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_《狼和鹿》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2-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8课《狼和鹿》,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字词,读通了课文,还记得课文的最后一段有这样两句话,谁来读这两句话。
(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生:读。
师:读了这两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师:板书“功臣”
生:谁是祸首?
师:板书“祸首”
生:是鹿是祸首。
生:人是祸首。
师:倒底谁是“祸首”? 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疑问再次走进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完之后,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课件展示凯巴伯森林)
师:眼前的这幅画面,你还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这片森林吗?
生:鸟语花香。
生:树木成阴。
生:郁郁葱葱。
生:美不胜收。
师:小动物们在这片森林里生活的怎么样?
生: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生:齐读(一百多年以前——在林间嬉戏)
师:它们一直是那么悠闲的吗?
生: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师:狼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动物?
生:贪婪而凶残的。
生:凶恶的。
生:可怕的。
师:我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那贪婪而凶残的狼正在对鹿下毒手,在暗算小鹿。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生:一只鹿掉队了,狼偷偷的扑上去,一口咬住小鹿的脖子,鹿慢慢地窒息了。
生:一只小鹿正在河边喝水,狼扑上去,把小鹿咬死了。
师:是一只狼在吃这只鹿吗?
生:不,有好几只狼在吃,它们有的咬鹿的腿,有的咬开鹿的肚皮,吃鹿的内脏。
师:血流了一地,真是太残忍了。狼对人们喜爱的鹿下毒手,进行暗算,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我们一定要把这可恶狼给消灭掉。
生:我们一定要让鹿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当地居民是怎么做的?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引读:同学们,正因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
生: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师:正因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
生: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师:正因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
生: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
师:这段话中列了哪些数据?从这些数据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 25年,说明时间很长,杀的数量很多。
生:六千多只也说明杀的数量很多。
生:一只跟着一只……
师:一只跟着一只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杀的速度很快。
师:真聪明。请大家一起把这些数据读一读。
生:读数据。
师:是啊,有组织,速度快,时间长,杀的数量之多,简直就可以称之为——
生:斩尽杀绝。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居民对鹿的爱之深,对狼的恨之切给读出来吧。
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这时候,狼被除了,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当地居民,你会说什么呢?1234
生:这下可好了,鹿不要再担心狼对它们下毒手了。
生:我们可是做了件大好事啊!
师:鹿的天敌被人们杀了,这下可好了,多轻松自由呀!森林成了鹿的——
生:王国。
师:它们在这片森林里生活得怎么样?
生:它们自由自在。
师:还要提防狼吗?
生:不要。
师:还要担心狼对他们下毒手吗?
生:不要。
师:正因为这样的自由,所以最后鹿的总数超过了
生:十万只。
师: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成千——
生:上万。
师:不计——
生:其数
师:数不——
生:胜数
师:的鹿,想象一下,这时候你放眼远眺,凯巴伯森林是什么?
生:是一片枯黄。
生:是许许多多的鹿。
师:再放眼远眺,你看到的还是什么?
生:还是鹿。
师:密密麻麻的鹿呀,让我们看看这个景象吧!
(课件展示)
师:它们遍布森林的每个角落,实在是太——
生:多了。
师:想想狼被杀之前是多少只鹿?
生:四千只鹿。
师:鹿群竟然从四千只增长到十万只,这数字实在是太——
生:可怕了。
师:同学们,这么多鹿,最后只剩下多少只?
生:八千只病鹿。
师:其他鹿到哪去了?
生:死了。
师:死了多少只?(用竖式板书100000—8000=92000)
生:九万两千只。
师:说到这里,老师觉得心情非常沉重,面对这一组悬殊的数字,你想问什么?
生:这些鹿为什么会死呢?
师: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鹿为什么会相继死去?(2)同桌交流:鹿为什么会相继死去?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鹿为什么会相继死去,然后同桌交流。
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同桌交流。
师:行间巡视。
师:谁来说鹿死去的第一个原因?
生:鹿是病死的。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生:鹿是饿死的。
师:你从课文的哪儿看出来的。
生: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师:十万只鹿,一个凯巴伯森林怎么够吃呢?鲜嫩的草地早已成了光地,饥饿的鹿群只能吃带刺的灌木,灌木吃光了它们就吃——
生:吃小树、嫩枝
师:就连难以下咽的树皮也吃光了,一切能吃的都吃光了,可是你还能听到无数的小鹿对妈妈可怜的哀鸣——
生:妈妈,我好饿。
生:妈妈,我要吃。
师:无数的小鹿在哀鸣——
生:妈妈,我饿,我饿……
师:真是可怜的小鹿!可是鹿妈妈望着光秃秃的森林,只能深深地叹息,无奈地摇头。
师:(出示句子:“整个森林……蔓延”)
师:这个句子里面有一对反义词,哪一组?
生:消退——蔓延
师引读:一年过去了,绿色在——
生:消退。
师:枯黄在——
生:蔓延。 
师:十年过去了,绿色在——
生:消退。
师:枯黄在——
生:蔓延。 
师:二十年过去了,整个森林——
生:像着了火一样,
师:绿色在——
生:消退
师:枯黄在——
生:蔓延。
师:多么凄凉的景象啊!凯巴伯森林一片悲凉,同学们,鹿相继死去,还有一个什么原因?1234
生:鹿是病死的。
师: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吗?
生: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出示“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生:齐读。
师:为什么狼被捕杀之前,疾病没有在鹿群中游荡蔓延呢?
生:病鹿跑得慢,一下子就被狼吃掉了。
师:原来森林里的四千只鹿是什么样的?
生:健康的鹿。
生:强壮的鹿。
生:活泼而美丽的鹿。
师:现在这八千只病鹿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被病魔缠身的鹿。
生:无精打采的鹿。
生:被病魔折磨得没法生活的鹿。
生:奄奄一息的鹿。
师:鹿的惨状你能读出来吗?
生齐读: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师:同学们,这八千只病鹿,它怎能不回忆昔日与狼共处的生活呢?
(出示森林对比图片)
师:看着由葱绿变得——
生:枯黄
师:由生机勃勃变得
生:死气沉沉
师:的森林,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非常难过。
生:我感到非常痛心。
生:我感到非常失望。
师:是啊,这是多么地让人失望、伤心、难过、痛心呀!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悟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请女同学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男同学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从“可是”开始朗读,在读之前,我想问一下,第一自然段应该读出森林的——
生:生机勃勃。
师:第三自然段,应该读出森林的——
生:死气沉沉。
师:眼看鹿一只跟着一只地死去,葱绿的森林变成了一片枯黄,人们揪着心在痛,同学们,你们想,当地居民这时候又会说什么?
生:我真后悔啊,不该杀狼啊!
生:早知道这样,我们就不杀狼了。
生:真没想到好心办了坏事啊!
师:(出示句子: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地“祸首”。)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谁是功臣?谁是祸首?并且用“因为……所以……”来回答。
生:因为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所以狼是功臣。
生:因为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所以狼是功臣。
师:那谁是祸首呢?
生:因为人们特意要保护鹿,而把狼给杀了,所以人是祸首。
生:因为人们为了保护鹿,却杀了狼,使鹿群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所以成了破坏森林,毁灭鹿的祸首。
师:从“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谁是祸首?
生:鹿是祸首。
生:表面上看鹿是祸首,但人类是幕后黑手。
师:大自然中各种事物它都是有一定联系的,就像课文中说的狼要吃鹿,鹿要吃树一样,那么,狼和鹿它就像一架天平,这个平衡我们把它叫做生态平衡。板书:生态平衡。1234
生:齐读。
师:如果你是当地政府,面对惨状,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生:我会种些草,种些树,让鹿不再饿死。
生:我会再弄些狼放进凯巴伯森林。。
师:你真聪明,跟美国总统罗斯福想得一样。在1995年,“引狼入室”的计划终于得以实施,美国政府从加拿大运了一批野狼放入了凯巴伯森林。现在凯巴伯森林又恢复了生机。来,为凯巴伯的重生鼓掌。
生:光引进狼还不够,森林里都是病鹿,还要帮鹿看病,然后再种些草,这样这些鹿才有的吃。
生:还要植树造林。
师:同学们想得真周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破坏生态平衡,那是人类在自掘坟墓,如果我们无视自然,人类就会自己走向灭亡,为了人类能永久居住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应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吧!正所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出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生:齐读
师:我们不光要把这句话读到心里,还要落实到行动上。
师:下课。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254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