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庐山的云雾》教学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必填)(内容及知识的来龙去脉、涉及该课程哪一部分,学生认知基础经验等简析)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美轮美奂的写景散文,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学生,第二、三自然段的总分结构正是这阶段学生所要掌握的重点构段方式,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这一构段方式并初步学会运用这种构段方式。 此文中的比喻句可谓精彩纷呈,令人想象无限。迷茫的云雾在作者的笔下,竟活灵活现地成了不同的景物(白色绒帽、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缕轻烟、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一座座冰山……)。从生活的到虚构的,从天上的到海上的,如此丰富的想象,着实让人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与瞬息万变。而这种写作手法,也是中年段学生必须要学习与掌握的。这堂课上,要引导学生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初步学会合理想象、使用比喻修辞。 这篇文章是写景文章中较为典型的,能教给孩子很多写作方法,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这是篇很美的文章,我们应该引领孩子通过品读,感受庐山云雾之美,感受祖国河山之美,达到情景交融。   教学目标(必填)(按规定要求叙写)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2、品读文中精彩语句,感受庐山之美,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3、揣摩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地写出云雾特点的,学习写作方法:总分的构段方式,比喻的合理使用,并练习仿写。 重难点: 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第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写法写出庐山云雾的绮丽的。 教学过程(必填)(原则上要比较详细)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 目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初步感知                                 三、检查字词12     简介庐山的云雾: 庐山在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四季风景如画。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最神气的要数庐山的云雾了,庐山的云雾既浓又多,并且变化莫测,姿态万千,是庐山的一大奇景。     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景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特在何处呢,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 感知庐山云雾的特点。 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指导写生字。 出示生字: 庐  瀑  幻  似  姿  笼  罩  系  泻   返       学生认真倾听,对庐山的云雾有个初步的了解。                 学生齐读课题。                   逐段朗读课文,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各自体会庐山云雾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认读生字,找出难记难写的字提醒大家注意。 学生书上描红生字。                                                 脉络: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重点指导书写: 瀑:右半部分的下面不能写成“水”。 幻:左边不能写成“ ”,右边不能多“ ”。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作业设计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云雾缭绕,大家想去亲眼目睹一下吗?放录像。 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过渡: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       第一自然段。 1、引说第一句,教师:“庐山的景色……”出示问题。 交流: (1)指导朗读: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a、“尤其”可以换成什么词? b、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 c、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前面应稍轻,后面稍响) 在山上游览、漫步,有什么感觉? (2)指导朗读: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a、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表演。 b、老师描述,让学生闭眼想象上述情景。 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着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c、  伸出你的小手摸一摸身边的云雾,现在你有什么感觉? d、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读得慢一点) e、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板书:多) 第二自然段。 教师巡视。 引导汇报:你们都画了什么呀?(教师指着黑板上同学所画的内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画面,庐山的云雾是不是和我们画的一样呢? 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也置身于庐山的云雾中,我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 我们看了四种云雾的姿态,其实它的姿态远不止四种,作者只选了四种典型的姿态向大家作了介绍,它还会有哪些姿态呢? 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具体描述了云雾在四个不同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回想一下我们刚刚是怎样学习这一段的?                 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2、引导交流:   过渡:庐山给云雾笼罩着,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回去吗?是啊,真是舍不得离去。真令人——留连忘返。 第四自然段。 读到这,你想对庐山说什么?                 1、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把庐山的云雾画下来。 2、喜欢背诵的同学,可以背一背庐山的古诗。 3、课后读拓展阅读上的相关文章。 欣赏录象,感受云雾之美。   学生谈感受。                 学生:“十分秀丽”   学生自由读并找句子,思考喜欢的原因。 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学生回答:特别 学生回答:变幻无常   指名读,齐读。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自由练读,做动作,指名学生一人读,一人表演。 学生闭眼想象。                           学生伸出手来感受身边的云雾。     指名学生读,体会腾云驾雾的感觉。       学生体会云雾的多。     学生自读,画出中心句并交流:云雾的千姿百态。   学生找句子。(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巨大的天幕。) 学生寻找答案交流。 自读课文,两人合作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各画出云雾的一种姿态。 学生交流自己所画内容。 学生欣赏课件。 学生认真倾听,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和神奇。   根据提纲自学。                         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     学生回答:瞬息万变。 变化又多又快。 学生再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学生思考。 学生想象交流。 学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学生产生流连忘返的感觉。   齐读第四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问题: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好它,并想想为什么喜欢? a、“尤其”可以换成什么词? b、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                                                                        问题: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2小节。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直线画下来。 2、哪些语句告诉我们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呢?用波浪线画下来。 3、这里介绍了哪些位置的云雾,它们各是什么样的? 4、再读课文,画出云雾的姿态。     问题: (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什么是“瞬息万变”呢?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笔画出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语句。 (4)“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你能象他一样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云雾的瞬息万变吗?还会变成什么?                                    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1:   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3: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4:    流连忘返。   教学流程图(必填)(流程设计以需完成的任务或需解决的问题为线索,是在教学详案基础上的高度提炼和归纳,文科以目标导引下的“任务驱动”为主,理科以目标导引下的“问题引领”为主,可手绘)   一、简介庐山的云雾   二、感知庐山云雾的特点 问题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好它,并想想为什么喜欢?a、“尤其”可以换成什么词? b、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 问题2: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直线画下来。 2、哪些语句告诉我们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呢?用波浪线画下来。 3、这里介绍了哪些位置的云雾,它们各是什么样的? 4、再读课文,画出云雾的姿态。   问题3: 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什么是“瞬息万变”呢?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笔画出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语句。 4、“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你能象他一样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云雾的瞬息万变吗?还会变成什么?   三、总结      前置学习设计(选填)                 课内练习设计(选填)           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设计(选填)             教师教学方式(必填)(教师如何教得简洁,约需占用时间,为了让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学习,你将做什么?怎么做?)   1、指导书写,练习用钢笔字书写生字。注意字的整体结构,把字写工整,美观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二-三自然段)时,着重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用想象、语言、形体或书面等表达出自身的体会感悟,再结合适当的引导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学生学习方式(必填)(为了达成你期望的学习目标和效果,学生需要做什么?如何做?)   1、品味词句,想象意境,彩笔描绘,训练朗读。   2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第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写法写出庐山云雾的绮丽。   教后反思(至少按以下四个问题中的两个作深度反思和记录) 1、你觉得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了吗?达成的面和度怎样?你是怎样知道的?             2、课堂上的哪些情况与你的预设是有差异的?当出现这种差异时,你又是如何应对和调整的?效果怎样?             3、如果有机会你对类似的班级上一次相同的课,你的教学会作出哪些调整?为什么?       4、这节课有你印象特别深刻的细节吗?还有其它想记录和反思的吗?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30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