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迎新年_爆竹声声(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1-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14个新词语的意思。
   2、会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讲述爆竹的传说。
   3、通过讨论,明确燃放爆竹的利弊,注意安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爆竹的历史。
  一、揭题、读题、设问。
  二、预习课文(课前)。
  预习要求:
  1、读通全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读音。
  2、思考课后习题2、3:(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边读边思考)
  (1)爆竹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2)说说爆竹的传说。
  (3)爆竹跟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有什么关系?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要求读准生字读音。提出不懂的新词,师生共同合作解决。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四、学习课文,交流预习题1。
  1、爆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1)课文第2节就写了爆竹名字的来历。
  a、--自由读第2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整理,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板书:锯成一段、保留竹节、受热、空气膨胀)
  b、师提出复述要求及注意点。(熟读、抓住重点词句)
  c、自由读前2节,准备复述。
  d、指名复述。(要求是最基本的,不要太高。)
  e、师生共同评议复述情况。
  五、作业练习:
  1、填空:"爆竹"这个名字是这样得来的:原来,最早的爆真的是用()做的,人们在竹子上取一段竹筒,保留(),把这样的竹筒放进(),竹筒受热里面的()发出"啪"的一声,从而成为爆竹。
  2、查字典写带点字的意思。
  震耳欲聋()街头巷尾()每逢佳节()
  3、完成语文作业本第1、2、3、7题。

                 第二课时

  (讲述爆竹的传说;讨论燃放爆竹的利弊。)
  一、复习检查:
  1、复习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第1、2节。
  3、复述爆竹名字的来历。
  二、交流思考题2,学习课文第2段:
  1、生一边读第2段,一边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4、指名回答。(板书重点词语:怪物伤人、燃烧竹节、发出声音、吓跑怪物)
  5、(出示投影片)说说图上的情景。(村民往火堆里放了竹节,燃烧的竹节发出毕毕剥剥的声音。)
  6、自由读第2段,准备复述。
  7、指名复述。
  8、互相交流。
  三、交流思考题3,学习课文第3段:
  1、理解"广泛"。火药使燃放爆竹更加方便了。
  纸卷成爆竹,里面放上火药。
  3、--读读课文。
  四、开展讨论,深化认识:
  1、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到底好不好呢?
  让学生组成2队展开辩论。
  3、小结:
  (1)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可以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
  (2)但是"燃放爆竹容易伤人,容易引发火灾"。所以有些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说说爆竹伤人和引发火灾的事例。
  (3)在未禁止燃放爆竹的地区,燃放爆竹一定要注意安全,应选择空旷场地,避开人群和易燃物品,注意自身安全。(结合投影片:燃放爆竹)
  六、作业:
  1、作业本4、5、6题。
  作业第4题,摘录表示声音的词。不一定要摘录一个音节的词。可以双音节的,如"咔嚓",也可以是三音节的,如"哗啦啦"。123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38个新词语的意思。
   2.会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思考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会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复述课文内容。
   4.懂得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自觉遵守在城市禁止燃放爆竹的规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边读边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复述课文。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生字,理解"接触、风俗、延续"等词语的意思。
  2.会边读边思考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第一段。
  3.初步知道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民间风俗,了解爆竹名称的由来。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谁能说出过年时人们喜欢用哪些方式庆祝节日?
  燃放烟花爆竹是过年时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的庆祝方式,在爆竹声声中让人感到浓厚的节日气氛。
  出示课题:爆竹声声。
  (二)、听录音思考问题。
  (三)、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生字多读几遍,记字形。
  2、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想词义,完成课堂作业.
  3、思考课后问题,找找对应的课文。
  (四)、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提示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2、说说"接触、风俗、延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膨胀(péng zhàng) 瑟瑟(sè sè ) 毕毕(bì bì) 剥剥(bō bō )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说同一个意思?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爆竹名称的由来;燃放爆竹的来历;禁止燃放爆竹原因。)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带着问题边思考问题边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词句。
  2、完成口头填空:
  爆竹的名字是这样来的:最早的爆竹是用( )做的,先( ),再( ),然后竹节( ),竹筒内空气( ),最后竹子( )。
  3、讨论,说说爆竹名字的由来;理解词语:竹节、密封、膨胀。
  4、读第1自然段,找一找哪两句话说明了爆竹是人们喜爱的庆祝新年的方式?(理解:震耳欲聋。)读一读哪句话引出了爆竹名字的由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思考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第2、3段,理解"临近、意外、广泛"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懂得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自觉遵守在城市禁止燃放爆竹的规定。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完成课堂作业第2题,反馈,订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带课后问题2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1)讨论,引导学生理清传说的行文脉络。(怪物偷东西、让人得怪病--意外发现、竹节赶怪物--烧竹节,吓怪物,求安宁。)
  联系上下文理解:临近、意外。
  (3)轻声读课文,圈出每个过程中的重点词句,准备把传说讲给大家听,要求过程清楚,语句通顺。
  (4)指名说,同桌互相说,并评议。
  (5)这一段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1234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许多城市为什么要明令禁止燃放爆竹?
  用上"因为……所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你还见过或听说过这样的事例吗?简要说一说。
  小结: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下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的地方没有全部禁止,规定了燃放的日期和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3段。
  5.作业:完成课堂作业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借助重点词句复述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能用"每逢……人们……"的句式仿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1.朗读全文,说说每一段主要写什么?
  2.出示下表,选择其中一栏完成。
    重点句子重点词语
    爆竹名字的由来
    燃放爆竹的来历
    禁止燃放爆竹
  3.交流,在书写投影片上写出重点词句。(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当增减。)
   重点句:最早的爆竹真是用竹子做的。
   烧竹节,用以吓跑怪物,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城市已禁止燃放爆竹。
   重点词:锯保留火盆膨胀爆裂就是怪物
   怪病意外竹节煮食往山顶逃风俗唐朝
   火药容易伤人引发火灾
  4.借助重点词句按要求复述课文。
  5.照样子仿写句子
  (1)出示例句:每逢新春佳节,人们要燃放爆竹。
  (2)"每逢"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半句话和前面的半句话有什么关系?(表示两种情况关系紧密,有规律性。)
  (3)说说"每逢什么时候,人们干什么"。
  (4)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6.从课文中摘录表示声音的词。
  (1)摘录词语,积累词汇,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
  (2)根据摘录的词语,分别说说:(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发出(什么声音)。

  板书:
             24 爆竹声声
         名字由来——燃放爆竹——禁止燃放
         (   ) (   ) (   )
  (括号里的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

教学流程:
  一、趣引课题
  1、猜谜:(课件出示)
    有个小孩脾气暴,
    发起火来不得了。
    嘭啪一声蹦上天,
    身上衣服全撕掉。
    ——打一节日用品
   自己读、猜一猜。课件演示出爆竹图片。点击、爆竹、出现课题和闹新春的音乐。
  2、听这音乐,你联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
    带着好心情,我们来读课文,请自己学习生字,并设法理解词义。
  三、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认一认,哪儿个自己已经掌握,不需要老师教?
   (学生指出,教师点击逐消失)
  2、根据学情指导生字:“俗”字书写
  四、学习课文。
    课文讲的是有关爆竹的知识,请你告诉大家,你自己读懂了哪些知识?
  a、为什么叫爆竹?
    这个问题大家都读懂了吗?那好,老师问,你们一齐回答。
    “说来有趣”,怎么读才有趣?
    边读边做动物:锯、扔、膨胀、爆裂
  b、为什么春节要燃放爆竹?
    谁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从此,每逢过年,人们就要烧竹节,吓跑怪物,求得新年的平安。1234
    你知道现在除了春节,还有哪些场合也放爆竹?请用上“每逢……就……”说一说。
    还读懂了什么知识?课文最后2节,作者跟我们捉迷藏了,他把问题悄悄藏了起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你能把藏在里面的问题找出来吗?
  c、现在的爆竹用什么做的?
  d、为什么有的城市禁止燃放爆竹?
    各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超越文本。
  同时被禁放的不止爆竹,还有他的孪生妹妹烟花。我们一起去看看爆竹烟花兄妹俩好吗?
  课件演示:烟花爆竹燃放的盛况。
  这样绚丽多彩、喜气洋洋的场面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沉默少许)
  同学们,假如你是市长,你会不会决定禁放烟花爆竹?
  自由发言,引导两个要点。
  1、爆竹虽会引发火灾,但给生活增添了欢乐、喜庆、气氛,功不可没;
  2、烟花约丽的色彩,浓郁的民族风情,已成为东放化的象征:
  同学们,怎么样才能把我们的想法让更多的人知道?
  六、改写课文。
  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我们将这一段内容通过改写,使“爆竹无声”又变成“爆竹声声”,让小朋友更喜欢读这篇课文。我们要选出最好的几份寄给教材编写委员会。
  学生改写、教师巡视、组织交流。
  小结:美好的事情不能因为它有些缺点就全盘否定,只要我们用智慧、用科学去改造,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爆竹声又会重新响起来。
  (爆竹声和欢庆的音乐声又一次响起)
  七、学习创新。
  大家知道我国最著名的爆竹之乡在哪里吗?以《浏阳河》一曲启发:湖南浏阳。现在我们变换一下角色: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你们是爆竹之乡的乡亲们。我想采访你们,你们呢也借这个机会好好宣传你们的产品,愿意吗?
  师:乡亲们,听说你们这儿是全国最有名的爆竹之乡。请问,你们生产的烟花爆竹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发言。
  师:听说春节燃放爆竹还有个传统?能讲给电视观众听听吗?
  要求:不要背书,可以跟书上讲的不一样,希望你讲得比课文中的传说更吸引人,各自准备,讲给自己或同桌听。
  学生讲传说,评议,教师引导,启发想象,借助动作表情等,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八、编写诗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改写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再练一种本领,好吗?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这类课文我们以后会读到很多很多。我们要把文中的知识要点记住,可以用一个办法:来个“长文短读”——编成诗句,想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课文写了4个内容,我们把每个内容编成一句话显易懂的诗。第一句,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生发言并写到黑板上)。
  爆竹本是竹子爆,(容易吗?)
  燃放爆竹鬼怪逃,
  使用火药改模样,
  声声爆竹真热闹。(最后一句根据改写后:课文编)
  师生地卢修改,加上题目,读一读,感觉怎样?
  九、朗读课文,回顾总结。
  十、师生共同设计练习题,选择其中1-2个完成。
  1、复习生字新词,形式自拟。
  2、为烟花爆竹写广告语。
  3、给“烟花”编个谜语。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23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