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第一课时课堂实录]《画杨桃》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0-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思路】
  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形成了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并通过“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整合推动实施建构,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教学目标】
  1、认准生字、读通课文,把握故事梗概
  2、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分板块解读文本,逐步挖掘主题
  3、初步认识“实事求是”的内涵:感受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的画。
【教学现场】
一、情境体验、导入新课
  师: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出示杨桃)这是──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生:有趣。
  师:(对照课前板书:岑桑)在著名作家岑桑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
  生:想。
  师:那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出示课题)
  生齐读: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向困难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生:有一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第2段)
  师:你不仅将这段话读得非常流利,而且带上了自己的感情,真不错!
  生: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第1段)
  师:你把藏在这段话里的生字读得多正确呀!你来当小老师领读吧!
  生:叮嘱。
  生齐读:叮嘱。
  生:于是,老师请这几位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第13~16段)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
  生: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坐回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第18段)
  师:读得一字不差,真了不起!
  生: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如此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第19段)
  师:刚才你把带拼音的这个词读得很正确,再来读一读。
  生:教诲。
  生齐读:教诲。
  师:“教诲”是表示有教育意义的话语,所以“诲”字是言字旁,(师范写),很多同学觉得写这个字很简单,可能没有注意到这里的笔顺应该是点-横-点,自己拿起笔练写一个吧!注意写字的姿势。
  (生练写,师巡回)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时间内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生:同学们对我的画大声讥笑的情景。
  生:老师对我们说的教诲。
  生: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对话。
  生:我画得那幅很像五角星的画
  师:看来,图画课上的嘲笑声、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老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我那幅画得象五角星的杨桃图而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堂图画课,目睹我的那幅杨桃图。12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听单志明老师执教的《画杨桃》有感
  《画杨桃》是支老师上得相当成功的一堂课,单老师敢于去挑战,不为别的,就为这,我们就该为他鼓掌。单老师短短的三年教龄,却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我们也该为他喝彩。
  单老师在这一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较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入点,板块教学
  这节课的教学,单老师紧抓“老老实实”一词切入教学,并以此为突破口,将文本分成三大版块:“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由此整合推动实施建构,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老老实实作画”,“老老实实评价他人”,“老老实实做人”,层次分明,脉胳清晰。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我觉得我们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我曾请教过名师,你们是怎样去解读文本的,他们的答案是统一的,他们说如果你觉得自己悟不出什么时,你就去读课文,一遍两遍甚至几十遍,读着读着,课文中含着的意思就出来了。其实这不就是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吗?是的,一个老师能把课文读得多深,学生就能读得多深。从单老师对文本的把握,课堂中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及时的评价等,可见单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较强,文字底蕴较深。
二、指导朗读,丰富语感
  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这节课上,单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也达到了学生对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三、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学有法,贵在授法。课标中也明确指出中年级的阅读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如在初识“实事求是”板块中,单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是如何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可以联系上文1~2段结合句子去发现。”在丰富“实事求是”板块中,单老师又是这样引导的 “联系上下文读读2~18小节想一想,怎么读才能读出两则对话不同的味?自己有收获了,就和同桌一起分享,合作读一读。”
  正所谓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都是有缺陷的,没有缺陷的课堂是遗憾的,整堂课,学生完全照着老师的预设走,可以说课堂十分流畅,但如果这堂课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再多一些的话,或许就会有未曾预约的精彩,或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34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