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两首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生齐朗诵)
师:刚才,在同学们背诵的两首古诗中,大诗人苏轼和李白都不约而同地赞美了同一座山,这就是——。
生:庐山(师板书)
教师相机介绍: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庐山是世界文化名山,将来有机会你们都要去看看。而到了庐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雾。(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师: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特别想知道什么呢?(生质疑)
    这些问题都藏在课文中,来,轻轻地将课本翻开到63页。
(二)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1、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争取把它们都读对,争取把每一句话都能读通顺。
  2、课件出示生词:
  幽谷 尤其  增添 游览 弥漫 笼罩 漂浮
   变幻无常 腾云驾雾 飘飘悠悠 千姿百态
   一泻千里 四蹄生风 瞬息万变  云遮雾罩  流连忘返
(1)指名开火车领读
(2)理解“笼罩”。看课件学习多音字“笼”“系”
(3)交流理解词语
3、指导书写“增添”,学生练习书写。
(三)读中品味,体验雾海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思考: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2、指名回答: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过渡:师:看来大家都是爱动脑、会思考的孩子,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庐山,好吗?
  (课件出示庐山的风光图)
   师解说: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同学们,庐山的景色美吗?(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就有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快快找到它。来,齐读。
   (2)师:这句话中的“尤其”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个词?(特别)特别是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变幻无常的云雾给谁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给庐山)在这里作者特别强调了庐山的----云雾。
    (3)师:接着请你们读下面2句话,“在山上游览……”读的时候想站就站,想坐就坐,可以做动作。通过你们读课文的动作,表情,和语气,我来看看你们是不是理解了“腾云驾雾”和“飘飘欲仙”这两个词。(生自由练读)
4、 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师:接下来,让我们去看看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1)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来划上“~~~”(生默读)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这段话)
(2)师:这句话就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来,咱们齐读一遍!那庐山的云雾是怎样的“千姿百态”呢?后面的二、三句话就围绕着这个中心句为我们做了详细的描述。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生自由读)123
(3)指名回答:文中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第一句话,每一组同学读云雾的一种姿态。边读边想,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5)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边听边想象云雾的样子,要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一幅幅画面哦!
(6)指名说说:刚才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几种姿态的云雾?
师小结:作者把笼罩在山头的云雾比作……把缠绕在半山的云雾比作……云雾弥漫山谷时,作者又把它比作茫茫的大海,云雾挡住山峰,作者又把它比作天幕。这样打比方非常恰当,让句子变得更生动更形象了。
(7)师:庐山的云雾仅仅只有这四种姿态吗?想象一下云雾还可能像什么呢?(指名回答)
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啊,庐山的云雾可真的是“千姿百态”呀!
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美吗?(美)我们可以像这样用画笔画出千姿百态的云雾,也可以把这些优美的文字永远的记在心间。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雾是怎样的?自己在下面练习背诵一下这段话。(生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这美丽的云雾已经常驻在你们的心间了!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我们通过中心句抓住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又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了,让我们领略到云雾的“千姿百态”。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像这样围绕中心句进行具体的描写。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先找到中心句,读懂云雾的另一个特点。
(2)(课件出示第三段话)齐读中心句
说说:你发现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
(3)师:云雾的变化不仅姿态多,更神奇的是——它变化的速度还特别的——快!你从哪些词语里感受到了云雾变化的速度之快。找出来,划上△(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它又变成了……)
(4)指导朗读 
(5)师:云雾的变化仅仅只有这些吗?
师:你看,眼前的云雾说变就变——
(课件出示: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
指名回答。
师小结:这么多的变化,就在我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这庐山的云雾就有这么多的变化,这就叫“瞬息万变”。你觉得“瞬”在这里表示什么?
6、学习第4自然段
(1)师: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不舍得)
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踏上回家的归程吗?(不想)
来到庐山的人们,都会有共同的感受——
生读: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2)师:是呀,这美景吸引了我们,不想回去了,这就是——
生:流连忘返。
师:这也是我们对庐山由衷地赞叹啊!谁来读读。
学生读
师:读出我们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四)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教学目标:
  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会背诵第4自然段。
  2.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123
  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过渡句,并体会其作用。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难点对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28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