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案例介绍: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作者借景抒情,把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出来。
案例背景:
新课程改革实验到今天,课堂上仍然出现了两种极端的现象:一种是“灌输式”教学,管他课改轰轰烈烈,我犹自“满堂灌”、“一言堂”,这样的教学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种是“放羊式“教学,追求课堂表面的虚华和热闹,对学生“放任自流”,这种缺乏教师有效引导的教学,既耗时又无效。作为中心“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实效”课题组的一员,我常常在思索:应该如何才能杜绝这两种极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生齐读课题)。了解了什么呢?
生1: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
生2: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
生3“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色彩。
生4:庐山的云雾让庐山的景色更加秀丽。
……
师:庐山的云雾为什么这么神奇呢?让我们赶紧打开课文来看看吧!
[评析:“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文本,既明确了阅读的目的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以画促悟,放飞想象。
1、读中思。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用“——”画出来。
    (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
2、说中明。
师:谁来?(生纷纷举手)
生:这段话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来写的。
师:这一句也叫这一段的(生接:中心句)
师:读一读吧!
(生齐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啊?(生争先恐后举手)
生1:“千姿百态”就是说有很多种姿态。
生2:“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很多,各种各样。
师(故作思索状):哦,那庐山云雾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边读还要边想像课文描写的景象。
(生读,师板画4座山峰)
师:找到了吗?(生齐:找到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有关语句)
3、画中悟。
师:谁能把庐山云雾的姿态画下来?
(生跃跃欲试,请四名同学上台画)
师:你们都画了什么呢?(师指着黑板上同学所画的内容)
生1:我画的是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这些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所以我把云雾画成了帽子的形状。
生2:我画的是半山的云雾,这些云雾就像是一条条玉带,系在了山腰上。
生3:我画的也是山顶上的云雾。
生4:我画的是遮挡山峰的云雾,这云雾就像一块巨大的幕布。
师:画得怎么样?(生抢说:很好)掌声感谢他们。(生鼓掌)
生(迫不及待地):老师,我觉得遮挡山峰的云雾有些乱,画得不太像,而且弥漫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他们都没有画。(一些学生在旁附和:是啊,他们没画)
师:你看得清,读得细,确实这两种姿态比较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课件,师结合画面作介绍)看,这就是云海,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就像(生接: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生接:巨大的天幕)。好看吗?12
生:好看。
4、想中续。
师:那庐山的云雾是不是只有这四种姿态呢?
生抢说:不是,后面还有省略号呢。
师:让我们来想像一下庐山的云雾还会有哪些姿态?(生想像)
生:浓浓的云雾像是给庐山盖上了一条巨大的棉被。
生:云雾升上半空像一朵蘑菇。
生:山上的云雾像给庐山披上了一层白色的轻纱。
生:云雾像给庐山撑开了一把大伞。
……
师:师:你们的想像力太丰富,说得太精彩了。相信你们也一定会把这一段读得很漂亮。
(生读得投入,读得精彩)
[评析:阅读就是“还原”,把绘画引入语文课堂,使学生在读中悟,在画中解,做到了“一画胜百言”。学生在教师有条不紊的引导下,读、说、画、想,集动口、动手、动脑为一体,逐渐深入文本,补充文本。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三、总结学法,授之以渔。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真的看到了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那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第2自然段的?(生思索)
生1:先读课文,并找出中心句画下来。
生2:交流云雾有什么姿态。
生3:想像续编并有感情朗读。
……
(师相机点击课件,出示学法指导:①读课文,画出中心句,理解中心词;②找一找,课文围绕中心句共作了哪些具体介绍;③想像续编,练习有感情朗读。)
师:这就是我们刚才的学法,一起来看看。
[评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终身学习的社会里,教师更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及时归纳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明确、掌握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30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