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志向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
四年级上学期处于向高年级过渡时,学生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共鸣。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自主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闹、得意洋洋、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之所以确定以上两条教学目标,主要考虑到为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就要做到教学目标简明。
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针对以上重点、难点,确定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学法是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下面重点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共设计了三个大环节。一、初读感知,引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二、紧扣租界,感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三、读写结合,升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初读感知,引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直接导入,质疑课题。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曾经思考了这样的问题——(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解释“崛起”就是兴起,课题连起来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学生齐读课题,并质疑读了该课题想知道什么?学生的问题可能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想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为什么要说这句话?让学生带着这些导向性的问题走进课文。(古语说得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一环节从质疑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为本节课的阅读教学明确了目标。)
二、检查词语,整体感知。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接着课件出示词语(帝国主义列强、租借、闯进、惩处、吵嚷、踊跃回答、铿锵有力),当出示“铿锵有力”时,指导学生声音高昂地读,当出示“惩处”时,让学生放回原句中去读   ,随后交流,周恩来为什么立下这样的志向?得知中华不振,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是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中华不振)
(这一环节意在夯实学生的字词,字词是进入课文的门户,不可马虎,而有些词离我们比较久远,可能会影响到文章感情的体会,所以我采用了多种理解 词语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又解决了刚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继而引出“中华不振” )12
二、紧扣租界,感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深入品读,仔细体会。为了更好的体会“中华不振”,我再次安排了学生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并拿起笔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地方都留下思考的痕迹。
通过这一环节,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所划的中华不振的句子,并相互读一读。
(回望以上环节,课堂把大量时间都给了学生读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的读,充分的想,有层次的读,这正是运用了语文最基本最简便的方法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二)、紧扣租借,感悟中华不振。结合同学读课文中中华不振的句子,特别是租借发生的那件事,让学生感受由于中华不振给旧中国人民所带来的屈辱,因此紧紧围绕租借发生的事,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感受租借的繁华热闹,然后抓住“闯入”一词体会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入。
2、让学生轻声读第八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让学生把文字还原成画面。当学生看到洋人得意洋洋时,就让学生气愤地读相应的句子;当看到巡警非但不惩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让学生读出妇女伤心难过的句子;当学生看到中国人都紧紧地握紧拳头,让学生体会悲愤之情。但是,在外国的租借里谁又敢怎样呢?看到这一幕,此时你紧握拳头最想做的是什么?让学生发表感想,进行说话练习,此时老师小结:是呀,我们一定要惩处他!指导学生写“惩”字,边板书边说:一撇愤,一撇怒,一竖恨,公正何在?但我们只能把对洋人的愤怒放在心里。指导学生读三遍,并在本子上写一个。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的情感体会积蓄到和文中的人物一起愤怒时,牵出“惩处”一词,通过指导书写“惩”字,把写字教学和情感体验融为一体,由惩处再次串起第八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实现工具   和人文性的统一。)
3、让学生思考洋人该不该受到惩处时,在学生愤怒达到极点时,再让学生意识到我们不敢怎么样,但因为事情与我们的时代相距甚远,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这时播放中国人的屈辱视频,相信触目惊心的视觉冲击,会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中华不振,我想此时再读第八自然段,相信学生 就有所感悟了。
(7、8段是文章的重点段,我在让学生体会这两段时,以读为主,通过  、范、引、  等方式,用话语点拨,用评价激励,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感知、理解、表达,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租借一词贯穿始终,通过“剥笋式”由表及里,层层解决,本文与资料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不振。)
三、读写结合,升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读写结合。从租借回来,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思考什么呢?想想写出来。
五、说板书    中华不振   板书力图体现一堂课的精髓
总结:总之,“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我想通过以上“目标的简明、环节的简化、内容的简约、方法的简便”真正实现“简单教语文,完全为学生,扎实促发展”。
我的说课完毕,说课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92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