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寓言两则》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三下《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0-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1、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⑴ 过渡:
     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⑵ 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⑶ 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⑴ 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⑵ 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⑶ 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⑴ 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⑵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12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劝─→又丢─→修─→再也没丢
               有错─→就改─→不算晚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34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