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教学反思简短】九寨沟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九寨沟教学反思
俗话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拥有如此美誉的九寨沟的确是让人心旷神怡,终身难忘。暑假从九寨回来,很想把自己的惊喜与同学分享,把亲自拍回的照片与同学们共赏,让同学们结合优美的课文,大胆的想象,美丽的图片来感受大自然的绮丽风光,让九寨沟这种不可言传的美与趣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回味其中,我心飞扬。
能让学生在多媒体上一堂课真是不容易,因为我们组的公开课安排在第六周,恰好遇到放国庆,第七周式一二年级的教研活动,因此我只好利用多媒体第一节空当时间上课。又遇电脑老师不在,只好求助于曾校,阿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上课6、7分钟后把多媒体门打开,可多媒体又开不了,课件放不出来,我只好凭借书本给学生上课,引导学生通过如诗如画的语言文字去读、去想象、去感悟九寨沟的美。
我让学生画出九寨沟风景绮丽的句子,美美地朗读,并说出自己的感悟。因为九寨的那云雾缭绕的青山、高大挺拔的原始森林、瑰丽梦幻般的湖泊、气势宏伟如银龙飞腾的瀑布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因此指导学生体会得心应手。在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局限于课本上的介绍,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将瑰丽的色彩融入到那诗情画意的文字之中。如在指导学生体会“五花海”“五彩池”的美时,学生谈道:“我很喜欢五彩池,因为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影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人们就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我便接着提问,除了蓝天、白云、雪峰、森林的映衬,还有些什么原因使湖泊如此色彩斑斓呢?学生又接着说:“湖底的石块色彩斑斓。”“从上下文联系的,很不错,真是个善于读书,善于融会贯通的孩子。”还有呢?“湖底的水草。”“阳光的照射,清澈的湖水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不同的颜色。”“同学们真聪明,真是善于思考,想象丰富的孩子。”……我想,九寨那绮丽的风光,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已经在同学们的小脑袋中活了起来,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很是幸运,在上课20多分钟,刚好学生引导学生学习完那一只只灵幻的珍惜动物后,振潮及时赶到,打开了多媒体,一只只灵动的、可爱的小动物呈现在了同学们的面前,同学们认识了体态粗壮、毛色鲜亮的金丝猴,善于奔跑的九寨精灵——羚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机灵可爱、行动敏捷的小熊猫……学生有的学生甚至情不自禁地喊到:“九寨沟好美呀,好想去看看啊!”我趁机说:“今年暑假老师去九寨沟旅游了,拍回了很多九寨沟的照片,你们想看吗?”学生:“想!”于是,我打开了照片,再一次当上了导游,让学生再一次感悟九寨沟的神奇!欢呼声,惊叹声在多媒体教室响彻……
虽然时间有些仓促,但我觉得让学生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我想,古人说得没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自然的神奇、社会生活的百态不是我们想就能想得出来的,我们只有在大脑中积累丰富的信息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我们教师虽没有很优厚的待遇,但两个寒暑假是对我们教师幸劳工作最好的回馈。我想,我们真不要浪费这么珍贵的礼物,让我们背上简单的行囊,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我们的心灵在大自然中洗礼、放飞!123

《九寨沟》教学反思
《九寨沟》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七册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墨,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里,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
  本教案是第二课时,在这节课中我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一位伟人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是自主探究的源头。设计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造成认知的冲突,从而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在开课时,教师让学生回忆“九寨沟名字的来历及你认为九寨沟怎么样?”调动学生以有的知识积累进行质疑“此时,你的头脑中会有什么样的疑问?”课堂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的自我需要,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就调动了。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质疑的能力,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确定学习的目标,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在合作、探究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生是为了不教。叶圣陶说:“不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去找到这种办法并利用这种办法来找到别的办法,解决别的问题。”这些话正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基本的语文的学习方法”。在学习3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合作学习,出示阅读提示:“a.、读3自然段,看看写了哪些景观,用笔圈出来。b找自己最喜欢的一处风景,读一读。c.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上能体现出来,在书上作记号。”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这一段的学习方法:读——找——想——读——讲。而4自然段的结构和3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学习4自然段的时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就会把前面学到的方法迁移到4自然段的学习中来,根据自学阅读提示:“a、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用笔划出来。b、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动物读一读,并划出表示它主要特点的词语。c、说说怎样读就能读出喜欢的感觉。”学生兴致盎然地品读课文,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了学法指导,真正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第三、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在这节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本节课的主要特点。3自然段在小组内合作探究,4自然段学生自学。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悟到了主人的乐趣,激发了学习的欲望。“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有限,他们对课文的感悟总是不全面的。而教师的点拨、指导常能启发学生,促使学生自主顿悟,并且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比如发挥想象、理解的方法等,在情绪低落时调动,在迷茫时导方向。因此在3自然段学习时出示了阅读提示,3自然段交流后小结了学习的方法;学习4自然段时出示了自学阅读提示,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点。学生交流时遇到了障碍,教师进行示范如“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教师提问“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雪峰的什么特点?”这样学生就知道该如何进行交流了。在体会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的时候,教师进行了点拨“省略号前面半句和上文是什么关系?后半句和上文什么地方有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效果就能迅速的提高。他们今后在自主学习中阅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另外,因学而定教学内容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交流3、4自然段的感受时,学生说到哪一处,教师就引导大家来学习这一处。以学生说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在具体教学时教学顺序根据学生的交流而定。123
  第四、在朗读中感悟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美丽。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从朗读中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也是苏教版的特色,从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安排了“快速读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美读课文”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默读、自由读、分读、配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自然段的感悟中,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观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中间穿插各种图片资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动一动,然后在音乐声中自读自悟享受美。接着让学生站起来齐读该段,整体感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记忆。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与第三自然段类似。只是教师退居幕后,让学生读、说,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美丽,被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给陶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产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感在其中、悟在其中,对课文的感受深了,对九寨沟的赞美之情就情不自禁了。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对于学生的自主感悟教师应给予充足的时间,但这节课中学生交流的人范围较窄,朗读的时间虽然不少,但还不够。学习是为了运用,在最后一个环节活用、内化语言的活动“小导游活动”没有得到体现。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27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