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杨氏之子|教案:杨氏之子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阅读理解方法,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集备意见

一、 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这些句子,会读的也可以一起读。[演示文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则其恶者而改之。”                                            

—— 先秦  《论语》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先秦《孟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得馨。” ——唐 刘禹锡 《陋室铭》

“然后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焉。”——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

2、这些句子你熟悉吗?他们是不是有什么共同点?

3、在学生发言回答的基础上小结:这些古文也叫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与现代汉语相比它们言简意赅,语义深远。刚才我们读的这些句子都是文言文中的名篇名句。它们不但文辞优美而且充满智慧。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优秀的传统美德正是通过文言文记录的。因此学好文言文,我们才能开启祖先辉煌古代文明的大门,真正为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而骄傲。同学愿意学会阅读文言文吗?

二、方法指导步骤一:诵读指导,初读课文,培养语感。

1、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有些同学心里一定在嘀咕有点难。不用担心,文言文中不是有一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吗?用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学文言文一定没错。因此学习文言文,先得学会读。

2、老师先范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停顿。读古文停顿停错了,就会影响意思理解。比如我们以前读过[演示文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如果停顿错了读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怎么也没法弄懂意思了。请认真听,用铅笔“/”画出停顿。

3、对照屏幕,看一看,你听到的停顿对吗?不对的修改一下。

4、按画好的停顿,轻声自由读课文。

5、同桌对读。

6.指名读,组织评议。

7.小结:读文言文与读现代汉语有何明显的差别?帮助学生小结:读文言文速度要慢些、停顿较多。

三、方法指导步骤二:利用注释,疏通句意。

1、导入:会读课文了,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课文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吧。让我们学着尝试文言文阅读的第二个基本的方法,那就是——利用注释疏通句意。其实这种方法,我们学古诗时已经实践过。我们就可以连缀词义,并适当补充一些词,把文言句子解释为现代汉语。比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根据注释(晓:早晨、林子方:人名),解释句子为:早晨,“我”走出静慈寺送别林子方。

[演示文稿:晓 /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注释  晓:早晨、    林子方:人名]12

2、小组合作,疏通课文语句意思。

3、全班交流:请每个小组解释一两句。(学生说出每个句子大意就行。)

4、看注释,同桌互相说说课文意思。

四、深入学文,体会孩子回答的精妙。

1、讨论:读了课文你觉得杨氏之子聪明吗?为什么?

2、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比较:“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在表达上的不同,体会孩子回答的委婉又不失智慧。

五、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六、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63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