文故事性强,二来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在反复听故事的基础上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避免了单调的课文朗读。尤其是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的把握,加深了对人物身份、人物处境的理解。同时一些难理解的字词在反复感受的基础上也有了明确的认识。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同学参与面广,个个跃跃欲试。
三、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起交流解决。
(根据课文提示及自读收获,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一起解决。学生问,学生答,老师适当点拨。)
生问: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生答:讲了三件事。
生答: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侮辱他。晏子反驳了楚王,维护了自己的人格也保全了齐国的尊严。
生问:楚王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方法反驳楚王?
生答:第一次是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让晏子从五尺来高的洞进去,楚王抓住晏子矮小的缺点加以取笑,这是对晏子人格的侮辱。晏子毫不客气地指出: “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他的意思是说你楚王让我钻狗洞,就必须先承认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用这样的逻辑驳倒楚王。
师问:你们能感受到这是一种侮辱吗?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境况吗?
生答:我遇到过,我长得较胖,有时有人叫我肥崽,每次听了总不是滋味。
生答:老师我也有过这样的情景,我也有过……
师说:是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窘境,我们难受,我们气愤,我们有时因为这些,与人吵架甚至和他们大打出手,更多的时候我们可能说不出一句话来,是这样吗?
(学生点头认可)
评析:适时的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引起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能入情入境的学习,充分感受语文学习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语文是“生活的影像”。
师问:课文中的“五尺来高的洞”有多高?
生答:1米=3尺,那么5尺≈1.67米
生说:晏子不可能有1.67米,今天我们如果有1.67米,也不算矮,而文中提到晏子很矮小,那肯定比常人要矮,那5尺到底有多高呢?12
师问:古代称呼男子身高是几尺?你知道吗?
生说:我记得有“七尺男儿”之称,那比较正常的身高是七尺吧!
生说:如果我们认为比较标准的身高是1.70米,那么,古代的一尺是:1.70÷7≈0.24米,5×0.24=1.20米,5尺来高的洞就是1.20米左右。
老师比划5尺多高后问:看到这个数字,你想说什么?
生说:晏子太了不起了!我很佩服他。
生说:楚王太阴险,这样侮辱人的方法都能想到。
生说:我很佩服晏子的机智。
生说:我很佩服晏子的胸怀,面对这样的话还能机智应变。想想自己真是惭愧!
评析:这一问题的探讨,使同学们对晏子的机智有了足够而且非常形象直观的认识,探索的过程了解了解题思路、方法以及手段,学习从多个角度寻找问题答案的学习策略,从而感受课文的精髓,这也是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一类问题地提出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为能疑并逐步学会善疑奠定基础。
师提示:请大家继续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说:第二次楚王想讽刺晏子无能,达到侮辱齐国没有人才的目的。而晏子采用先贬低自己,再贬低对方的办法反驳楚王。
生说:第三次楚王污蔑齐国人没出息,干偷盗的事,使晏子难堪。而晏子将计就计,用水土不同,结的果实也不同为例来说明原因,这样不但驳倒对方而且使对方反受其辱。
评析: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阅读正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一位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的信息与体验都不一样,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找出问题来交流,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展示的空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思维不断得到补充、完善,从而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学生每一点知识的获得都是自己的发现,都成为了自己的知识,这比老师的讲解更有效;问题解决的过程,探索了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为以后自主学习提供可操作的方法;问题解决本身又让学生体味了成功,学习的兴趣更为浓厚;由同学提出问题,改变了原来的接受模式,使每位同学在学习中都成了主角,在共同求解中成了“同事”,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一起努力,培养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回顾学习过程,提出要继续探讨问题。展示探讨结果。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63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