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作者_8、《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元曲。
出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师配乐范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请你也来读读这首元曲。自读,全班齐读。
3、师介绍《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小令描绘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秋日黄昏行旅的图景,表现了游子悲秋怀乡、难以言喻的惆怅心情。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4、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以曲中的句子为题“小桥流水人家”。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呢?是和这首元散曲给我们的感觉一样萧瑟、悲凉吗?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一说,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课文主要描写了家乡小桥、流水的美好景色和人们的太平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2、 分段落:
课文题为“小桥流水人家”那么文章哪些段落在写到了小桥?哪些段落写到了流水?写人家的又是哪几小节呢?
生默读课文,指名回答。(1、2流水,3、4小桥,5、6人家)
三、细读品味
过渡:小桥流水的恬静和居民的祥和生活都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使作者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1、默读课文:在作者所回忆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中,哪一部分的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细细品读一下你所欣赏的段落,谈谈你欣赏的理由。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2、生自读自悟,交流反馈,随带段落的朗读。
第一小节(详解):随机理解“潺潺”、“婀娜”、“粼粼”等词语。从声音、姿态、动作等方面来表现流水的美。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板书:潺潺的流水   婀娜的舞姿   粼粼的波纹
第二小节(略解):感受到作者欢快的情绪,男生齐读。
第三小节(略解):
“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第四小节:
“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生我养我的老家给了我多少美好的回忆呢?让我们再来回读前面的这些印在我脑海深处的情景吧。读1-4小节。
第五小节:12
“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3、情感体会:
师:小溪、小桥、老宅这些景物是那么普通,可我们通过作者的文字,却能感受到它们所富有的无限生机和活力,都显得那么可爱。在作者的表达中,我们能捕捉到他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热爱家乡,怀念家乡。)
师: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吗?(直抒胸臆-相关的句子;间接表达-景色描写中体会)
4、配乐朗读: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带着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浓浓的思乡情怀,随着音乐走进这美丽的乡村。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生齐读课文。
四、积累运用
过渡:作者用清丽淡雅的文字,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风俗图。
1、在作者的语言表达中,你欣赏哪些优美的好词佳句?先读一读,再摘抄在读书摘记中。
2、交流反馈:指名学生板书,交流。
3、运用:你能用上积累的好词填空吗?
家乡(        )的小溪,溪边(        )的杨柳,站在柳枝上唱着(        )歌声的小鸟,构成了一幅多么(        )(        )的画面!(        )(        )(        )的乡村太平生活,让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4、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920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