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兵课文_《菩萨兵》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本学期第九周我们三年级语文组进行了同体异构课的教学活动。由于我是 一位年轻的老师,所以这次活动基本上我是立足于向同年级组的同事们学习的位置。
这次的活动对我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从每一节的听课中,我都能学习到一些教学技巧和对文本内容的领悟,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自己的听课笔记做几点分析:
(本年级的一位优秀教师的《菩萨兵》1、2课时)
一、导入
 1、复习本学期以来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著名人物,请学生回忆都有哪些人?
坚强不屈的桑兰,才高八斗的王勃,神勇无比的李广。
 2、齐读课题
 3、针对课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菩萨兵指谁?
    为什么称为菩萨兵?
 4、通过预习,我们可以解答“菩萨兵指谁”?
藏族同胞称朱德带领的红军为菩萨兵。
 5、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通过今天学习让我们找到答案。
二、新授生字词
 1、本课有很多多音字 。打开《语文补充习题》,做第7课第一大题。
请学生起身核对答案,将错误的订正好,齐读一遍。
 2、黑板上出示“种、挨”两个字,明确多音字的读法和用法。
 3、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长征途中。
 4、什么叫“长征”?打开《语文补充习题》,请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第7课第六大题。
5、介绍朱德总司令。
6、出媒体出示生词:
   臧民   地区   一段   同胞   朱德    翻译   糊涂   春耕   播种
7、在黑板上半数“藏”、“播”,注意笔画较多,学生在书后练习描红处描一遍。
8、做《语文练习册》第7课第三大题。指名读两个竖排,再全班齐读。
三、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指名学生分别朗读9个自然段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全文,并思考问题:
本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          )(          )(          )这几个词表示了事情发展的具体时间。
 3、默读课文,认真思考,每个时段发生了什么事?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生边读师边指导:边读边找出重点段落,再圈出关键词句,可以用来概括。)
    再打开《语文补充习题》看着第五大题进行系统概括。(注:暂不动笔)
 4、请学生逐题回答,最后请一位学生将五题连贯起来重复一遍,最后师出示答案,全班齐读。
四、具体分析,体会感情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圈下“早就”。
2、藏族同胞不敢露面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藏族同胞吃尽了苦头”。
3、仔细听老师读两句话,自己体会哪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藏族同胞吃了苦头。
   藏族同胞吃尽了苦头。
4、藏族同胞可能吃了哪些苦头?
5、你体会到了,此时藏胞们的的感情是怎样的?害怕。
6、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藏胞怕?
7、此时,朱德总司令的心情如何?123
   “急坏了”。什么叫“急坏了”?可着急了。急的程度深。
(二)分析第二至九自然段
1、默读2~9自然段,体会朱总司令急什么?划出文中相关语段。
一急:“这么多天了,······啊!”(先指名学生回答朗读。再肯定答案,全班齐读。)
二急:“这也怨不得他们,······抢种上。”(方法同上。)
2、用机子的语言概括朱德同志的两急急什么?
   一急:藏胞身体受不了。
   二急:怕耽误了春耕。
3、从朱总司令的两个急,你体会到了朱总司令是什么样的人?
   朱总司令是个十分关心、爱护藏胞的人。
4、做《语补》第四大题(一)
5、再读一读“一急”和“二急”。你从“二急”中还读出了什么?
   他不仅关心、爱护藏胞,他还很理解藏胞。(哪个词看出“怨不得”?)
6、二急后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找句子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结果······”从这句看出什么?
  “尽心尽力”、“种自己的地”、“种好”看出什么?
  (关心、爱护藏胞当作自己的亲人。)
   请学生自由朗读这句话,再请个别学生读,师点评,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7、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嘛?
   请学生读:“开完会,······起来。”
  “热火朝天”——真的是尽心尽力,把藏胞的地当作自己的地。
   请学生自由朗读这句话,再请个别学生读,师点评,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8、播下的是什么“种子”?(粮食的种子)
还可以是什么种子?(关心、爱护藏胞的精神成为了一颗种子,重在了藏胞的心中,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请学生自由朗读这句话,再请个别学生读,师点评,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9、用几个词夸夸朱德?(秋毫无犯、关心爱护)
10、能不能真的开花结果?将红军铭记在心。
11、划出文中藏胞感情发生变化了的句子
“唉,一定是乌云······真糊涂哇!”这是一句什么句?用“乌云“比喻了什么?
请学生自由朗读这句话,再请个别学生读,师点评,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情感发生变化后的神态是“流下了感激的泪水”;行动是“悄悄地返回了家园”;语言是“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2、藏胞的感情发生变化是因为什么?
红军关心、爱护藏胞的感情感动了他们。
13、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朱德和他所带领的红军像菩萨一样关心、爱护藏胞,对他们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表达了藏胞发自内心的感激、信任与赞美。123
14、饱含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5、总结:正是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队伍对藏胞们的关心爱护,藏胞们对红军的感激、信任与赞美,,体现出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整整两节课,完成了《菩萨兵》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内容。处在一种听课的角度,我先前没能体悟出一些教学常规的细节。听课笔记还只处于一种死板教条的记录模式。按照这样的教学过程,我在自己班上也开了两节连上的公开课,其效果却不理想。我很气馁,不知道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明明是遵循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教学过程,怎么效果却有这么大的差别?
对此,我寻求了办公室其它老师的帮助。在与她们的亲切交谈中,我获益颇多:
首先,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掌握如何分析教材。一篇课文的解析,不仅仅在于阅读文本和参看《语文教学参考用书》中一些细节分析,同时要找准阅读课文的角度,理清课文的线索。从实际出发,仔细体会三年级的认知水平,找准教学角度。学习一篇课文,不是含糊不清的东抓一块,西抓一块,学习语文是系统的,有条理的。那么就需要我们教师自己摸清线索了。一篇课文的脉络,对是否能讲好一节课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抓牢线索,“顺藤摸瓜”式的讲授效果会使得学生学得明白,教师授得轻松!
其次,是课堂上的教学常规一定要抓牢!虽然公开课,每一位教师都力求完美,精力主要集中在“授业解惑”,但是一节课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教学常规问题。例如:读写姿势不符合规范,个别学生思想不集中,学生在某一个问题上的思考方向过分偏离轨道······因此,我们也不能忽视“传道”问题。一些最基本的学习习惯,学生没有做好,教师也要附上一定的责任。在平时的读写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忽视自己的读写姿势,无论是课上、课间,老师都应履行监督职责,做到及时提醒更正。在课堂上,老师尽量有规律地上好每一节课文(虽然不同的语文课文有不同的教法,但是总体教学习惯尽可能始终如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学生依照规律学习,教师依照规律授课,将良好的态势发展下去,行成一个班级的学习特色。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在于“读”。我虽深知这句话,但是在自己的教学中,我没能始终如一的贯彻。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书在语文学习上是十分重要的。怎么读?这次再翻看听课笔记,就不单单是停留于教学内容,而是找出了指导朗读的规律——初读课文,逐步分析,在分析时精读相关语句。可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分析读得好不好,指导后再指名一位学生读。指名学生分析,最后教师作出肯定,全班齐读。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不足:之前的很多次朗读,我都指导得不精细,往往是泛泛而读,读完也就丢弃一边。这样,表面上是在课堂读书了,但实际的读书效果却达不到,味同嚼腊。学生在课堂上有时表现出好动和思想开小差的情况,教师也应立即将学生的思维拉回课堂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一次高效的课堂教学。
我会遵照着这次同体异构课所学习到的教学经验,改进不足,充实自我,争取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23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