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教案第一课时】花瓣飘香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生词。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理解生词。
1、出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字形指导:“摘”字别写错。
3、哪些词语你不理解?提出来师生互相释疑。(注意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4——9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写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
3、课文写小女孩几次摘花瓣?(2次)分别在哪些段落中?哪一次写得最详细?
4、我们现在可以先把这两次摘花瓣分别单列为一段,接下来看看剩下的自然段与这两段有无紧密
5、齐读剩下的自然段
6、学生各抒己见,说说段落划分,师及时点拨指导。7、师归纳:我们按时间的不同把课文分为4段:
第一段(①):写“我”家门前开满月季花。
第二段(②):写第一次看到小女孩摘花瓣。
第三段(③——⑩):写小女孩第二次摘花瓣,并且“我”搞清了小女孩摘花瓣的原因。
第四段(最后一自然段):写小女孩给妈妈送花瓣的事感动了我。
三、熟读课文,初步体会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四、总结:通过对这篇课文的了解,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者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2、抓住关键词语和人物对话中的提示语,细心品人物的美好心灵。
3、针对最后一自然段展开想象,训练口语,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重点:精读感悟,品味情感。
教学难点:对关键词和提示语的理解要通过反复细读去领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懂事的小女孩,谁能说出她为什么懂事?
2、找读相关语句读一读。(第7、9自然段。)
3、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精读学文。
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两次写小女孩摘花瓣,其中第一次写得简略,第二次写得详细。我们先易后难,来看“第一次”。
㈠、指名读第二段。
1、画出小女孩摘花瓣时的动作。(俯、双手捧着、穿过、跑远。)
2、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这一段。
3、反馈对这些动词的理解。(结合课文插图作答。)
4、师:还有一词也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小心”,你从这个词语中看出什么?(小女孩不是有意在搞破坏,说明她很细心。)
过渡:课文第一次写小女孩摘花瓣,用了很多动词修饰,我们从语词中感受到了小女孩对月季花瓣的喜爱,那么她摘花瓣做什么用呢?
㈡、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1、画出描写小女孩被“我”发现摘花瓣并叫住时的表情句子
2、“不知所措”、“惶恐”说明小女孩心里表现是怎样的?(有些害怕。)3、师:出现这种心情表现很是正常,因为毕竟小女孩不是理粗地做这种事。后来怎样呢?
4、指名分别读4——9自然段。
5、通过作者与小女孩的对话,我们终于得知小女孩偷摘花瓣不是为了自己取乐,而是送给生病的妈妈。如此看来,这花瓣当摘不当摘?12
6、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一个孩子?
过渡:当作者得知实情后,作者是怎么认为的呢?
㈢、齐读第四段,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1、“我”为什么要买花相送?
2、送花时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3、“我”把买到的一盆带有露水的月季花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怎样问?“我”又会怎样作答?
三、总结:
1、师:多么可爱的两个孩子呀!他们美好的心灵值得我们去学习。学习他们懂事,关心父母,敬爱父母的美好品质。
2、你怎样理解课题的含义?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24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