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教案】《说勤奋》第一课时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文共4节。第一节摆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第2节列举司马光勤奋学习和工作,终于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第3节列举生物学家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第4节总结全文,号召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中两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3、使学生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明白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2、使学生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明白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3、使学生初步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指名几个学生说说)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你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学生畅谈)
我们有了勤奋的法宝,就可以搭起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说说勤奋。(板书:15 说勤奋)指导“勤”字的写法。
2、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谈你对勤奋的理解。
二、检查预习
1、同桌互查互读词。
2、师查识字组词。(幻灯片)
一类字:遍 枕 稍 末 校 惯 渡 基 础
二类字:鉴 馁 茅 剥 训
3、读词解义:
史学家   司马光 滚瓜烂熟 警枕 《资治通鉴》
生物学家 童第周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远渡重洋 青蛙卵剥离手术
数学家   华罗庚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有所作为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警枕     a 危险的情况       b提醒,使人注意   c警察的简称
勤能补拙 a修补破损的东西   b补养             c弥补不足之处
4、词语抄写。
5、课文朗读。
自读,开火车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初读课文
1、明题。
本文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呢?请选择。(幻灯片)
写景?
写人?
记事?
说理?
说理的文章被称为议论文,通常是先提出论点(观点,看法),再以论据(事例)再进行论证(证明)自己的论点,最后提出希望或号召。
2、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也就是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论点)?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也就是列举了什么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再读课文。
3、师读课文。学生思考上述问题。
4、指导分段。(板书)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课文可以分几段?谈谈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提出论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12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论据论证:列举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说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第三段:(第4自然段)结论号召:我们要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作者在开头就亮出自己的观点,这在写作方法上叫做:开门见山。(板书)
(1)作者用了一个设问句来亮出自己的观点,请读一读。(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2)这一句,作者还用了另外一种修辞手法,你知道是什么吗?(暗喻)
把什么比作什么?
(3)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幻灯片: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用他们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请读一读该句,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这里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5)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话的意思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
3、填空。(幻灯片)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              ,然而你可知道,通往              的桥梁是什么?             。古今中外,每一个                   ,都是他们用                       浇灌出来的。
四、课堂作业
词语抄写:《评》第一题。
板书:
一:(1)  提出论点(看法): 勤奋                 桥梁
二:(2~3)论据论证(事例): 勤奋 司马光  童第周  成才
三:(4)  结论号召:      勤奋                 作为  贡献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34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